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做知青(346)

所以钱确实很重要。

当然,暂时这个学校他是不打算赚钱的,毕竟市场还不够活跃,总要先把市场盘活了,站稳脚跟了再亮出獠牙。

至于以后……以后的事情再说吧。

两人又聊了一下机构的性质。

介于元华之前已经办了培训学校了,有经验,所以他们准备和教育部门协商,开一家私人培训班。

反正不准备赚钱了,也不存在剥削不剥削了。

元归也想利用这个名头先把这培训班办成教育部门指定培训班的性质,这样一办,未来没有任何机构能够越过他的这个培训学校了。

苏青玉也很支持,有了教育部门监管,这培训学校管理肯定更正规一些。

两人对于互相的意见都是一拍即合,很快就将基调定下来了。

等苏青玉走了,元归就把小章叫来,安排他去安排人在京大附近寻找合适的培训场地,以后准备搞学生培训学校了。

小章也是猜到苏青玉是来谈公事的,但是以为谈到是小红旗,没想到这谈的竟然是培训学校。

他很肯定这绝对是苏老师提的。

他甚至都想掰着手指头算算了,元华目前都涉及多少行业了。

虽然元华项目也不少,但是实业为主啊。

难道老板这是也准备学那些国外的老牌家族,多元化发展吗?各行各业都要掺和,建立一个遍布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庞大事业版图?

难怪老板当初义无反顾回来,这片还未开发的市场,利用在资本社会的经验和雄厚的财力,确实很容易搞起来。

老板果然所图不小。

小章满心激动。

作为助理,小章也确实猜到了自己老板的想法。

元归当初回国,也确实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的,要让元华在各行各业都有产业。并且尽量成为领头羊,这样在未来才有屹立不倒的本钱。

……

苏青玉回学校和其他学生会成员以及培训辅导班老师开了个大会,把自己和元华集团谈的结果做了一个详细的报告。

培训班是所有人的培训班,是大家的心血,她也要对这些人负责。

听到苏青玉讲的,元华集团答应的这些要求,学生们兴奋不已。

“这个元华集团可真是好啊,”

有培训班老师感动道。

其他人也深有同感,哪怕是国营单位,也做不到说不以盈利为目的吧,但是元华竟然同意了。

愿意接受这个不赚钱还费力的摊子。

苏青玉面不改色道,“说来也确实应该让我们敬佩,他们从资本社会回来,做的是赚钱的买卖,但是在需要的时候,明明可以赚钱却依然能做到不以盈利为目的,我认为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可不能比他们差。不说不以赚钱为目的,至少不贪心,拿该拿的,做该做的。谨记初心。”

甭管其他学生会干部们心里到底是咋想的,但是此时此景,多少有些受到影响,有些感触。

觉得有些热血。

培训班很快就发出通知了,后续会更增加培训场地,增设班级,增加学员。

这消息可让好些急着让孩子进培训班的家长高兴坏了。

在苏青玉一干人等在协议上按了手印之后,这个培训班的管理就归属于元华了。

元归安排了专人过来接管培训班的管理,除了培训老师之外的其他岗位都交给了专业人士。

学生会的成员一下子觉得轻松多了,再也不用每天惦记着培训班的各项杂事了,可以多一些时间安心学习。

元华建培训学校动作也快,元归亲自去找了教育相关部门谈了这事儿,培训班愿意接受教育部门监管,不以盈利为目的,只为培养优秀学生为目标。

甚至收费标准之类的,都和相关部门进行了协商。

这种事儿,相关部门自然不会阻拦。

这会儿缺乏人才,那确实也是所有行业部门的通病。

有单位愿意培养人才,那自然是好事。

而且还是和京大学生会组织一起办的。那更不会是以赚钱为目的了。就是个培训学校。

获得批文之后,培训学校正式成立了。

地点就在京大附近,一个两层楼的办公室,改成的培训班。后期还会建立新校址。

之前的四合院也保留着,也作为一个校址,反正有专人管理,也管理的过来。

和苏青玉他们想的一样,陆陆续续的也有培训班建立了,都是其他学校学生组织办起来的,不过因为京华学校的前身是京大培训班,上过报纸的,现在规模更大,管理更规范,所以倒是不缺学生,甚至其他培训班因为这家出名的培训班收费不高,以他们的收费为标准进行收费,甚至更低,这倒是给没让培训班混乱起来。

第244章

事实证明,培训班交接出去,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不只是因为培训班办的更好,同时也给这些学生干部们大大的减轻了负担。

特别是他们作为大二下学期,学业也比之前要繁重很多。

而且之前光是交接培训班的事儿都陆陆续续的忙了一个月,到了十月份,学校又因为建国三十年庆典的事儿忙,大家压根忙的不可开交。

苏青玉自己都感觉有些吃力了,连小红旗都有些顾不上了。

这会儿她就十分庆幸自己之前下决心搞了小红旗管理公司,她忙完之后给队里打了电话,也知道了小红旗现在的状况了。

自从有了管理公司之后,管理工作做的十分完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比如管后勤的,都比之前专业了,知道怎么搞,自从有了管理公司,小红旗的电话又装了好几部,再也不用和队里共用电话了。

而且还专门给小红旗采购了发电机,用于应付平时的临时供电问题。

现在小红旗已经开始安排人到各地区建立分部了,虽然每个分部只几个人,但是这大大的增强了小红旗对于各大粮油站的管理,以及后续他们将会在当地寻找合适的粮油供应源,毕竟一个粮油集团,除了需求量大之外,还要品种多样化,总不能只卖一种粮食。这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这都是苏青玉之前考虑过的问题,现在管理公司也陆续的解决了。苏青玉再次感慨,专业的就是专业的。

她甚至想着,要不要再选修一门企业管理。

不过想着这一学期过不了多久就要结束了,明年一年还得开展各种经济学专题研究,课业十分繁重,也只能暂时搁置,准备等开展工作之后,再学。

毕竟同时学两门学科,她这脑袋还没那么天才。

说起这个,她又想起苏卫国在电话里说的,黑蛋念书成绩很好,九月正式上一年级之后,老师都夸他聪明,一年级知识都掌握了,等期末考试考得好,就让他直接跳级,免得耽误孩子,毕竟黑蛋入学年纪也不算小。

知道自己爸小时候这么聪明,苏青玉竟然还有些与有荣焉。

她想起自己以前念书成绩好,固然是因为刻苦,但是也确实有些天分的。

每次都名列前茅。可能这就是遗传?

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就这么过了。

因为小红旗的工作开展顺利,苏家屯也都已经没什么要操心的,放寒假,苏青玉也履行了自己之前对经济学系的学生的承诺,带他们去南方参观特殊的经济模式。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去,也只有一部分家庭条件不错,有闲钱的才会参与。

毕竟有时候,学习也是个花钱的事儿,特别是这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学习活动。

最后也就十来名学生参加。

苏青玉和学校打了申请说了这事儿,经济学系的主任找她了解了情况之后,倒是批准了。

“学习是一件好事,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你们通过外贸部门过去,就要听他们安排。”

苏青玉立马严肃认真应了,“我保证好好带他们出去,好好带回来。我们的几率要求非常严格,一起行动,不掉队,不落单。随时跟着外贸部的同志身后,绝对不擅自行动。”

对于苏青玉的组织能力,主任是很信任的。

这位学生干出的事儿,他可是经常听到的,也经常在开会的时候,听到金校长他们一众校领导表扬,还说有单位都已经提前打了招呼了,想要将苏青玉分配过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