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做知青(504)

换上新的床单被褥什么的,都还可以将就。

一路上,花岗镇的基建也给了这些考察团一些信心。

至少这里不是他们所知道的华国乡镇的情况。

这个乡镇各方面配套还是不错的,老百姓精神面貌也很好。

街上路也修的好。还是华国目前比较不错的沥青路。

安顿他们之后,苏青玉也就回自己办公室喝了一口水,其他区领导就都过来了。

打听这是个什么状况。

苏青玉道,“都是跨国企业的负责人,有钱,有人,有渠道。随便找个地儿就能建厂的那种。”

这话听着几个区领导红光满面。

苏青玉严肃道,“人我请来了,能不能留住就看大家的表现了。谁出问题我找谁。”

第361章

趁着大家都在,苏青玉也给他们说了这次工业园区投资的安排。

之前苏青玉在区里就提过,但是具体情况没定。

这次把康莱拉进来搞工业园区的事儿也是现在才确定。

听完之后,几个副区长高兴不已。

虽然工业园区租金确实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是他们办工业园区最重要的还是看中工业园区中的那些企业。

那些企业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可以提供税收,还可以提供工业品。

所以康莱加入工业园区建设,确实是大好事。

这样一来就可以节约一笔建设资金。

投资这种事儿总不能是十全十美的,总要互相退一步。

花岗没做什么优势,自然也不可能什么好处都占了。

高副区长道,“区长,这次他们留在这里的几率大不大啊?”

苏青玉笑道,“这个不重要,人来了,能让他们空着手走吗?”

其他副区长笑了,“咱们好好接待,热情招待,热情的让他们不好意思空手走。”

至于面子问题,这个不重要了,在发展当地经济面前,其他的都可以往后面让让。

也是苏区长有能耐,把人请过来了才有这么个机会呢。

过了一会儿,江书记也按捺不住过来了,把苏青玉夸了几句,然后问苏青玉,这些人能不能留住。

苏青玉认真道,“我通过和他们的谈话中看出来,他们很在意路的事情。今天来的时候就一直问这个问题。”

江书记:“……”

“所以他们能不能留下来,就看路什么时候修了。”

这可让江书记说不出来话了。

这意思是,要是人没留下来,那就是因为没修路的缘故?

他这好心情又被苏青玉几句话炸没了。

想了老半天都没想出来该怎么回答,他硬邦邦的扔下一句,“修路的事情我不管了,你自己拿主意吧。”

然后就气呼呼的回办公室去了。

他觉得苏青玉这同志有点不地道。

这是想让他背锅。

回头人要是没留住,肯定要怪他阻止修路的事儿了。

苏青玉倒是在办公室里忍不住乐了一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要不然这书记到时候在会谈的时候开口说不让修路,这让她怎么和人家交代。

至于生气的事儿,她倒是不怕。老书记不就是爱钱吗,她多给花岗赚钱。他老人家就高兴了。回头数钱都数不过来,哪里有时间不高兴?

忙完这些,徐主任才有机会过来找她汇报,说那位养殖专家已经来了,而且去了好山了。她让人留在花岗,人家还不同意,非得去好山待着。

苏青玉道,“他自己要求去的?”

“是啊,还说让尽量不要打扰他的工作,他就在好山待着,不来花岗。”

苏青玉想了想,这个张明总不至于是为了躲着她吧,她有这么可怕吗?

