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都打听咋回事,她们不下地了,以后吃啥?
别说这些老乡了,连男知青们都没弄清楚咋回事,都想打听。
最后还是苏卫国说了,女知青们好像要办厂了,以后就不下地了。
这消息可再次在大队里闹出大动静了。
办厂?
大队里还能办厂?
这是哪里来的消息啊,咋听着不靠谱呢。
还有人担心是队里有好机会了,都给知青留着了,赶紧去找苏有福。
苏有福不耐烦道,“队里啥时候要办厂了?那是人家青玉自己弄的,队里不出钱,不出力,咱管不着!”
这下子大家就放心了,不是队里的厂子,那肯定办不起来啊。
然后又觉得苏青玉这从城里来的,还挺会折腾。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苏青玉她们已经收拾好了厂房了。一个个灰头土脸的,不比下地舒服,但是就觉得高兴,觉得有劲儿,也不觉得累。
小厨房被安排成了厂里的办公室。
以后这边主要是财务在这边记账收款啥的。
苏青玉也趁机和大家算了笔账。
机器租金以及厂房租金,那都是以后年底结算的,不用着急。但是还有几笔开支目前要用。比如说请厂里的工人来调适机器,不得请人吃饭吃东西?这都是必要开支,还有以后日常机器维护,也要请公社那边的师傅,这也是支出。苏青玉也不准备让大家拿钱出来,集资啥的以后不好算账。
“先以厂里的名义,向我这个厂长借五十块。高会计先入账,以后有效益了,厂里再还给我,大家都没意见吧。”
不需要大家掏钱的的事儿,谁还能有意见,都表示没意见。
苏青玉很满意,脸上严肃道,“虽然我们的机器还没进门,牌子还没挂上,但我们已经是苏家屯大队知青联合农作物加工厂的工人了。厂里都是有规定的,以后大家按规定办事,谁要是违反规定,不服从组织安排,就开除出我们这个队伍。今天话都先说在前头了,以后不要说我狠心。为了大家共同的集体利益,我是绝对不会心软的。徐丽同志平时守厂子的时候多监督一下。”
徐丽:“……我监督?”
“你不是挺爱干这事儿吗,能者多劳,干得好,以后没准就专门管纪律了。”
“……”
在大队社员们看热闹的眼光中,苏青玉请苏爷爷做的厂牌也在第二天一大早挂上了土房子么口,苏青玉还很有仪式感的搞了个红绸布遮住,准备等机器进门之后再扯下来。
这边万事俱备,苏青玉就领着朱琳去县里机械厂拉机器了。
在苏青玉特意的宣传之下,几乎队里所有人都知道苏青玉是去县里搞机器去了。
大家之前还等着看女知青们的热闹,看她们怎么胡闹呢。
结果这厂房收拾出来了,连知青点那边知青们自己用的桌子都搬过去了,厂牌也挂上了,搞得像模像样的,现在还真去拉机器去啦。
这不像是闹着玩的啊,倒像是来真的。
第24章
这几天的时间,县城机械厂张主任早就把机器从仓库里面清理出安装上了,所以苏青玉他们这一来,就可以直接装车了。机器还挺占位置的,拖拉机都拖不了,只能让厂里给送过去。
张副厂长道,“哎,这也是看着你们这年轻人积极的精神,给与你们一些支持,要不然咱可不这么干。”
苏青玉笑着道,“那就多谢您啦,以后咱厂子开的好,就直接找你们买机器了。”
张副厂长也就笑了笑。
一个小公社的厂子,要赚多久才能赚到这笔钱?
