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535)
这一日,骆竣请孟怀谨进宫“侍疾”。
皇帝身边有那么多伺候的宫人,不至于要让孟怀谨亲手擦脸端药,只是皇帝这一病倒,许就是这几日光景,孟怀谨这个太子当然需要在场,如果山陵崩,太子会在第一时间顺利继位。
“您不去,湘王和蜀王亦不敢去。”
湘王和蜀王是指二皇子和五皇子。
两位王爷受封后,被皇帝留在京城,亦是心中忐忑,怕被新君忌惮。
蜀王还好些,孟怀谨在翰林院时做过五皇子的老师,两人是有交情在的,蜀王对孟怀谨脾性有所了解,知道他不是胡乱迁怒的人。
湘王就不如蜀王了。
原本夺嫡的心思,被一连串的变故搞蒙了。
孟怀谨忽然从臣子变成湘王的长兄,又被册立为皇太子,湘王战战兢兢,拼命回想自己以前可有得罪太子长兄的地方。
总之,这两位王爷进宫侍疾都要先请示孟怀谨,为的就是避嫌,亦有示好、臣服之意。
“那便进宫去。”
孟怀谨家里有一处地道直通皇宫,自从章先生等人将地道存在暴露后,孟怀谨基本也不从地道出入了。
孟怀谨至今未与皇后碰面,皇后在坤宁宫闭宫不出,孟怀谨递进去的消息如石沉大海。
现在皇帝病危,坤宁宫的宫禁应该松了。
孟怀谨所有的疑惑,只有皇后娘娘能解!
他随骆竣进宫,皇帝果然情况不好,一屋子御医守着,开的全是平安方。
能续命,却治不了命。
皇帝本人时而昏睡,时而清醒。
一开始还是清醒的时间长,昏睡的时间短,现在则是昏睡的时间越来越长,一天十二时辰,皇帝只有个把时辰是清醒的。
除了孟怀谨和湘王、蜀王,为皇帝侍疾的还有贤妃娘娘。
喂药擦身,贤妃都不假他人之手,亲力亲为。
不知内情的人见了,还以为贤妃才是皇帝的结发妻子。
孟怀谨瞧着一屋子的人,忽道:“陛下病危,怎不见皇后娘娘,此时若娘娘在,陛下会更感慰藉。”
众人面面相觑。
太子一直不肯改口称父皇、母后。
现在提起两位,都是陛下和娘娘。
皇帝都这样了,皇后娘娘的确该到场。
然而这几个月,皇后一直在坤宁宫称病不出,贤妃低着头,一脸愧色,不知是为了儿子萧云斐刺杀孟怀谨而心虚,还是皇帝病危,她取代了皇后娘娘,近身侍候皇帝而心虚……在一片沉默中,孟怀谨自问自答:“我亲去坤宁宫请娘娘。”
蜀王站出来:“臣弟也惦念着娘娘,让臣弟随皇兄一起去坤宁宫吧。”
湘王偷偷翻白眼,骂蜀王是个马屁精,现在就上赶着讨好。
孟怀谨不置可否,没有直接拒绝,蜀王厚着脸皮跟去了,半道上和孟怀谨说了掏心窝子话,大意就是眼下的情况是他没有料到的,但既已成事实,蜀王愿意接受。
“皇兄品行高洁,娘娘宽和温柔,臣弟心服口服。”
孟怀谨看了蜀王一眼。
在给皇子们讲课时,孟怀谨就觉得五皇子很聪明。
那时候五皇子甘愿当四皇子跟班,是因为宁妃捏着后来被追封为康妃的赵婕妤。
后来赵婕妤亡故,宁妃和四皇子失势,再也没有人能压制五皇子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五皇子一度成为储君的热门人选,若不是三皇子有长公主支持和五皇子相争,五皇子早就被立为太子——曾经离储君宝座那么近,五皇子真的甘愿俯首称臣?
孟怀谨叹了口气:“随我去见娘娘吧。”
皇宫里的情感,本就是虚假参半,孟怀谨自己头上的虱子都还未捉住,实在无心探究蜀王的心思。
到了坤宁宫,宫门紧闭,孟怀谨一路走过,竟无人敢拦。
皇帝病危的消息,宫里都知道了。
如果皇帝挺不过这一关,太子就要继位成为新君,在此关头,谁也不想用自己脖子的硬度去试探孟怀谨的脾气!