看来以前是真把人给吓唬多了。她笑着摇头,“行,让他去忙活去。不用管。”

徐主任担心,“就怕招待不周。”

苏青玉道,“没事儿,他是我妹夫。”

徐主任:“……”

因为这次考察团是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各个部门都十分配合。

不止住宿安排的不错,吃饭也很讲究。直接给人吃的是全鱼宴。

反正花岗别的不多,水产多。每天变着花样吃都行。

这些企业家们休息了一下午,晚上吃了全鱼宴,心情都不错。

第二天跟着苏青玉去考察的路上,精神也很好。

夸赞花岗的全鱼宴做的有特色。

“这是专门接待贵宾的。”苏青玉笑道。

这些企业家就客气的说她太客气了。

“也没什么,以后我们还会发明更多的菜式,为以后的旅游业提前做好准备。”

这些企业家们就好奇的文她旅游业的事儿。

苏青玉就笑着说以后要把花岗镇打造成旅游休闲的地方。

未来城里人有钱人多了,想体验一下乡村风情,又不乐意吃乡村的苦的,就可以来花岗体验。

这是他们区的发展计划。

当然,她也没明说这个计划要好些年才能实现。毕竟当地经济发展起来之后,配套设施上来了,她才能搞这个计划,要不然还真不好吸引人来。

不过饼还是可以画的。

让这些人知道,花岗区现在只是一个乡镇地区,但是未来的前景是客观的。提前投资,入股不亏。

企业家们虽然对苏青玉的计划半信半疑,但是确实也增加了一点花岗的分量。

至少让他们知道,花岗确实还有这么一条路可以走。

因为这次建工业区是在广地,所以他们第一站去的是广地。

一进入广地的地界儿,就可以看到好些人在做工了。

虽然他们还没有开始投资,但是广地已经开始建设工业区了。

来来往往的砂石运输,工人辛苦建设,大家干的热火朝天的。

下车之后,广地的领导班子就过来迎接他们了。郝镇长热情的和他们握手,笑的眼睛都眯成一条线了。

他可知道,这次考察团都是为他们广地来的。

这代表着以后这都是他们广地的财主,纳税大户。

广地也终于不用光靠农业税撑着了。有了这些企业的加入,未来广地就会越发富裕了。

苏青玉也没抢着介绍,而是让郝镇长来介绍广地的发展计划。

郝镇长早就准备好了,这会儿按耐住激动的心情,一边走,一边介绍广地。

“我们路都在修了,马上四镇之间会相互联系起来,而我们广地离省城进,未来其他三镇都会通过我们这边前往省城。这预示着我们交通便利,物资丰富。”

郝镇长又指着在建设的工业区,告诉他们,这边地方非常广阔,未来工业区扩建也是没有问题的。具备很高的发展潜力。

“我们的老百姓都很欢迎大家来投资啊。这次征地,大家都很配合。”

广地其他干部偷偷乐,当然配合了,这次征地可不是直接赔钱,而是每年给分红!都成小地主了!

“不止征地配合,做工也是。大家地里农活晚上做,白天都来这边搞建设。希望工业区早日建成。”

每天白天有工钱,当然积极的很。

“为了能够做好工业区的工人,他们自觉开始学习知识,参与扫盲。积极的送孩子去参加教育。”

没文化不让招工,不自觉不行。

“我们这里民风淳朴,绝对不会出现治安问题。”

天天普法教育,天天在镇上到处巡逻,谁敢乱来?

“总而言之,我们尽最大的努力,为各位提供最好的投资环境。”

郝镇长一脸真诚道,

此情此景,倒还是真让有些企业家心动了。

安定的投资环境,重视的领导班子,还有当地交通运输与资源条件。

这都是比较适合投资的选择了。

不过大家也没直接表态。

苏青玉他们也很稳,看完广地之后,又出发去清水。

还亲自带他们去饭店里吃了清水泉水煮出来的饭菜,喝了茶。还有当地的清水酒。

清水的领导班子也介绍着这里的情况。

说酒厂已经在建设了,资金都没什么问题。因为老百姓都很支持建设酒厂。

还有大队都开始办玻璃厂了,准备生产装酒用的包装瓶。

一个酒厂当然不止可以支撑玻璃厂了,还可以延伸其他的产业。

说这么多,就是为了告诉大家,这里的基建是很红火的。哪怕他们不来,这边本地人也会自己搞建设。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