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做知青(562)

“而随着养殖范围越来越大,那些企业就会发现这个资源丰富的地区,那么他们相关产业投资,肯定也会优先选这样的地区。而我们花岗本身就是走在前头的,别人选择的时候,肯定会优先选择花岗。丰富的物资资源才能够让花岗源源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富裕。”

这就和未来人家开店,都喜欢扎堆开一样。丰富的资源选择,才能吸引来大量的顾客。

孤零零的一家店,反而很容易被人忽略。别人觉得没选择,都懒得进去看。

而如果在一群店子里脱颖而出的那家店,绝对会赚的满盘钵。

江老书记听完这些,激动的差点拍桌子。

然后觉得自己脑子可能算账算多了,竟然没算这些。

“青玉同志,你想的周到。想的深远啊。”

苏青玉笑道,“其实我也不是一下子想到的。上次去市里,赵书记也问过我云城的发展计划,我当时答不出来,回来之后,偶尔空了也会想想。但是光我想不行啊,得大家都愿意才行。这次他们都来了之后,我的想法就越发的强烈了。”

江老书记笑道,“你能想到就很不错了。你说换了别人,谁乐意管别人那一亩三分地,不过你觉得,这个好实现吗?”

苏青玉道,“也说不准,得看市里的发展方向。如果他们对其他区有规划安排,那我们还很不好办。但是也没事儿,这事儿能做成,那是好事。做不成,暂时影响不大。”

因为苏青玉这方想法,江老书记由勉勉强强的态度,变成现在积极促进合作的想法了。

他想让其他几个区变成花岗的后勤仓库。

虽然不太地道,但是至少花岗吃肉的时候,他们还能喝上汤呢。

要有本事,他们也能自己吃上肉。各凭本事了。

另外一边,周副市长亲自回了一趟市里,和赵书记还有何市长汇报了这个情况。

赵书记正在考虑云城建设问题,听到和汇报情况,眉头挑起来了,然后笑了,“这花岗可真是闲不住啊,时不时的能弄出点动静来。这次还要带其他区发展。”

何市长笑道,“这是好事啊,要真能成了,就减少了我们的压力了。”

赵书记喝了口茶,“我对花岗的期盼是很高的,所以我担心这样一来,花岗发展会受到影响。他们心情是好的,可是一拖三,不好搞。”

他问道,“小苏那边是个什么情况,她提出这想法是自己主动提的,没勉强?”

“我看她倒是提的很随意的样子,也不像是有压力的样子。”周副市长道。

何市长笑道,“要不找小苏谈谈,探探底。”

赵书记点点头。

经过上次花岗建旅游区的事儿种种经历之后,他们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越来越强大了。

第407章

苏青玉接到通知,立马就赶往市里了。

赵书记和何市长他们都在办公室里,秘书领着苏青玉进去的时候,两人还在谈工作。

见苏青玉来了,何市长温和的笑了,“小苏来了,最近工作挺忙吧,你们花岗动作不断啊。”

苏青玉笑着和两位领导打招呼,然后道,“何市长,我们不敢辜负市里的信任,所以只能努力多做点工作,一时一刻都不敢懈怠。”

赵书记喝了口茶,让她坐下来谈话,“今天找你过来,就是为了因为老周回来说的那些事情,你们这个想法很突然,我们也想弄清楚点你们花岗的想法。毕竟其他几个区的情况,确实比不上花岗。你们要真准备和其他几个区合作,以后压力可不小。现在云城城区带他们,都有些吃力了。”

苏青玉立马正襟危坐,神色也严肃起来了,“书记,在回答您这个问题之前,我能不能了解一下,云城后续到底会往哪里发展?”

赵书记和何市长互相看了一眼。

赵书记问道,“你问这做什么?”

苏青玉道,“书记,因为只有了解清楚了,我才敢做下一步的计划。要是云城以后要往其他区发展,有自己的规划,那我们这些计划不就影响到了云城主城区发展了吗?”

