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做知青(52)

大队会计苏大宝道,“从长远来看,用青砖确实比较划算。那这个青砖要多少钱呢,咱队里能负担得起吗?”

“我和县里砖厂谈过了,他们也乐意赊账,但是我还在考虑,想看看能不能找成本更低的。货比三家嘛,咱们选择还是很多的。不能局限于他们一家。都是社员们的血汗钱,一分一厘都得算清楚。”

大伙儿见她说的还挺有底气的样子,压根不知道她这是在吹牛。甚至根本就没找砖厂谈过,还真的以为苏青玉在外面路子广,还有别的选择。

张主任笑着道,“青玉可很是有本事,才来这么久,都混熟了。”

苏青玉笑着道,“也没啥,就认识的人多而已。”

苏有福在边上看着苏青玉笑的这么开心,也没吭声,心道你就笑吧,很快你就得来求我了。

就不信有回城的机会了,你还不惦记。

苏青玉又看向苏有福,“有福叔,你咋不说话呢?”

“你们年轻人办事,我还是很放心的。”

苏有福笑了笑。又道,“你要说完了,就和我出来一趟,我和你说个事儿。”

苏青玉弯着眉眼一笑,“叔,甭管有事儿没事儿,你喊一声我都得去啊。走走走,咱外面说去。”

到了外面,苏有福又装模作样的抽烟,然后问苏青玉,“青玉啊,农村日子好过不?”

“还成,虽然辛苦,但是很充足。”

苏有福咳了咳,“肯定还是比不上你们城里的。你知道不,今年回城名额又来了。”

苏青玉一听,眉毛都挑高了,摸不清楚苏有福这啥意思。

苏有福道,“自家人,肯定还是要照顾自家人的,你自己想啊。”

他就说了这么一句暗示性的话就走了。

苏青玉看着他的背影,一时间也摸不清楚他这啥意思。总不至于要把这回城的名额给她吧,再说了,这也不是大队长一个人说了算的。整个公社也就一两个名额,还能给她?而且她刚来不久,要回去也不容易。

最重要的是,苏青玉自己也不准备回去。

只是她就是想不通,苏有福咋突然好心了。

总不至于是嫌弃她在这里搞事儿,要把她弄走吧。

苏有福还真这么想的,每年的回城名额,苏有福都不争。因为他觉得没必要费心费力的给队里的知青们争取啥名额,又得罪人又不讨好的。

但是这次他还真动了这个心思了,他想把苏青玉给送回城里去。

这娃子太能惹事了,关键是她是姓苏的,也不能把她怎么样,所以这阵子他一直挺苦恼的。

现在机会来了,把回城名额给争取到了,送青玉回海城去,以后这苏家屯还是他说话算话的地方。

而且他还能利用这个回城名额,向青玉讨点好处。

苏有福越想越美,也觉得这事儿十拿九稳。就等着苏青玉来找他了。

回到家里,他心情挺好的让自己媳妇炒点花生米,要喝酒。

他儿子苏满贯也在家里躺着,听到喝酒,立马从床上爬起来了。

父子两人吃吃喝喝的,气氛好的不得了。

苏有福媳妇问道,“咋这么高兴呢?”

“好事儿呗。”苏有福喝了两口酒,人也放松了,就把回城名额的事儿给说了。

苏满贯听的眼睛发亮。

“这样也好,到底是自家人,以后她还得念着咱家的好。我算是看出来了,这丫头有本事,她爸还是当大干部的。说起来可惜,别的女知青咋就没这样的,要有这样的,我咋样也要讨回来当媳妇。”

苏有福摆摆手,“那还是算了,别到时候鸡飞狗跳的。”

苏满贯道,“爸,这回城名额真的?”

苏有福道,“你别想心思,这是给青玉的。别拿去骗人。”

苏满贯立马跳起来往外跑,“咋叫骗人呢,我就是说个消息,成不成的,谁也说不准。再说了,我要不骗人,你未来儿媳妇哪里来?”

“这个龟儿子!”苏有福气的不得了。他这事儿还没定呢,又瞪了眼自己媳妇,“你也不管管他!”

