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玉心里感动,看着元归道,“谢谢。”
不止是谢他理解她,也谢谢他把元宝教的这样好。还带元宝过来陪她一起过生日。
已经越发成熟的元归微微的挑眉,露出点耍赖皮的神色,“我不要谢谢,我要奖励。”手掌在她肩头揉了揉,暗示的十分明显。
苏青玉脸微微一红,然后板着脸,看着元宝,示意他孩子在呢,注意点。
元宝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丝毫不知道两人眼神在交流什么,心里就是觉得开心。爸爸妈妈都在身边呢。
两人的到来让这个平时极少回来的家里显得热闹许多。
苏青玉也难得的中午不急着去上班了,打电话给林楠,说下午晚点过去,特意留在家里陪着爷儿两吃饭,聊天。
元归问她工作开展的怎么样。
苏青玉边给自家孩子夹菜,边道,“大框架算是搭建起来了,现在就是开始一步步的实施。”
“有什么困难吗?我听说你们这边建学校差钱,可以让基金会拨款。”
苏青玉也不矫情,点头道,“可以,到时候让这边的同志联系你们。不过这个钱我建议他们也不白拿,还是得找你们借。有借有还,这样基金会也会更长久,这边的同志也更知道珍惜资源。”
她扶贫的原则就是自力更生,宁愿借,也不乐意白拿。
因为她自信自己会带着老百姓发家致富,会富裕起来,也会又还款的能力。
元归倒是不置可否。这基金会本来就是为青玉设置的,她怎么操作都可以。
“还有别的困难吗?”
“怎么可能没困难,每一步都有,不过我们都可以克服。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青山这些干部一定会成长起来的。”
苏青玉十分自信道。
元归笑道,“这次我过来的时候,康先生让我给你带话了,说是如果这边有合适的投资,随时可以找他。”
苏青玉吃饭的动作一顿,然后问道,“他现在怎么这么积极啊,虽然之前的投资他也赚钱了,但是也没大赚。”
“可能是想投资。他在华国的基础很薄弱,在国外的根基也开始动摇了。”元归对老康之前想让苏青玉当儿媳妇的事儿耿耿于怀,所以心里对他并不是很看得起。觉得他要胆子没胆子,要魄力没魄力。所以才会错过了改开的时候最好的那股东风。也因为他那不着调的儿子干的事情,所以他在国内很难得到大家族的支持。
苏青玉道,“这样一来,那我可不能随便答应。”
“不过如果能够双赢当然最好。”她也不想放过这笔投资。毕竟如今边州确实很需要。
“这事儿先不着急,我的想法是等药材种植一批出来之后,我拿着样品去搞一个中草药投资会,到时候多吸引人来这边。”
元归有些不满的看着她。
苏青玉笑道,“怎么,你想掺和?”
“这几年通讯发展还算不错,之前投入的钱,赚回来了一笔。”意思是他现在有钱搞投资了。
苏青玉笑道,“但是我也知道,元华最近在和政府合作,在南方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事儿都上新闻了。你那钱可不够花。”
说着,她在桌子底下捏了捏他的手,“你可是我的骄傲。”
虽然两人没和以前那样一起合作,但是现在元华做的事情都是利国利民的,而且也极为重要,苏青玉心里也与有荣焉。
元归心里美滋滋的,反手抓住她的手,也捏了捏。“你需要的时候,我随时都在。”
他只是想让她工作的更简单点。可看来,青玉比他想的更独立。
吃完饭之后,苏青玉还是给老康先生打了个电话。
毕竟人家都这么主动了,她不给点回应就有点过分。
老康先生在电话里就恭喜她高升了。
苏青玉笑道,“都是为人民服务,身上担子也更重了。”
老康先生就道,“我知道边州,那地方经济可不怎么好,你责任确实大了。不知道边州有没有需要我们康莱投资的地方。”
苏青玉道,“暂时没有,我们现在才刚刚开展工作呢。”
苏青玉就目前边州青山县的情况说了一遍。
老康先生并没有放弃,反而对苏青玉说的建设一个中草药大城市很感兴趣。
苏青玉觉得他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干脆道,“那您要是方便的话,可以过来实地看看,我们再详谈。”
“好,正好我手头上也没有什么工作。元归也在那边吧,到时候可以和他一起回南方。”
挂了电话之后,苏青玉对元归说了这事儿,“看来老康先生真想投资。”
元归道,“可能是因为儿子太不争气了。”儿子不争气,可不就想找个靠山吗?