听到这话,赵书记叹了口气,“那我也实话和你说,云城暂时还没有具体的计划,云城主城区目前扩建余地还是有的,这附近的郊区都是可以建设起来的,不会往某个区发展。”

因为云城之前只是个县城,所以城区范围其实并不大,说白了,也就是几条街的范围而已。

成为了云城市之后,云城才开始扩建。这两年也是扩大了不少范围了。厂子就开了好几家了,吸纳了一批郊区老百姓城镇化了。而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消化的。

苏青玉听到云城的这个计划,就想起了她记忆中的云城县城。范围确实扩大了,周边那些郊区后来都是城市的一角。

但是这并不是因为发展的好,而是因为时代发展的大潮流而已。

未来,农民种地已经实在无法维持生活了,所以大量农民进城,这才促使城市不断建房扩张。

这并不是苏青玉愿意看到的情况。

因为这个情况导致的结果是,农村的土地荒废,房屋空荡荡的。

城区人很多,但是农村一片荒芜。

而实际上进城的农民也过的很辛苦,买房的压力,生存的压力,让大部分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却也过不上富足的生活。

这个时代的干部们并不是没有能力,他们只是还在摸索。

云城这样没有资源,也没有走在前面的小城市,在未来就是无数个县城中的一份子。

“书记,既然云城没有对其他区的计划,那我想提提我的想法。请您和何市长给我好点指点。我毕竟工作经验少,想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何市长笑道,“小苏就别谦虚了,有什么想法你就说。今天我和书记找你过来,就已经准备好耳朵听着呢。”

苏青玉吸了口气,满脸严肃的神情,“书记,我们花岗在致富的路上也一直在摸索,在思考。我发现了很多问题,老百姓要致富,最适合走的一条路,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除去个别的特殊的农民同志,大部分的农民同志,他们是不具备自己致富的能力的。”

“文化,见识,还有他们的资源,让他们没有这个机会去接触新事物。就拿去省城这个事儿来讲,他们没有单位证明,去了省城都不能过夜。”

苏青玉还知道,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都还存在,要办暂住证之类的,而且出门还要查。

因为她小时候,小严村就有人去省城,然后通知村子里的干部去领回来了。还交了罚款。

“所以花岗在致富的路上,一直都是以农业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轻工业建设。但是我这人一向喜欢操心,我有时候就会考虑,未来的花岗还能怎么发展。农业资源就那么多,总不能就守着这点土地过日子了。这次,几个兄弟区来我们这里学习,我也看出了他们的难处。我就有个想法,所谓独木难支,我们花岗现在不谦虚的说法,一枝独秀,可未来竞争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我越想,越觉得,应该整合资源,一起发展,才能够在全国大范围内有一定的竞争力。”

赵书记倒是没想到,这年轻同志想的挺深远的。

往远的说,未来苏青玉还在不在这里,都是另外一说呢。

但是她现在就开始为花岗的未来铺路了。

赵书记都忍不住笑了,为自己之前想的太简单而发笑。他之前还想着,苏青玉这个同志是不是因为热血,所以才会想出一拖三的计划。

他笑道,“所以,你提出这个想法,其实也是为了花岗的发展?”

苏青玉点头,“为了花岗,也为了云城。我很担心有一天,我们花岗的农民同志们为了生存,离乡背井。这些好山好水最后都成了荒地。”

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赵书记和何市长想不到那么远。加上现在农民进城不容易,所以他们也没想到会出现苏青玉说的这种情况。

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苏青玉提出来了,他们也会考虑这个问题。

赵书记道,“那你说的这个整合资源,是怎么个整合法?你有初步的计划?”

苏青玉笑了,“我认为我们几个区之间可以形成一个战略关系。我们花岗负责在前面冲锋陷阵,其他三个区在后面给我们提供充足的后勤补给。胜利之后,我们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