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没直接要钱。钱这个事儿总是比较伤感情。
“别的倒是方便,就是想把通往县城的路再修修。因为现在我们每个大队都有水产和蔬菜要往外运输,偏偏这些还都是有时效要求的。路上耽误一分钟都会影响品质。磕磕碰碰的就更糟糕了。所以想修路。”
听到这话,赵县长也十分认可。
花岗确实需要一条好路走出去了。现在花岗是东西多,需要把东西运输出去换成钱。
路就很重要了。
苏青玉又继续道,“本来是今年就要动工的,可因为要投资食品厂,加上建学校后也需要费用,现在就有些紧缺了。”
赵县长刚考察完花岗,对花岗十分有信心。因此这会儿也十分大方。
到底是县政府,不说特别富裕,但是总比花岗一个公社要强很多很多。
修一条到县里的路可能要让花岗很有压力,可对县里来说就没有多少压力了。
大不了就是其他建设稍微缓一缓。
现在全县哪里还有花岗重要?
“这事儿我会和交通局说说,今年修路的时候,把你们这边算入计划。“
王社长和苏青玉脸上一下子差点绷不住,恨不得当场笑出声来。
好领导啊,真是好领导啊。
苏青玉面露激动,“赵县长,您这可真是给我们解决大问题了。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您这是给我们修致富路啊。”
赵县长笑道,“你们工作做得好,我当然是要支持的。”
苏青玉知道,这就和风投一样。觉得有发展,就舍得投钱。
毕竟花岗发展好,那也是县里发展好啊。
不过苏青玉还是心里感激不已。
这又省下一大笔钱啊。这对于长期处于缺钱状态,恨不得把所有银行都贷遍的苏青玉来说,这事儿简直不能太美。
于是后面,苏青玉就亲自送赵县长回县里了。
没错,是亲自送的。让左亮开车,她和赵县长说了一路。说起花岗未来的建设计划,说以后如何通过花岗来影响周边。
比如说她建这个花岗食品厂,未来就能为周边公社提供多少的岗位。甚至还可能带动周边公社开厂。
赵县长听着也心情十分好。觉得苏青玉画的这饼很真实,过阵子就能蒸熟了。
聊着聊着,苏青玉就聊起了这条路了。
说有了这条路,以后不管是食品厂还是其他农产品都能畅通无阻的进出县城了。
这简直就是一条东风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嘛。
这话说的赵县长又是一阵笑。
于是送赵县长去了县政府之后,苏青玉转头就去交通局了。
要和局长好好的商量这条路怎么修。领导都批准了,不能让领导再操心了,接下来的事儿她这个花岗公社书记得多操心。
跟着一起的王社长对她这效率惊呆了。
他还挺委婉,“这是不是有些急了,赵县长会不会误会您?”
苏青玉道,“不存在误会,我就是心急了。”
“……”
“落袋为安,项目启动了才算咱们的。万一回头赵县长一忙,县里交通局再一耽误,不又是耽误几个月吗?早修早享受。”
面子值几个钱?
苏青玉一直觉得实际的东西最重要。她都穷疯了。
王社长对她这行事作风敬佩不已。
他觉得花岗有这么个书记,真的是运气忒好了。
要是换做以前的郑社长或者胡书记,绝对是不敢和县里提,哪怕提了,也会装模作样的等一阵子,等县里安排。而不敢去催。
给花岗修路这事儿是县里交通局负责的。
因为苏青玉来的太着急,交通局都没得到通知。
交通局管局长立马给赵县长打了电话了,得到肯定答复之后,心也是酸溜溜的。
他这才计划着修县里的路呢。
就算要排,那也是等他这边修完了再说。
现在这人都上门来了,他倒是不好拖了,郁闷的拿出县里的交通路线图,然后找花岗和县里的路线。
这路不算长,但是也不断啊。算下来,15公里是应该有的。
这让管局长心都碎了。
“就不能缓缓?明年?”
