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玉他们给了这些设计师两个月的时间,好吃好喝的照顾着。
每天,这些设计师们就是去考察地形,然后回来写写画画,或者干脆出去找灵感。
这些人在这里待了一阵子之后,也对这个有名的花岗区有了了解了。
这地方不愧是一再上报的地方。
果然是有独特的地方。
这个地方的老百姓都很富裕。
富裕到什么程度呢,随便找个农村的同志问收成如何,人家掰着手指头一算,竟然有好几份收入,比如养鱼、种菜、分红,打零工 、其他粮食收入这些加起来,人家一个月都能比城里普通工人高好几倍了。
收入最低的是老年人,他们只拿分红。但是也有城里普通收入了。
而且这里的教育普及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百。似乎没有一个适龄儿童辍学的。
更神奇的是,他们还有医疗保障。生病去治病,政府给补贴。
问他们对区里要搞旅游区有什么想法,都表示很支持。
因为有人来了,就能赚更多钱了。他们也想去旅游区玩。平时太忙了,旅游区在门口肯定很方便。
这一了解,这些设计师们就知道为什么花岗这样大手笔看了。
这不是一般的乡镇区啊。
同时也更有信心了。
如果是在一个十分贫穷的地方修这种休闲旅游区,他们还要担心后面维持不好,荒芜了。现在了解之后,最起码知道,就算外面的人不来,这里的人似乎也有钱去玩,不至于太荒芜了。
第395章
随着天气渐渐热起来,花岗的设计大赛也慢慢的要告一段落。
这段日子苏青玉基本上没管他们,都是让胡副区长他们去管理的。
她还能抽时间去各个镇视察工作。
毕竟肚子越来越大了,后期她也不方便出门了,得趁着方便的时候多看看,指点一下工作。
一直到五月,花岗的设计大赛才算结束。
为了显示这次大赛的公平公正和重视,苏青玉还特意打电话给母校的教授,也是当初下放在苏家屯的老知识分子,陈教授,请她帮忙邀请这方面的教授过来帮忙指点指点。
陈教授可好久没见她了。上次她结婚邀请两位老教授,结果两人已经在南方儿子家里过冬去了,所以没赶上。
这次苏青玉请她帮忙,立马就同意了。
苏青玉笑道,“您还是那样支持我。都不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陈教授也笑了,“我对你当然是信任的。别人会胡闹,你不会。”
当初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就能带着苏家屯的人发展起来呢。
更不用说经过了几年大学的学习,以及在岗位上的锻炼了。
陈教授在学术界也是有很多朋友的。她出面,还真邀请到了两位老朋友,一起去湖云休息几天。
他们这些老教授因为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原因,基本上课程很少了,处于半退休状态。
出去个几天也是没事儿的。
当天那就收拾东西往湖云来了。
苏青玉是没法去接他们的,但是让左亮和林楠去接的。
她自己则在花岗区政府门口等着,车子一到,她就过去迎接这些老师们。
几年不见,陈教授的头发白的更厉害了。
很明显的看起来老了很多。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只要一段日子不见,时光流逝的就会比较明显。
苏青玉和她拥抱了一下,陈教授还怕碰到她的肚子,“哎呀,小心点,可别碰到了。”
苏青玉摸了摸肚子笑了笑,又看着其他老师,热情的和他们打招呼,感谢他们大老远过来帮忙。
“既然和地方建设有关,我们这把老骨头也是可以出一份力的。”
老教授们笑着道。
他们对苏青玉也是很了解的,也十分欣赏。
特别是知道苏青玉当年对陈教授他们的帮助,就更亲切了。
