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除夕,苏家人也非常重视,都在家里准备着。
苏叶一家倒是回去了,但是苏家人口也不少。
特别是今年还多了一个元归。
家里办年饭就要办的丰盛。
倒是一早就有队里人送整只的鸡鸭鱼肉过来给苏青玉吃。
说她难得回来,自家也出道菜。
不过苏家人都没接。
家里不接别人家一针一线,这是老苏家的规矩。
谁让老苏家都是干部呢。不是干部也是单位领导。作风要好。
不能送菜,大伙儿又嚷嚷着请苏青玉去家里吃饭。
苏青玉笑道,“要是都去,这么多家,我肯定没法回去上班了。可要是指去其中几家,那显得我偏心。那可不行。所以心意我领了,饭就不用吃了。你们吃了,我也开心。”
她就是能把拒绝的话也说的让人心里接受。
大家也不再纠结吃饭的事儿,问青玉在外面过的咋样,有没有被人欺负。
“我可是苏家屯的人,谁敢欺负我?”
“那可不,谁也不能欺负我们苏家屯的青玉书记。”
大家都乐呵呵的笑。觉得青玉还是他们苏家屯的那个青玉,即便离开这么久了,心还是在他们苏家屯。还是当一家人的。
没和一些人一样,出去当了领导啊,就和家乡人不亲了。
从早到中午吃饭,老苏家都是人进人出,热热闹闹的。
中午放完了一串热闹的鞭炮,一家人又开始吃团圆饭。
这是苏青玉和元归真正意义上的一起和一家人吃团圆饭。
上次两人吃火锅对付的,这次才是丰盛的的年饭。
年饭当然少不了苏青玉最喜欢喝的红酒。
元归带了好几瓶过来了。
苏卫民觉得红酒不是爷们喝的,喝了一口就不喝了,和苏卫国喝白酒。
苏青玉则和二婶大嫂喝红酒,连苏奶奶都能喝点。
苏青玉喝了一口,“这次的口感好像和之前的有点不一样。”
元归点头,“你喝出来了?去年的气候不错,葡萄成熟度很完美,再放放可能口感更好。我还收藏了好几箱子。”
苏青玉点点头,然后想起以前老是听到和红酒有关的一个年份。
82年的拉菲
82年……
她仔细看酒瓶子。什么标记都没有啊。
“这是什么牌子的?”总不至于是三无产品。
“拉菲。”
苏青玉:“……没看到标志。”
“这些都不是上市的,直接在酒庄拿的。瓶子是我们自己的。我不喜欢酒柜上摆放一些各种标志的东西。像商品展示厅一样。”
苏青玉莫名的觉得嘴里的红酒更香了。
这合着喝的每一口都是多少钱啊。
苏卫民边喝着自己的老白干,边道,“怎么,这红酒很特殊?”
苏青玉将红酒瓶子拿过来盖好,“没,你继续喝白酒。女同志多喝点这个好。”
苏卫民道,“我也觉得不够劲儿。”
苏青玉想着,得亏你觉得不够劲儿。
这要是够劲儿,估计不够喝。
她以后要省着点了。
要不然可能喝不起酒。
元归笑道,“家里的酒窖里收藏了很多呢。”他本来不是很爱酒的,青玉喜欢,他才格外购买了一批。
他都准备想办法入股了。
只是国外的酒庄不那么容易入股。那些资本家们很讲究血统和国籍。当然,如果钱到位了,也许还是可以争取的。
不过他倒是可以考虑争取拿到华国的代理权。
苏青玉不知道这些打算,而是意味深长道,“时间还很长,慢慢喝。”
那可是82年的拉菲啊。
多放放。
吃完年饭,家里人就开始忙碌的贴对联了。
家里门多。大门和各个房门都要贴。
苏青玉文化水平最高,写对联的事儿也是他干。
元归倒是不行了,华文水平不行。
只能帮着打下手。
苏卫民和苏卫国则去熬浆糊。
孩子们则帮着跑腿,时不时的惊的家里的老母鸡大喊大叫。 陈爱兰则带着儿媳妇在包饺子剁馅儿,为晚上的年饭做准备。
首都元家老宅。
元老爷子也热热闹闹的和自己的侄子侄孙们一起过春节。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元家老宅最热闹的时候。
