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427)

作者:宝妆成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爽文 女强 腹黑 升级文 本文又名:《师兄看我眼神怪怪的》、《盐商阔少要包我》、《将军邀我抵足夜谈》、《那个王爷总与我作对》、《陛下您有断袖之癖?》程卿穿越了。 开局死了爹,一个柔弱娘,三个美貌姐姐,而她是程家鼎立门户的独子…… 程卿低头看自己微微发育的胸,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 程家群狼环伺,换了芯子的程卿给自己定下两个小目标: 第一,继续女扮男装,努力科举入仕。 第二,保住自己的性别秘密,要位列人臣,也要寿终正寝!点击展开

程卿用指腹摩挲着俞三托崔彦还来的袖弩,没说话。

崔彦打量程卿的神色,小心翼翼问她:“你和俞三是不是在濠州闹了什么矛盾,你订婚的消息传到军中,我看俞三就不太痛快。”

程卿收起袖弩。

“不算什么大事,等回京城再说吧。”

程卿猜的没错,五皇子带队在整个淮南转了一遍,将淮南的情况写成奏折上报皇帝,四月里,久旱的淮南等来了承平十一年的第一场春雨。

春雷阵阵,多少流民在雨中嚎啕大哭,任由雨丝淋湿自己。

春雨一下,淮南的旱情结束有望!

朝廷再颁布些鼓励民生的政令,淮南慢慢就会恢复生机。

清理了长巾贼,旱情结束有望,石总督和五皇子等人才开始清算后账。比如程卿之前怀疑和水匪勾结的淮安知府,被石总督抓到一些证据,连长巾贼围攻淮安城都和淮安知府有关系,石总督当然不会放过淮安知府——二月里,石总督的独子没熬过去,英年早逝。

若是长巾贼不攻破淮安城,石少爷就不会因为组织人手御敌而病倒,石总督也不会白发人送黑发人。

丧子之痛让石总督变得非常有攻击性,淮安知府自然就被石总督挖出来收拾了。

淮安知府都倒了,像严巡检那样的小喽啰更逃不过,以前屡剿不尽的水匪,被石总督派人一锅端了,倒是替程卿解决了后患。

淮南的局势平定了,道路畅通,程卿才收到两封家书。

一封是孟怀谨写的,孟怀谨说程卿在淮南的所作所为他已尽知,程卿虽未带兵平叛,却提出了安置流民的方法,各州府按照程卿在临清城和五河县的措施做,将逃荒的流民尽数收留,并没有出现流民大规模涌现京师的情况。

程卿用强硬的手段防疫治疫,染病的流民生存率有十之六七,这在列朝列代是绝对没有出现过的。

就凭这两样大功,程卿回京后官复原位是最基本的,皇帝不加封程卿,绝对会寒了其他官员的心。

孟怀谨在信里说等她回京,盼她速归。

第二封信,是柳氏写给程卿的。

之前程卿被皇帝撸了官职,茂国公府派人上程家商议了程慈和孙栩的婚期,就定在今年六月。

第552章 :山高路远,大人珍重(1更)

四月中旬,五皇子接到旨意,启程回京。

程卿却没有回京的打算,反正五皇子接到的圣旨里,也没有点程卿的名。

五皇子哭笑不得,“你不要和父皇赌气。”

“殿下,草民不是赌气,草民要陪未婚妻回南仪安葬祖父,去年殿试后,草民自己也想回乡祭祖,一直未能成行,这次就两件事一起办了。”

程卿的理由很正当,别说五皇子,就是皇帝也不好拦着程卿尽孝。

五皇子恭喜程卿订婚,还说到了已逝的何老员外:

“何老是为了淮南赈灾而染病,此事本与何老无关,他掏银子出力样样不落于人后,我一定要在父皇面前为何老讨一个追封。”

程卿笑着道谢。

心里没有报太大希望。

为狗皇帝办事的官员,待遇也就那样吧。

何老爷子是一介商贾,为了赈灾而死,狗皇帝会触动吗?