苏青玉严肃道,“管局长,最近咱们撤地划市的事儿您是知道的,咱们云城的归属现在还没定。云城现在也是在大力搞经济发展,希望被上面重视。而我们花岗目前也算做出名头来了。赵县长这路可不仅仅只是修路,更是想推一把我们的发展。”
这帽子就大了。
这要是修路耽误了发展,那就是耽误了云城的未来了。
管局长哪怕再心塞,那也得把这项目给立起来。
好在这路也不算白修了。因为除了方便花岗之外,也能够给这中间的一些大队提供便利。
就在当天,把项目立了之后,苏青玉和王社长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县里。
两人坐着吉普车从县里出发,一路上观察这路。
这条路还是石子路,已经好多年了,坑坑洼洼的。
如今要修成沥青路了,怎么想都觉得美得很。
王社长道,“这路以后修起来了,我们花岗可真是要更上一层楼啊。”
苏青玉道,“路差不多要修到年底了。不过沥青路有个好处,头天修了,两天就能正常使用,不耽误事儿。”
王社长笑道,“回去和他们一说,准高兴。”
苏青玉倒是对这事儿没多大兴趣了,因为办成了。
她就开始想想一步了。“你手头上这学校的事儿,九月之前能办好吗?”
“绝对没问题的。“王社长道。“九月份全体正常开学。”
苏青玉满意的点头,“这样一来,你手里这些事儿差不多能脱手了,那后续我们得另外开计划了。你手头上的工作也要找个人来接。”
公社的副社长可还有一个空缺呢。从年前空到现在。
王社长对这方面还是比较尊重苏青年的安排的。毕竟书记管帽子。
他是丝毫没有乱伸手的想法的。
他问道,“您有合适的人选吗?”
“你觉得老郑怎么样?”
王社长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老郑是谁。然后想到这公社姓郑的也有,但是能让苏青玉称呼一声老郑的,就只有那位养鱼的了。
他不知道怎么开口。
因为他和老郑关系确实好。之前就属于老郑那一派的。现在开口说老郑好话,感觉有嫌疑。说坏话不合适。
苏青玉道,“别想那么多,咱们就理性的讨论一下。”
“能力还是有的,以前在下面当书记,他管的是苗家村。那时候他提出责任制和奖励制,倒是提高了社员种地积极性。走集体的时候,苗家村倒是发展的好。社员都能吃饱肚子。”
“我看档案,老郑是高中生。”
王社长点头,“和我还是同学。同一届的。他成绩还不错,就是那会儿大学录取率低差一分没考上,后来大学不让考了。”
苏青玉道,“怎么后来就糊涂了呢?”
这点王社长表示自己也不说不明白。
可能和老狐狸就是天生犯冲。
也有可能是太顺利了。因为郑社长一出校门就当干部,因为有点文化,所以比别的干部做的出挑。自觉自己很厉害。结果碰到胡书记了。胡书记也是个厉害人物,他学历倒是不行,初中毕业,但是脑子确实活,小聪明多。两人对上了。但是胡书记年龄占优势,资历高,所以当了书记,郑社长就当了社长。
这就对上了。
苏青玉道,“再看看吧,你现在能做,就把教育这一块抓好。后续我们再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呢。”
王社长心感觉自己心猛的跳了一下。仿佛知道这位苏书记的打算了。
这是要提拔老郑了?
不可能吧……
第334章
苏青玉还真是在考虑这个问题。
她本身是想提拔一下年轻人的。但是花岗的年轻干部,这会儿还确实欠缺了一些经验,多少还是差了那么点。
而她之前也和那两位说过,要是干的好,不是没有提拔的机会。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她更多的还是看重他们的能力。
能当上社长,总还是有些本事的。郑社长这个人遇到老狐狸,确实就不行了,可平时还是很靠谱的。
比如说提拔的一些人,王社长和张青树这些人,都还是有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