“我管得了吗?谁把他给惯坏了?反正也没啥,他这不也是为了娶媳妇吗?我看那些知青挺好的,现在也有正经工作了,比取隔壁队里的女娃子强。”

自己能挣钱,还没有穷娘家拖累,挺好。

……

苏青玉对回城这事儿压根一点兴趣也没有,而且她也不觉得苏满贯真有这么大的能耐。所以她回去压根也没琢磨苏有福的那些话,而是想着如何的帮助公社那边搞砖瓦厂。

其实宁安县下面的部分公社也有砖瓦厂的。

但是这类公社都是特别大,干的特别好,得到县里这边扶持的公社,所以才能搞起来。

像红旗公社这种不出挑的,就没有这种待遇了。苏青玉想着吴主任那样子,就知道不是公社不想搞。

如果有机会摆在眼前,公社那边应该还是会同意搞的。

反正如果她来当公社领导,她肯定要想办法解决农民同志的基本生活问题。除了吃之外,住也是很重要的。

住上了好房子,农民同志们才会越来越有盼头。

有了这番分析,苏青玉对公社开砖瓦厂的事儿越发的有信心了。

虽然公社那边还没确切消息说搞不搞,苏青玉还是决定先把事儿办起来再说。

她一向认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等上面领导想到了再做,那就总是迟了一步了。

第二天天刚亮,她就和李芳一起开车去了大河公社。

大河公社也是在宁安县的,但是离红旗公社有些远。路也不算好走。

要不是有拖拉机,用脚走过去,还真是吃不消的。

一路上,拖拉机十分拉风引人注目。也因为有拖拉机的原因,两人一路上畅通无阻,途径的公社的民兵也没怎么为难他们,就查了一下身份证明就让她们过去了。

到了公社打听人分到哪个大队的时候,也很顺利。苏青玉要找的人叫徐林,被分到了小旮旯大队。

打听了消息,拖拉机直接到了大河公社下的小旮旯大队,这次连大队干部都听到动静特意过来了。

苏青玉心道,难怪谈生意的人都得买好车。

苏青玉和大队干部客气了一下,就说自己是来找徐林同志的。

“我们同一个地方来的,正好路过这边,来看看他。顺便也”

大队那边就让人去喊了徐知青过来。

徐林也是海城的知青,当初和苏青玉是同一批下来的,也互相留了联系方式。

只不过后来下乡之后,适应了这边的生活,也没遇着啥困难,所以就没和苏青玉联系过,倒是没想到她会来看自己。

从地里出来,他连忙洗了个手,让自己没那么灰头土脸了,才往打谷场这边跑。

苏青玉正坐在拖拉机上面,看到他了还一下没认出来。毕竟当初也就匆忙的一面之缘。不过知青和当地人打扮还是有些区别的,也不管人家是不是的,她就直接喊了一句,“徐林同学。”

“苏青玉同学!”徐林也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个头也算高大,长的憨憨厚厚的。这会儿面对女同志,他还有些不好意思。

苏青玉笑着道,“来来来,上车聊。”

李芳见状,就下了车,跑大树下面站着,让苏青玉和人家说话。

苏青玉拿出点饼干来,递给徐林,“来来来,先吃点东西。”

“这,不用了吧。”徐林不好意思道。

苏青玉道,“别客气,都是同学。我这正好办事,想着这边有熟人呢,我就顺道过来看看。咋样,你在这边过的还习惯吧。”

听到苏青玉的关心,徐林这一下子差点没忍住哭出来。农村生活太苦了。

苏青玉看他面容不太好的样子,理解一般的叹了口气,“哎,都一样,我懂。其实吧,都不容易。我这每天在队里啊,就总是惦记着大伙儿,想着大家都分下来过的咋样。一想到大家过的不好,我心里就特不好受。可这离得远,我也顾不上啊。”

徐林安慰道,“你别这么想,你也是个女同志,你对大家没责任。”

“这无关责任,这是感同身受。我平时在队里也挺照顾我们那边的知青的,这不,前阵子我们就搞了个加米厂,和女知青一起办起来的。现在我们也不用下地了,都当工人了,还有车。”苏青玉拍了拍自己的拖拉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