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做知青(375)

严队长一脸骄傲道。

“什么你们社长,那是花岗公社的苏社长。”高家大队的老书记不高兴道,“那是大家的社长。”

严队长道,“她现在只管着我们这一摊子事儿呢。”

“那我们的事儿就不管了?”高书记心里很不痛快。感觉自己队里也不比小严村差啊,他自我感觉还要好一些,怎么小严村就被选中了。

严队长嘿嘿一笑,“她倒是想管县里的事儿啊,管得了吗?”

高书记:“……”

他们这些下面干部倒是知道公社的情况,也知道前几天也发了通知了,苏社长手里那点儿事儿全部都被分了。

本来觉得和他们也没什么关系的,毕竟是上面领导的矛盾,他们也管不着。可现在看着小严村搞的红红火火的,他们淡定不了啊。

偏偏严队长还火上浇油,“五十万算什么,你还不知道吧,我们苏社长之前在另外一个地方当大队书记的时候,还成功借到过三百万的无息借款呢。我们苏社长说了,我们小严村渔场不大,五十万就够了,用不着那么多。”

“……”

其他干部们听着心里郁闷的不得了。

这要是苏社长在公社办事,借个三百万回来,几个大队一分,什么事儿办不成?

老狐狸和假正经怎么就把这财神爷给弄到小严村这小地方来了。

他们心里暗骂不止,十分不满。

但是也没胆量去找公社那边要说法。

就在干部们郁闷中,广播里传来消息了,通知严队长去迎接何县长。

严队长立马神清气爽的过去了。

以前他真可真没想到,自己这个大队的队长还能和县里的县长说上话啊。

看着严队长那个出春风得意的样子,其他队里的干部又酸了。

湖边的养殖场基地外面,苏青玉已经过来迎接何副县长了。

何副县长和基层干部们亲切握手。看着这湖边已经围起了栅栏,挂上了横幅,像模像样,喜气洋洋的,就觉得高兴。

“小严村干的不错啊。”

苏青玉笑道,“社员们对这事儿十分积极热情,忙完自己家田地的工作,也会来帮忙,技术员也教的好,很快就把养殖场整理规范了,目前我们采购的一些东西还在路上,有些已经到了。我们还定了两艘铁皮船。”

何副县长满意的点头,肯定他们的工作成果。

何穷在边上提醒道,“何县长,苏社长,时间到了,是不是要下鱼苗了?”

虽然这会儿已经破除封建迷信了,但是大家选时间还是会挑吉时吉日。

苏青玉笑着道,“何县长,这次您可要给我们主持仪式,剪彩以及第一尾鱼苗可都要麻烦您了。”

这种领导在的时候,她可不抢风头,而且她也不在意这个。

年轻人,不用显得太招摇。

何副县长顿时意气风发,但是还是客气了一下,“还是你们来吧,毕竟是你们的劳动成果。”

“这可是在您的英明领导之下才能够办成的,要不然中途就得出乱子了。还是您来吧,我和何穷同志还要多学习。”

何穷赶紧道,“是啊何县长,还是您来吧,今天你大伙儿知道您要来,可都高兴坏了。盼着您再讲讲话。”

“那行吧,我就当仁不让了。”何副县长道。

早干部们的安排下,敲锣打鼓声响了起来,何副县长上台讲话,“我们云城县淡水多,以前很多老百姓也是捕鱼为生的,现在咱们科技水平提高了,咱们不止捕鱼,也要好好养鱼。我们离水近,就靠生活,靠水致富。小严村水产养殖场,是小严村走的一条特殊的道路,我真诚的希望这次你们能走出来,成功走上致富的道路。”

下面,干部们和社员们发出激烈的响声。

在锣鼓声中,小严村水产养殖场招牌上的红布被扯了下来,随后,何副县长放下了第一尾小鱼苗。

大家发出欢喜的笑声,在这热闹的声音中,成千上万的鱼苗都被放到了水中。在阳光下,这些鱼苗都闪着亮晶晶的光,看着这个架势,好些社员的眼睛都看直了。

之前只说养鱼,可没那个概念,现在亲眼看着这些鱼苗下水了,他们才终于了解到了这两个字了。

并且脑子里开始计算着,这要是真的养大了,这么多的鱼,得卖多少钱啊。

除了在近岸边的渔场里下的鱼苗之外,还有工人上了船,去更远的地方下苗子。

几条木船同时出发,船上的临时工人们胸前别着光荣的红花,在全队人的目光下,昂首挺胸的行向远方。

太光荣了!