元老爷子也笑的开心。因为元家兴旺发达。
特别是如今重归故土,圆了几代人的心愿,元老爷子也很满足。
但是等吃了年饭,送走人之后,元老爷子整个人都没精神了。
他拄着拐杖看了看元归的书房。
往年这个时候,这孩子就待在书房,一个人吃年饭,然后工作。
见不到人,至少能看到一盏灯。
如今是,书房里也没人了。
这孩子大了,也要成家了。找的媳妇也是他喜欢的。
可是元老爷子还是遗憾,还是后悔。
后悔自己当年一个错误的决定,造成了后辈们的伤害。
他最对不起的就是元归。
不过这孩子现在也不需要他弥补了。
第325章
年三十晚上,老苏家人终于看到了华国第一场春节晚会。
一家人看的目不转睛,身体专注,激动的脸色发红,满面红光。
甭管老人还是孩子,都一点睡意也没有,愣是一直看到春晚结束后,还意犹未尽。
大家都表示,从来没想过会有这么好看的节目。可惜一年只能看一次。
看不够。
听元归说明天还会重播之后,这才边回味着,边回去睡觉。
念叨着明天要邀请大伙儿来家里看。
大年初一老苏家人一早就起来了,然后迫不及待的出去拜年,顺便和人吹牛春晚的事儿。
苏青玉也带元归出去了,两人开着车子在红旗公社附近的大队转了转。
果然和苏卫国他们说的一样,其他大队也修了路了。
平坦的水泥路代替了原本凹凸不平的泥土路。
这里的农田都和别处的不一样。显然是精心的修整过的。
而且从路上看过去,几个大队都修了厂了。
看着这一路的改变,苏青玉心情十分美好。
几年的时间能有这样的发展,这让她对自己的事业也更有信心了。
“这次离开,也不知道过几年能回来了。不知道下次回来,这里会变成什么样子。”
苏青玉笑道。
元归想着,如果要结婚,肯定是要回来办的。如果到时候顺利,也许也不用几年才回来。
苏青玉和元归本来是准备初二就回去的。毕竟路上也要耽误时间。结果苏卫民这准备过年就办喜事的。定的日子就是初四。
苏青玉想着以后也难得回来一趟,也不怕这耽误几天。干脆等初四看婚礼办完了再回去。
她还特意去给苏卫民买了结婚礼品。和苏叶当初一样,都是买的金项链。结婚买金饰,也是这个时候比较流行的了。
买金子总是不会错的。反正苏叶现在都还戴着呢,可见是喜欢的。
链子是她亲手送到李青手里的。
因为李青家里实在远,所以李青和家里人是提前来苏家屯的。
然后在县里住着。等苏卫民去接亲。
苏青玉知道李青到县里了,就特意去县里见她。
几年不见,李青倒是也变化挺大,看起来比之前要稳重,要成熟。
唯一不变的倒是还是坚持叫苏青玉苏书记。
怎么都不乐意直接叫名字。
她和苏青玉谈了一些自己的设想。
李青的理念如今也开始进步了,眼光也开始看向国外了。
她准备以后以后华国市场稳定之后,还要进军国外市场。
搞一些进出口的渠道。另外还要开发各种调料品。她说苏卫民还发现了一种食物,叫做方便面的。
她说现在出远门的人越来越多,这种食品也是可以开发的。
苏青玉听着李青的畅想,越来越放心了。她甚至都能预见小红旗的未来了。
虽然她离开了小红旗,但是小红旗毕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份事业。
它的前身加米厂,那可是她的当初的起步啊。
到底意义不同。
如今看到李青他们能够带领它走向更好的明天,心里也很开心。
“苏书记,我把家都安在苏家屯了,我会一心一意的对待小红旗的。”
苏青玉道,“不用和我保证。你已经为小红旗做很多了。以后你和卫民如果有别的打算,也不用想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