正在看故事书的元宝听到这话,就道,“元宝争气!”
元归笑着揉了揉她的发顶,轻轻嗯了一声。他的元宝哪怕不争气,他也会安排的好好的。
因为苏青玉住在青山县委院子里,所以她家人来了的消息也很快被传开了。
知道苏市长家里爱人和孩子来了,特别是当天下午难得没提前过来上班,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觉得这几天应该会放松点了。
谁知道这口气还没松完,就彻底松不出来了。
这位苏市长压根没有放松的想法,依然和之前一样,除了中午吃饭时间会在家里多休息一会儿,其他时间依然就和陀螺一样的。会是一场场开,还要下去检查监督工作。
唯一的好消息是,这次建设学校的钱算是有了点着落了,元华基金会愿意给他们借钱建学校。这可让青山县教育局的同志心里轻松多了。
苏青玉道,“这笔钱你们尽快去借出来用于建设学校。专款专用,可不能和之前那样挪用了。谁要是动了一分钱,我找谁。”
教育局局长立马保证一定会把每一分钱落实到位。
苏青玉问道,“基层思想工作做的怎么样?”
“还,还没开展,我们这边还要统计临时能够腾出来用于学习的场地有多少。”
苏青玉眉头微皱,“先统计入学人数,有多少人,就腾出多少位置!以人为主。实在差位置,咱这政府大楼都可以让出来。”
教育局局长立马会意了,他这一直依照资源来接纳学生,但是苏市长的意思就是要根据学生人数来调配资源。
看来这苏市长真是重视教育啊,不止是随便说说而已,也不是为了完成扶贫任务。
作为搞教育的,他心里顿时激动起来,有什么能比领导重视自己的工作更鼓舞人呢。
以前是觉得资源也不够,县里也不算重视,他当然也就凑合着来了。
可是现在领导这么大力支持,态度还这么坚定,那就不一样了。
他顿时满脸肃然道,“苏市长,我保证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尽量让孩子们都来上学,争取适龄儿童都可以入学。”
第449章
苏青玉给教育局局长出了个主意,现在正好各个工厂也在建设中了,以后也是要面对各个镇招工的。所以就给他们下面各个村干部提要求。思想工作做得好,入学率高的,以后招工会优先考虑那个村的年轻人。
工厂招工,当然要重点挑思想觉悟高的同志了。
而且招工的重点是现在在基层帮忙的各个村临时工。
“各个部门都可以互相配合,互相协助,把各自工作完成的更好。致富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总目标。”
这下子教育局局长更有底气了。回去之后,二话没说就下正式通知,让各个镇进行劝学思想工作。
鼓励适龄儿童入学接受教育。
“这本来是硬性要求,现在上面领导愿意开出这么多好条件,这要是还不能完成任务,那就是你们的失职!”
镇领导们干劲儿又安排下面干部来开会,宣布这个消息。
各村干部们一个个的都觉得这脑袋不够用了。
土地的事儿还在忙活呢,这教育又来了。
这念书不念书的不都一样吗?在村里也不用认识几个字。
知道这些老干部的性子,镇长直接拍桌子了,“已经在建药材厂了,到时候是要招工的,上面说了,哪个村子入学率高,到时候重点招聘哪个村子的年轻人!”
这消息出来就不一样了,基层老村长们立马围着镇长打听这个厂子是干什么的,福利待遇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