这一幕,也被何县长带过来的宣传部的同志拍了下来。

虽然仅仅只是一个画面,但是也让人心情莫名激荡,热泪盈眶。

总感觉这个画面很特殊,很有意义。

和这位同志不一样,其他队里的干部们看的眼睛都红了。

他们和社员不一样啊,他们对这些东西是懂的,只是以前自己没想到,或者想到了,没有技术,也没那个资金和条件。

但是他们不是傻子,小严村干到这一步了,这绝对是要赚大钱啊。

怎么偏偏就是小严村呢,自己队里也不差什么啊。

他们很想找苏青玉说说话,可没找到机会,一直等鱼苗下完了,何副县长回县里去了,他们才算找到机会了。跟着苏青玉就进了湖边的办公室里面。

“苏社长您好,我是高家大队的大队书记,我叫高老幺。”

“我们是隔壁小李家大队的……”

“我们是隔壁钟家村大队的……”

苏青玉听他们自顾自的介绍自己,然后笑着点头和他们打招呼,“各位同志好,说来惭愧,我来公社这么久了,也没和你们接触过啊。”

其他大队书记和大队长听了这话是有些不好意思的。因为按道理,他们这些同志也是要主动去公社招这位社长汇报农业方面的工作的。

但是因为各自的想法,就没去。

高家大队的老书记道,“社长,我们之前有些工作没做好,我们也承认,可,可社员还是想致富的啊。我们平时干活也很积极……”

苏青玉道,“我懂,我也知道你们来找我的意思,可首先,小严村这还只是个试点,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成。所以也不可能一下全公社推广。其次呢,你们应该也了解,我现在管不了公社的事儿了,我手里就在小严村这边的一点活。所以,确实爱莫能助。”

第266章

前面一句话至少还有个希望,后面一句话就把这些干部的想法给堵死了。

领导想做事,可没这个权利也不行啊。

说句直白的话,就算苏社长愿意在他们对里去搞这些,可如果公社不同意,那也办不成。

之前能让小严村干,那是因为要给这个苏社长安排个地方安置一下,其他队里怎么可能考虑到?

以他们对老狐狸和假正经的了解,基本要坏事。

这会儿干部们也没说啥了,因为知道说了也没用。

而且他们中,甚至也有人和上面两位领导关系好,他们也是基本上各自跟着一位做事的,不可能去给自己领导拆台。

苏青玉暂时也没准备搭理他们。

现在小严村还没做好呢,这些政策后期肯定会带动其他大队,但是现在还没试点成功,县里不可能推广。而且效果也不会很明显。

总要等小严村吃到第一口肉了,大家实实在在的看到了有肉可以吃了,才会积极的参与。

只能等这些鱼苗长好了,赚钱了,小严村自己的社员也开始投入进入养殖场,做养殖场的主人了,才算是最好的时机。

那时候其他大队的社员眼看着这片湖泊成了聚宝盆,却没有办法跟着一起去赚钱,谁还能甘心?

这些干部们心里的想法熄火了,但是其他来看热闹的社员回到队里去了之后,都开始和队里人宣传小严村的情况了。

“建了好大的养鱼场,还有好多船,好多鱼苗呢。”

“特别热闹,吹吹打打的,还有县里干部去了。”

“听他们那干部说,这些鱼要是养成了也不愁卖,几十万斤的也能卖出去。”

一听这么多鱼,没去看热闹的社员都有些不敢相信,“真能有那么多鱼吗?”

“肯定有啊,那渔场可大了,还得坐船去湖中心放鱼苗呢,你们想想,满湖的鱼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