皇帝下的封宫禁令无诏而解。
蜀王非常善解人意,说自己在偏殿喝茶,把独处的空间留给了孟怀谨和皇后。
坤宁宫的宫人瞧见孟怀谨都异常激动,纷纷向孟怀谨行礼。
这些日子,宫人们与世隔绝,不能和外界交流,却会被告知外界发生的事。
原来孟怀谨不是娘娘的侄子,而是娘娘早夭的亲儿子!
皇后待宫人宽和,宫人们真心替皇后高兴。
将来同样是做太后,有没有亲儿子撑腰终归是不同的。
宫人们一边是为皇后高兴,一边也为自己高兴,因为皇后过好了,他们这些伺候皇后的宫人才会好!
哪知孟怀谨去见皇后,并没有宫人们臆想中的天伦之乐。
皇后大骂皇帝抢别人儿子,还让孟怀谨不要做太子。
宫人们吓得跪在院子里。
蜀王在偏殿,听得皱眉:皇后还是不认孟怀谨是亲子,一提起这事就情绪激动,所以这几个月才被幽禁在坤宁宫内。
但不管孟怀谨是不是皇后生的,肯定是父皇的亲子,否则父皇不会执意要将孟怀谨立为太子。
蜀王脑补了一下,虽不知孟怀谨生母是谁,必然很得皇帝喜爱,皇帝为了能把皇位顺利传给孟怀谨,硬要把孟怀谨塞给皇后做儿子。
皇后性情刚烈,自是不从,帝后才反目。
再联系到皇后之前宣称孟怀谨是娘家侄子,蜀王不得不怀疑,孟怀谨其实是皇帝和臣子之妻私通所生,那个臣下之妻,便是皇后的娘家嫂子,皇后得知事实后难以接受,激烈反对皇帝的安排——蜀王觉得自己真相了。
若是如此,孟怀谨的身世就太不堪了。
——皇帝情愿传位给一个奸生子,都不在几个皇子中选储君,蜀王也难以接受。
第690章 :两份遗诏(2更)
等孟怀谨被皇后骂了出来,蜀王整理了衣衫。
“娘娘久居深宫,心情不畅,不如让臣弟替皇兄去陪陪娘娘。”
孟怀谨眉头轻皱,缓缓点头。
“有劳你。”
蜀王请见皇后,皇后一听是蜀王,和颜悦色召见。
蜀王进了殿,让皇后屏退左右,撩了袍子跪下:“娘娘有何难处,不如与儿臣说说,在这宫里,儿臣只受过母妃和娘娘的疼爱,母妃已逝,儿臣将娘娘视为第二个母亲……娘娘但有吩咐,儿臣赴汤蹈火,也要为娘娘排忧解难!”
皇后看了蜀王一眼,眼神意味深长:
“小五真的长大了。”
蜀王下意识分辩道:“儿臣确有私心,但为娘娘分忧的心亦不掺假,难道娘娘真的甘心吗?”
皇后冷笑,“不甘心,本宫又能做甚?不甘心,本宫的家人就能活过来么!小五,本宫闹过,抗争过,还憎恨过,这么多年,本宫与皇上夫妻离心,如今真的没有力气再去折腾了。”
蜀王愕然。
在很多人眼里,皇后只是后宫的一个符号。
她活得透明,活得低调,万事不管,万事不争。
这两年和皇帝又重新亲近的趋势,因为孟怀谨的缘故,与皇帝的关系急转直下,如今连表面的平和都难以维持。
皇帝病危,皇后再也不想掩饰自己的情绪,她在蜀王面前很直白表示,她憎恨着当今天子!
蜀王忽然意识到,就算皇后当众否认孟怀谨是中宫嫡子,似乎也影响不了大局。
蜀王并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孟怀谨是“奸生子”。
顾家的人都死光了。
父皇也撑不了太久。
更主要是,大魏动荡的局势,不能再承受更换储君。
自己果然是被贪欲蒙蔽的理智。
蜀王自嘲一笑:“娘娘都认命了,儿臣只能认命,儿臣今后定当全心辅佐皇兄!”
皇后命人更衣,决定离开坤宁宫,去探望皇帝。
……
乾清宫。
皇帝喝了药,御医说皇帝需要静养,所有侍疾的人,包括贤妃在内,都被请出了寝殿。
皇帝躺在龙床上,屋里烧着地龙,还放着两个大火盆,皇帝仍然感觉不到多少暖意。
原来人之将死,是这样的感觉。
真冷呀。
皇帝面色青白,气息很淡很淡。
骆竣轻手轻脚进来,跪在龙床旁边,将坤宁宫发生的一切,从孟怀谨见皇后,到蜀王与皇后的对话,都一字不落告诉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