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又去了一户孩子多,一个母亲带五个孩子的家庭。
男人得病走了,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五岁。
家徒四壁。
女人穷到什么地步呢,穷到连投资都没钱。
因为孩子太多了,张嘴要吃饭,存不住钱。之前家里存的钱,也因为给孩子爸治病没了。
看到苏青玉来了,带孩子的母亲有些局促。让孩子们赶紧叫人。
苏青玉摸了摸孩子的脑袋,问道,“都上学了吗?”
“上了,上了,”孩子母亲回答道,“公社政策好,能赊欠学费,都送去上学了。”
苏青玉笑着道,“都上学就好,孩子们有了学问,以后就有了立身的资本。等孩子们长大了,你就好了。”
听到这话,孩子母亲忍不住红了眼睛。
苏青玉道,“你也去扫盲,多认几个字。来年公社去找一些活给你们在家里干,多挣钱。”
孩子母亲激动道,“真的吗,苏社长?”
“不骗你。”苏青玉笑道。
孩子母亲高兴极了,“我会扫盲的,我认识一些字了。以后会多认字。”
苏青玉道,“还要学会算数,要不然怎么算钱呢?”
孩子母亲直点头。
不怕苦,就怕辛苦工作也赚不来钱。
比如地里的庄稼,也就够孩子们吃,一个月连口肉都买不起。也就是今年便宜鱼,买了两斤回来了。
离开这家,苏青玉有和高书记谈了扶贫的问题。
之前带大家致富,家家户户以后都有收入来源,就不会再盯着一些特殊的工作岗位了。以后要统计这些困难户的情况,能干活的,都统计出来,另外给他们接活干。
这也是为什么先致富,后扶贫。
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一堆人哄抢一个工作岗位的局面了。
钱这种东西能让人变坏,但是也很容易让人变好,变的大方,变的不斤斤计较。
队里那些因为懒惰而贫穷的家庭,苏青玉随便看了看,也没慰问,就直接走了。出来就和高队长说了,也统计出来。培训一下,鼓励他们出去打工去。
南方工厂多着呢。
去了外面打工,就不能和家里这样懒散了。
所谓的懒,都是惯的。
厂里工作和农活也不一样,也许他们会比较喜欢当工人。
就和苏卫民当初一样,就是不喜欢干农活,干别的就来劲儿。
元归笑着道,“要是你放心就交给我。”
苏青玉摇头道,“我找老康先生。当着你的面,我不好坑你。”
元归笑了。
苏青玉又马不停蹄的去了其他大队。
这些队里路上的雪都铲干净了。显然都是提前做准备的。
这也让元归认识到,苏青玉不止有他去化雪,还有很多人,愿意为她铲平地上的积雪。
都想让她走的平平稳稳的。
第298章
对于苏青玉的到来,这些社员们都拿出了十二分的热情,都相信她来队里,是真的为了关心社员而来,而也是真能为大家解决问题的。
还有一些社员知道她来队里了,把自家做的好吃的拿来给她吃。比如蒸的馒头、做的菜包子、炒的干果等,苏青玉要不是都拒绝了。得拿一堆东西走路了。
除了困难户之外,其他社员们这会儿过的也不算富裕。但是过年是没问题的,只是没舍得买啥好菜。但是精气神却比往年要好很多。各个都红光满面的迎接新春,似乎都知道来年会很美好一样。
苏青玉一路笑着和他们打招呼,关心他们过年的生活,问家里有没有难处。
然后又看望困难户,给他们送去慰问品,一家一家的给这些困难户送去希望。
甭管是工作,还是补助,她都一一承诺了。
让这些处于困境中的困难户们都总算过上了一个有盼头有期望的好年了。
离开困难户家里,苏青玉叹气。边走着,边和元归道,“这些基层老百姓,其实都很容易满足,只要给他们一点希望,他们就能自己把日子过好了。在我们华国,还有千千万万这样的老百姓……所以我以后的人生,大部分都是要在这些工作上面了。”
