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玉:“……哪里是长工呢?这还是不一样的。”
“是不一样,咱这还能当地主呢。政府都找我们租地种东西。所以说这还是新社会好。和旧社会不大一样。”
苏青玉笑了,问道,“那要是以后政府让你们自己种植药田,不是更好。当地主,也给自己当长工。”
“那可不好,”老同志赶紧摇头,“这种药材能种多少钱啊,反正让我自己种,我肯定是不种的。”
苏青玉笑着摇头,不以为然。
她相信,这些人看到药材的收益之后,只怕还舍不得把土地承包给政府种药材呢。
第454章
基本上每隔几天,苏青玉都会轮流去下面各个村子抽查一下工作情况。
看看基层是不是真的在落实上面交代的任务。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都知道这位苏市长每天没事儿干一样的亲自走基层视察工作,镇上的这些干部们直接安排了干部驻扎在下面的村子里,亲自监督指导他们落实工作。
反正苏青玉陆陆续续的去视察工作,看到的情况都还算满意。村子里的人都在按着上面交代的任务来做。没有阳奉阴违。
而有了干部的带领,这些农民同志每天也按部就班的工作。没因为是给公家干活就偷懒耍滑之类的。
在基层农村视察之后,苏青玉对自己青山以及边州的未来都很有信心了。这里的老百姓虽然思想上落后,可他们身上却具备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
所谓勤劳致富,只要他们肯干活,她就有信心带领他们走上致富路。
随着渐渐入秋,地里的庄稼也陆陆续续的收上来了。
县里农业局也根据青山改革专项小组的指示,开始将已经培训好的年轻技术员们分配到各个村子去驻扎,要在空闲的时候,给农民同志们培训药材种植的基础知识。并且开春之后,还要根据上面的要求,进行技术指导工作。
这个任务是长期且艰巨的,所以县里也给这些技术员提升了福利待遇。
这些年轻人以前都是没工作的,现在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即便辛苦,可县里给的待遇好,他们也愿意咬着牙干。
各个都扛着包袱就驻扎在了山里的村子里,开始开展工作。
苏青玉看着这些人的名单,笑着和青山县的高县长道,“这些同志可要好好培养,他们可是我们致富路的火种。以后边州其他地方可也要用的上他们的。”
高县长知道,这些年轻人现在虽然辛苦,可是未来肯定都是市里的年轻骨干了。一时间也为他们高兴。
毕竟这些年轻人都是青山人,从青山走出来的人才,他脸上也有光。
想到有些同志怕自己的孩子吃苦,偷偷的把人给调其他岗位上面去了,他心里暗自摇头。
这可真是吃了大亏了。这么好的机会,竟然主动放弃了。
要是能在这次项目里面做出成绩,还怕未来走的不远?
两人商量着这些人才以后的培养问题的时候,这些年轻技术员们到了村子里,也给村子里带来了热闹。
虽然每个村子也就分割四五个技术员,可有新面孔,那就很不一样。
特别是听说这些还是知识分子,念了很多书的,大家就想起了以前在他们这边插队的知青们,问是不是以后要在这边插队。
这些年轻干部们吓了一跳。赶紧解释说不是在这边插队,就指导他们种植药材,等工作做完了就要回去的。
村民们不信,“种药材还要学?不就长土里了,施点肥?”
“那不行,得讲究。要不然种不活的。”
这些年轻技术员们对这些“无知”的村民很是无奈。感觉和他们没法交流。“这都是需要知识的,我们都会教你们的。要学会了知识才能开始种药材。”
这些村民们心里则在嘀咕。有知识又怎么了,不还是要来农村种地吗?
然后又想起了自家在镇上学习的孩子们。
孩子们已经拿了一次工资回来了。工资不多,也就几块钱而已。但是这么小的孩子就能拿钱回来,他们就很满足了。
他们觉得回头得多叮嘱孩子,要好好做工,书可以不读,工作要做好。免得学校不让他们做事赚钱了。
至于念书……真没什么用啊,看看这些年轻人不还是得学种地吗?
