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玉道,“怎么可能不缺呢?穷着呢。”
这话实话,她就没觉得自己富裕过。一毛钱恨不得分两半用。
“真看不出来啊。不过现在日子确实是越来越难了。要不然我也不乐意出远门啊。”
苏青玉就问道,“你家里是个什么情况?”
大姐就摇了摇头,“我爱人被单位退了之后啊,就整天在家里神神叨叨的,接受不了打击。总觉得自己有一天能够回到那破单位。这眼看着日子没指望了,我可不能放弃啊。不为自己也得为两个孩子想。”
说着叹气,“本来我是想去摆摊的,可没本钱。正好政府搞这个,我就来了。想着跟这政府走,总不会亏了。”
苏青玉听到她嘴里对政府的信任,心里十分欣慰。“相信政府也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那当然了。这些年来,政府总不会让咱们自生自灭的。”
两人正聊的开心,上课铃声响了起来。
苏青玉和林楠也站起来,不准备打扰人家上课。
这大姐见她要走,就喊道,“哎,都要上课了,你这是去哪里啊?”
“同志,不好意思,我并不是来培训的。”
“你不培训,你来干什么啊?”
苏青玉正琢磨该怎么说呢,培训老师就来了。
市里的培训老师是农业局的同志,所以认识苏青玉。
看到苏青玉之后,他立马惊喜的走过来,“苏市长,欢迎您过来视察工作。”
这一喊声就把整个教室都惊住了。
让都朝着苏青玉那边看,想看看大名鼎鼎的苏市长。
第472章
刚刚和苏青玉讲话的那个女同志也满脸错愕,心里哎呀一声。刚咱是在和市长讲话呢。
市长原来长这样啊,还这样和气。一点都看不出来像个当官的。
苏青玉倒是没想到会来这么一个变故。
这时候倒是也不能不出面了。好在各种场面她也习惯了,这场面倒是也没什么影响。
她笑着迎接这些人的视线。然后对那位农业局干部道,“今天第一天开课,我过来看看大家的培训情况。看到这些同志们对这项工作这么热情,我也放心了。你们安安心心上课,别耽误了正事儿。”
大领导过来了当然得讲话了,这干部邀请道,“市长,您给大家讲讲吧。”
苏青玉想想,然后点点头,走上讲台。
下面,所有人都一脸惊讶又期待的看着市长。
这可是市长啊。
这么年轻的一位市长。
哪怕现在的干部都还算亲民,可边州的老百姓也没什么机会见到市长的。
苏青玉也看向大家。
面带微笑道,“各位同志们,你们好。我是边州市人民政府市长苏青玉。”
“这次药材销售是我们全市致富的一个重要项目。农民同志负责种,咱们城里的同志就负责销售。这是我们致富的完整计划。所以在座的各位同志,都是我们致富路上的基石,也是推动前进的动力。是边州要着重培养的人才。”
“你们的工作不止是可以让自己致富,也能让整个边州向前迈步,意义重大。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学,用心学。把药材销售这项工作做到最好。”
“未来边州发展了,你们每一位同志,都是边州的功臣。”
听到苏市长这番话,下面的学员们心里激动万分。
在苏市长的话里,他们这些人并不是一事无成,一无所有,必须依靠政府带动来致富的穷苦人。而是帮助边州致富的有用人才。
这让他们多年来被现实打击的心有了一些热情。
也让他们对要做的这项工作更加热爱。
这份工作不止可以给他们带来财富,还能给他们带来自信。
他们做这事儿可不是只自己致富呢,还能带整个边州致富。
这是苏市长说的。
苏市长可真好啊。
文化程度并不算高的一群人,并不知道如何赞美这位要带他们致富,还这样尊重他们这些贫苦百姓的市长。
除了一个好字,似乎其他字都不合适。
苏青玉说完一番话之后,也笑着和大家道,“为了大家早日培训结束早日工作我就不耽误大家学习了。有什么困难,都要主动提,主动问。人民的干部肯定是为人民服务的。”
下面农业局安排的老师率先鼓掌。
其他人也立马热烈的鼓起掌来。
苏青玉笑着点点头,然后带着林楠出去,走出去之前,还和刚刚那位大姐打了个招呼。
那大姐激动的满脸通红,半天不知道怎么回应。
等人走了,才后悔刚刚反应太慢了。
其他学员也依然处于激动中。
为边州能有这样一位市长而高兴。
领导好了,他们这些老百姓就能过好日子嘛。
农业局的老师也趁机和大家做思想工作,给他们介绍了青山项目。
“苏市长是很重视经济发展的,也很重视民生问题。要不然也不会一来边州就去青山县驻扎一年半。而且也取得了显著效果。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信心。跟着苏市长的步子走,不会错的!”