或许还会觉得是应该的,庶民为天子分忧是本分,商贾又比普通百姓还低人一等,能参与到赈灾这样的大事中是荣幸。

程卿不在乎。

因为她知道,何老爷子愿意来五河县,一开始是为了她,后来是老爷子自己想帮城外的流民,老爷子做的事依从本心,求得是问心无愧,本来也没指望过得到朝廷的嘉奖。

淮南这场旱灾,为朝廷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

仅仅是赈灾,朝廷前后拨粮共计六十万石,拨银40万两,从长巾贼手里收复淮南又兴兵动众耗费巨大。

而且淮南要休养生息,朝廷未来两三年不仅从淮南地区收不上赋税,还要继续贴补淮南,让淮南尽快恢复耕种,淮南的天灾和人祸,让朝廷的财政压力更大了。

不过皇帝从祖陵中得到的金砖,足以弥补淮南旱灾的财政支出,就是不知道皇帝会不会把金砖充入国库……

除了朝廷拨粮拨银,民间募捐也有不少。

运河沿岸捐银的富商。

捐粮的俞家。

何老爷子陆陆续续拿了十几万两银子。

包括被程卿逼着捐了十万两银子的荣九,被程卿打劫了不义之财的许老爷。

还有买低卖高,从长巾贼手里赚钱,反手又把赚来的银子回馈受灾流民的崔老爷。

甚至连藏头露尾的萧云庭,都运过十几车药材来五河县。

没有这些民间力量,仅靠朝廷调拨的60万石粮食和40万两银子,根本就不够。

五皇子一行人启程回京后,程卿也要陪何婉将何老爷子的骨灰送回南仪安葬。四月下旬,时疫基本被扑灭了,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靠程卿从京城带来的几个大夫,到了后来,很多大夫从淮安、扬州等地赶来,有些老大夫满头白发,是由儿孙护送,坐着牛车过来的。

程卿对狗皇帝失望,对整个大魏不算失望,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好人有坏人,大灾大难时,才能看得清人性。

总的来说,淮南的旱灾造成许多人死亡,侥幸活下来的,也要面临生临死别、家破人亡之苦。

但也有许多人得救了。

不是程卿狂妄,她觉得自己的尽责尽力,让一些原本会死的流民活了下来。

她为什么有机会救人,凭什么让别人配合她救灾?

后期可以说是靠人格魅力,前期靠的却是官员的权势。

有权势的人一个善念,就可以挽救无数条命,一个恶念,这可以收割许多人命,这就是封建帝制下的大魏——要不怎么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呢!

程卿离开五河县那日,启程的时间特别早,那一日,飘着濛濛细雨,天还未亮,程卿一行人就悄悄出城。

程卿不想让人送。

车队离开五河县,一直到了流民们新修筑的河堤处,程卿才马上看见密密麻麻的人影。

这些人都没有弄出响动,在细雨中,望着程卿一行人渐渐远去。

忽然有人扯着嗓子大喊:

“程大人,山高路远,您要保重!”

程卿终于忍不住回头,冲着送行的人群挥手:“都回去吧。”

“哎,小人们这就回去。”

“大人多保重!”

“小人愿大人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何小姐也要多保重,小姐人美心善。”

“小磐姑娘,我们都记着您……”

马车里,小磐把车帘掀开了一条缝,被清晨的冷风一吹,又赶紧放下。

何婉笑着问她,“小磐,我把你送给程卿,你还怨不怨我?”

小磐使劲摇头:

“婢子从来没怨过婉小姐。”

不仅没怨过,现在还很感激,不是小磐没良心,而是没有程卿就没有现在的她。

小磐很喜欢现在的自己!

……

五皇子走了,把程知绪和崔彦等人带走了。

程卿也走了。

荣九是最后一批离开五河县的。

他没有直接回扬州,哪怕荣家老太君给他写了好几封信,在信里说惦念着他这个乖孙子,荣九都无动于衷。

不是老太君惦记他,是荣家惦记着他,想问他石家的情况。

石家姐夫二月里没了,荣家怕他姐姐玉娘在总督府失势!

荣九先回了淮安城。

荣玉娘成了寡妇。

虽然还在总督府里住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环境没变,精气神却和以前完全不能比了。

丈夫活着时,荣玉娘有时也会心生贪念,虽然公公已经很厉害了,但公公也有致仕那一天,如果丈夫也能做官就好了。

等丈夫一死,荣玉娘才陡然发现,就算是病恹恹的丈夫,也好过没有丈夫!

没有丈夫的女人,余生一眼就能望到底。

为什么那些寡妇喜欢捡佛豆,一粒一粒的豆子最消磨时间,否则漫漫长夜又该如何度过呢?

荣玉娘十几岁嫁入石家,如今也不到三十岁,别的寡妇还能改嫁,荣玉娘不行,她的余生都要给石少爷守着。

荣玉娘不是水性杨花到丈夫才死两个月她就起了别的心思,而是一眼望到头的余生,让荣玉娘成了大雨过后勉强留在枝头,已经开谢了的残花,徒劳想抓住点春色,却终将会跌落枝头,什么都留不住……荣九见到胞姐的样子,既生气又想哭。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