……
晚上,就在宿舍外面的空地上面,孩子们都搬着小板凳,兴冲冲的盯着前面的幕布。
今天学习连作业都没安排,就是为了腾出时间,给他们看电影。
这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是没看过电影的,所以听说要看电影之后,一个个的都兴奋不已。小脸上满是笑容。
在这里接受教育将近两个月,好歹学了点知识了,他们的精气神都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
原本迷茫的小脸上,都多了点儿活泼和自信。
电影开始之后,老师们就用大喇叭喊着安静,不许吵。
孩子们就都安静下来,盯着电影幕布看。
片子的名字叫做《未来的我》
随着拖拉机的声音响起,片子就正式开始了。
第一个出现的是正在劳作的农民同志们。播放的收粮食种的农民同志们。他们用着机械化的工具收粮食,然后用拖拉机运送。
看着这些农民伯伯们熟练的使用这些机器,开拖拉机,这些孩子们都惊奇的张大嘴巴。
从小就干农活的他们,从来没想过,还能够这样收粮食。这样多快,多舒服啊。不用弯着腰,拿着镰刀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收割庄稼。
这个片段播放完了之后,镜头里面的农民笑着站在镜头前面讲解着自己的工作,“我叫严立山,云城花岗区人,跟着村里干部学会开机器之后,种庄稼再也没有以前那样辛苦了,每年我们种的粮食都吃不完。学了知识,种地都轻松了,感谢政府!”
画面一转,又到了养殖场里面来了,养殖工人们正在往外捞鱼。
看着那么多的鱼在阳光下闪着光,孩子们咽了口口水。
这些工人一起齐心协力,将水产品装好。一名负责记账的女工监督这些水产品上车运走之后,摘下帽子,笑着对镜头道,“学会水产养殖之后,我们每年都能收获几十万斤鱼,家家户户每天饭桌上都能吃上鱼。”
镜头再次转了,这次是在一个机械厂里面。
年轻的车床师傅们熟练认真的操作着机床。这次镜头就变化的快了起来,因为工人这一块的视频除了拍摄机械厂之外,还有食品厂,服装厂,鞋厂之类的。
但是不管是什么厂里的工人,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都穿着统一的工装,佩戴工牌,十分齐整。
在孩子们眼里,这些人看着就是父辈们嘴里说的“体面人”。
这会儿,这些孩子们心里就产生了点儿羡慕心里了。
工人啊,在厂里当工人。
特别是一些女孩子,她们看到这厂里很多和她们一样的女工人。
这些女工人也坐在干净的厂房里面工作,和她们往日里在村子里的见到的女人都是不同的。
事实上因为之前的教育问题,这里的老师多数都是男同志,女同志极少,所以对孩子们还没起到什么影响。可这次片子里男男女女差不多养多的厂房,就给她们造成心灵冲击了。
原来女娃也能当工人呢。
片子里的镜头一闪而过。又到了医院里面,医生护士们正在忙碌的工作着。
镜头里,他们穿着白大褂,面带微笑的给病人们看病。关心着病人的身体状况。
孩子们还没去过这样的医院里面,但是光是看着这一身白色的衣服,看着他们的精神面貌,就知道这些人很了不起了。
后面陆陆续续的播放着研究单位的科研人员,机关单位里面的年轻干部等等职业。
最后的镜头是在学校里面。
这学校也是建设在镇上的,但是和他们不一样的是,这些学校建设的很漂亮。校园里还种着花花草草。
镜头里,许许多多的学生都站在操场上面,上面学校老师们似乎在讲话。
一位老校长声音洪亮的发表着讲话。
下面孩子们站着整整齐齐,安安静静的听着。
“孩子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未来要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所以你们一定要珍惜念书的机会,好好学习知识。争取以后继续念高中,念技术学校,念大学。以后当老师、工人、科学家、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