厂里这边的火车一下子装上了三台机器,苏青玉看了看,这机器都很旧了,很多都是人家返厂的旧机器。
显然人家厂子这边也鬼精着呢,不会租给他们好机器。但是能用就行。
苏青玉也不计较这些了。
虽然机器不怎么样,但是仪式感必须有。有了仪式感,才能把厂子宣传出去。
苏青玉借了厂里的红布,直接挂在车子的侧面,自己用毛笔在红纸上面写了厂子的名字,然后贴上去。再扎了大红花挂在车头上面。
看起来就喜气洋洋的。
张副厂长都服了她了,“你这同志还挺热闹。”
苏青玉笑道,“大喜的事儿,当然得热闹。”
这要不是不能放鞭炮,她都要一路放鞭炮回去了。
车子离开的时候,苏青玉是坐在拖拉机上面的。厂里这边让师傅将拖拉机给她们开去苏家屯那边。她要顺带学开拖拉机。
虽然没有鞭炮,但是一路上拖拉机和火车的轰鸣声也够热闹的,一路上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经过公社的时候,好多人还特意出来看呢,以为是公社这边买了什么东西回来了,结果人家车子直接经过公社开走了。
倒是有人看到车子侧面写的自了。
“苏家屯大队农作物加工厂?”有人嘀咕道。
“他们啥时候开厂子了,咱怎么不知道?”
吴主任拍拍脑袋,“之前好像有知青过来盖章子的,不是他们吧……”
车子到了苏家屯的时候,更热闹了。
苏青玉特意安排好了时间,实在大家中午下工的时候进的屯里。
这会儿人多,正好可以让厂子开的热热闹闹的,而且正午是最好的时候,她也封建迷信一回,希望以后厂子如同正午阳光一般红火灿烂。
“天啊,青玉真的搞机器回来了。”
“她们从哪里搞的,大队那边不是说没给支持吗?”
“大队那边是不是骗人啦。”
还有人去找苏有福追问这事儿。到底是咋回事,是不是队里开的厂子。如果是队里开的,咋就只安排了知青呢。
如果不是的,她们哪里来的钱开厂子。
苏有福这会儿也正纳闷着呢,听到这些问题,烦的拍脑门,“问那么多干啥,我说没有就没有,回头问青玉不就行了?”
都不用等他说了,好多乡亲们已经围着苏青玉她们追问了。
苏青玉高高兴兴的让机器进厂子,“乡亲们都别急,等机器进厂了,我要发表讲话的,到时候大家想知道啥都能知道。咱们光明正大的事儿,没啥不能知道的。”
机器安装是个繁琐的事儿,本来厂里工人是不可以等这么久的,但是苏青玉他们乐意给辛苦费啊,有钱好办事,人家就乐意帮着安装了。
趁着安装的功夫,苏青玉就在厂子外面的空地上,站在桌上给大家讲话了。
来的人还挺多,苏家一家子人都来了,这会儿都和看外星人一样的看着人群前面的苏青玉。
“乡亲们,今天是个大日子,咱们苏家屯也有自己的加米厂了,当然,我们叫做农作物加工厂。以后咱们队里再也不用走大老远的去公社和别大队了!”
站在前面的人喊道,“青玉,这厂子到底咋回事啊?”
苏青玉笑着道,“这厂子是我们知青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知青们不想给队里拖后腿啊,这不就想着开厂子吗?这个想法得到了队里的批准,也得到了公社那边的盖章支持,另外,我们得到了县里机械厂的支持,提供了加米厂的机械设备给我们。总而言之,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知青同志们开的加工厂今天正式成立了,以后希望乡亲们多支持咱们自己大队的单位。”
苏青玉这番话信息量太大了。
这厂子还真是知青们自己开起来的。
关键是人家竟然得到了县里机械厂的支持,那机械厂是不是也太好了,给他们提供机器设备啊。
这东西多精贵啊,就这么支持了?
对于没见过啥贵重东西的社员们来说,自行车都是大件了,更何况是这么大的机器?
但是对于机械厂来说,这还真不算什么。
关键是得还回去的。
苏有福终于凑过来了,“青玉,这批机器不收钱,就这么给你们了?”乖乖哟,队里这是多了多少的资产啊。
“队长,虽然给我们用的,但是以后我们不办厂了,肯定是要还回去的。毕竟这可是人家专门支持知青建厂用的,咱要是不搞建设,人家也不会一直给我们用的。”
苏有福问道,“就只给你们知青用?”
“是啊,是机械厂被我们知青同志们积极努力建设农村的精神所感动了,他们说要支持我们知青建设农村。我们做这些,就是为了建设我们苏家屯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