毕竟当年他们也是吃过苦的人。
陈教授笑道,“这次过来工作,也是过来度假。听说这边风景不错。”
苏青玉道,“虽然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是湖光山色,也别有一番风味。不知道几位老师晕不晕船,到时候咱们去泛舟湖上,还可以垂钓。”
“听着十分不错,很适合我们老年生活。”陈教授对着其他老教授笑道。
老教授们也笑着点头。“那确实要去试试了。”
苏青玉虽然挺着个肚子,但是还是坚持亲自接待这些老师。
等他们休息好了之后,还带他们去要建旅游区的地方参观过了。
并未把花岗设计这个旅游区的发展计划也说了一些。
她的想法是,这个旅游区的风格是长久性的,而不是一时的。
因为她见过太多的这种旅游区,建设的时候辉煌一时,但是何苦就没落了。因为建筑风格也是会落后的。
总不能一直拆掉重建,这样不止费钱,还没有特色。
她这么一说,这些搞设计的老教授们都知道她要的效果了。
他们觉得苏青玉这个年轻干部果然和老陈说的一样,是个有长远眼光的同志。
这几年他们也接触过一些建设这种性质的旅游区以及干休所的,很多还是停留在追求豪华,甚至是追求国外风格建筑的那种想法。
很多都大同小异。
但是其实这种建筑时间长了也确实容易过时。
没有自己特色的建筑,是很容易被取代的。
晚上,苏青玉又带他们吃了全鱼宴,喝了清泉酒。
除了全鱼宴之外,还有好山出品的一些鸡鸭牛羊之类的肉制品。
可把这群老教授们吃的高兴了。他们高兴的不是自己吃到了美食,而是因为苏青玉告诉他们,这都是当地的特产,当地老百姓都能吃上的东西。
没什么比知道老百姓饭桌上有酒有肉更高兴的事情了。
他们这辈子这样奉献自己的知识,不就是等着这一天吗?
知道花岗的发展状况之后,他们更觉得这一趟没白来了。
即便只是为了帮助这个有能力的人民干部,那也该来一趟的。
有了这些业界知名老教授的参与,设计评选的工作就直接开始了。
苏青玉之前也是看过一些稿子的,因为数目多,没看完。
这次跟着老教授们一起看了,可算是亮眼了。
这些来参加的设计师都算是有些才华的人,设计的东西也都很好看。至少苏青玉这个外门汉是十分佩服的。
不过要真的说到用来给花岗旅游区做设计图,那她眼光就挑剔起来了。
至少看了很多,基本上大同小异。
都很偏豪华风格。
因为之前苏青玉描述过,未来这里也可以作为一些企业干部休闲谈生意,开大会的地方。
所以很多人就定义到了有钱人来的地方了。
这也没错,可苏青玉看着都不满意。
好在老教授他们也看不上这些,一个个的进行评选。
一直到最后一天,才终于选中了设计图。
这设计图和其他设计图比起来,就显得简单多了。
没有什么奢华的建筑,但是却很精巧的将湖、岛,以及湖边的一座小山给巧妙的联合在一起了。
咋一看去,就是一幅渔家生活的场景。但是又比现实中的这种渔家生活要更精致。
比如精致的小桥,精致的岛上桃源居,错落别致。
好一派湖云好风光。
这设计图的作者还是苏青玉的那位老同学,李锦的作品。
之前苏青玉邀请她来,还带她去参观过了。后来就没再和她接触,而且一直没看到人,苏青玉都不知道,她竟然设计出了自己心里想的那种画面。这就是她要的花岗特色。
真正的将花岗山水展现出来的那种设计。
未来不管过去多少年,只要别人想要体验这种渔家生活,想要看湖云风貌,就会想到花岗的旅游区。
想到花岗的那片湖,那片小岛。
李锦在上面侃侃而谈的介绍自己的作品以及自己的灵感。
她之前坐车从省城过来的时候,算过时间,因为修了公路,坐车过来一个小时都不到。
这么短的距离,省城不缺各种奢华的建筑,反而是这种乡间风景很难得。
她设计的灵感来源于那些在养殖场打渔的工人。他们开着船,三三两两的在船上打渔,各个脸上都是幸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