虽然元归现在不乐意谈这事儿,但是她还是要从旁让他了解到现实。
了解一个完整的她。
不知道他看上自己哪一点,但是看上优点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这种缺点啊。
元归也看着那些低矮的房屋,想着那些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却依然笑的幸福的人。
用一生来让这些人脸上保持笑容,这是一份无法形容的决心。
“你很伟大。”
苏青玉:“……”
这哪跟哪儿啊。
小严村和这些大队的差距已经出来了。
虽然他们还没有分到分红,但是因为之前每家每户都有人参与养殖场的工作,所以还是赚了点工钱的。所以过的比别的大队富裕一些。精神上也更好一些。
严书记他们热情的招待了苏青玉和元归,“咱们队里没有困难户了,”严队长直接道,“对于困难户,队里也是借钱给他们投资了,然后以后从分红里面扣钱。大家都等着分钱呢,都不觉得困难了。”
苏青玉笑,“你们现在是阔气了。”
“那可不,好歹也是第一个走上致富路的大队,还是苏社长您亲自带着咱们走的呢,不能不作出榜样来。”
严书记自信的笑道。
虽然不用去看困难户,苏青玉还是在队里转悠了一下,毕竟时间也晚了,晚上她得歇在这边了。
小严村是何穷驻扎的点。
这会儿也来招待他们。
看到元归也来了,何穷可惊讶了。
再看看苏青玉,他还以为两人这是处上了,可看着两人这态度,好像又没处上。
晚饭是在严书记家里吃的,因为苏青玉在严书记家里吃饭,好些社员还给严书记家里送菜来,都是一个大队的,这种事儿都没法拒绝。
最后愣是凑了一桌子饭菜了。
严书记和何穷是老搭档了,高兴的拼着酒,还热情的拉元归一起。
“今天都喝点。”
元归见状,看了眼苏青玉,然后点头。
结果喝了第一口,元归就觉得有些艰难了。
他也是喝酒的,红酒白酒,什么酒都能喝。但是这种小严村的酒,味道确实不好。
但是他还是给咽下去了。
苏青玉笑着问道,“元先生,你喝的惯吗?”
元归点头,“还行,不过我倒是发现,云城的酒水行业也有市场啊。”
这么难喝的酒还有人喝。
苏青玉无语了。她说的意思,和他回答的话,风马牛不相及啊。
她想告诉元归,找个她这种对象,以后就避免不了这种事儿。
你再有钱,能自己准备,但是总有准备不到的时候。钻山区里去,什么苦日子你都得体验一次。
吃完饭,苏青玉就住在了严书记家里了,元归则被何穷给拉走了,一起去住队里的宿舍。
当然,临走的时候,苏青玉也让何穷找机会在元归面前说说基层干部的艰苦生活情况。还要把家属的艰辛也说上。
理由是让有这些归国回来的企业家认识一下华国基层干部的艰辛。
何穷立马应了,觉得苏社长可能是想打感情牌,让这位元先生以后多投资?
因为和元归现在也比较熟了,何穷倒是也没和之前那样生疏。回了宿舍,还拉着元归聊起了水产,聊起了元华的水产运输。
何穷也不讲究,打了一大盆热水,吆喝元归一起泡脚。
元归看了眼,不动如山,“我待会儿再泡。你先吧。”
何穷想着,这位可能是讲究了,顿时笑了笑,“行,那你待会儿再泡。”
他倒是也理解,因为之前刚下大队来的时候,很多事儿他也不习惯,也是慢慢被同化了。
条件艰苦的时候,压根就讲究不了。比如这泡脚水,对于社员来说,柴火也是不能浪费的,一双脚一盆水,有些奢侈了。
想着苏青玉的交代,他也把这事儿和元归讲了,“下面就是这么个生活情况。元先生你每次过来的时候,我们都是特别招待的,要不然啊,平时吃块肉都吃不上。油星子也很少见。大冬天的都只能用冷水洗个脸。”
元归一只手撑着桌子,听的也认真。
他也想认真的,从各方面来了解苏青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