下面的学员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这次苏市长亲自在课堂上的露面,也让这些来参加培训的人明白了政府对这次的项目的重视。
老百姓们懂的不多,但是也知道一个道理。政府重视的工作,必然会取得成绩的。
跟着党走,肯定会越走越好。
上午的培训结束之后,很多人就知道苏青玉在培训班露面的事儿了。
好些人有些遗憾没能见到市长长什么样儿。
倒是听见过的人大吹特吹,说长的很精神,穿着很朴素。为人很亲和正派。还很尊重他们这些人。
让这些没能见到的人更遗憾了。
“早就听说新来的市长是个有本事的人了。看来是真的。”
“听说是以前的老书记去外地请来的。”
“我还听说这位特别会搞经济。她之前都搞活了好些地方的经济。”
“真希望这次真能带咱们致富,都能过上好日子。”
苏青玉倒是不知道自己的一次偶然露面就能引起这样的效果。自从培训班开始之后,她自己也抽空学习了一些中草药知识。并且还改变了自己的饮茶习惯,开始改喝养生茶了。
上行下效,其他干部们也开始学习苏青玉这样,喝边州本地养生茶。
苏青玉不止自己喝,还给云城的领导寄了一些过去,另外也给省里的一些领导送了一批。不管喝不喝,先送了再说。
她这边工作开展的还算顺利,徐书记这边却是碰到了困难。
徐书记这是第一次这样的全面的关注基层工作情况。本来是按照青山模式好好的执行的,结果开始还算不错,后面就出现很多困难了。
比如哪怕把青山县拿出来当做成功案例,依然有人不乐意种植药材。
比如年轻人没什么文化水平,还不上进。让去培训也不好好学。让大家的努力都白费了。
许多的困难让他认识到了边州的基层存在的问题。
难怪苏青玉这么重视农村问题。
这些问题确实必须得到改变,要不然一代一代的思想都这样落后,以后边州根本不可能发展。
徐书记感慨之余,只能严格的按照青山模式来做。学苏青玉那样,慢慢的让新人上去,让落后的老干部们退休。
为了这事儿,他还特意找苏青玉聊了聊。
把自己遇到的事儿和苏青玉说了。
“农村有文化的年轻人太少了。只能矮子里挑高个儿了。”
苏青玉道,“他们还年轻,就有可塑造的空间。只要有点基础就行,后续让他们深造。我最近也开始安排下面的同志建学校了,但是学生们入学肯定是要趁着今年九月就开始的。到时候我也能让这些干部候选人参与学习。只要他们愿意学,一切都不成问题。”
“就怕他们不乐意。他们都是没什么志向的。”
徐书记怀疑,在这些人眼里,志向可能还不如他们多吃一顿饭重要。
想想都觉得悲哀。
原来边州的基层是这个样子的。
“书记,你放心,志向也是可以培养的。”苏青玉基层经验丰富,自认为没人比她更了解基层老百姓了。
只要能给他们吃好穿好,他们就愿意为之努力。
为了配合徐书记这边的工作,苏青玉也开始着重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