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卫民都兴奋的不得了,“青玉,这趟我可真是没白来,学到不少东西。原来管理单位还能这么讲究。”
李青也道,“我们是不是要再规范一下厂里的管理。”
企业管理方面不是苏青玉的特长,“你们自己研究研究,不断规范吧,小红旗的发展毕竟以后是靠你们自己的。”
李青和苏卫民都认真听着。
李青道,“我准备再去一些合作过的大厂学习一阵子了,”
厂子大了之后,她也觉得自己管理经验没那么好了。
苏卫民道,“李厂长,你就去放心去吧,厂里事儿我都看着。”
“嗯,”李青笑着点头。
两人眼神交汇的时候,都流露出了几分异样的神色,然后双双避开了。
苏青玉被喂了一口狗粮。
走完一波,也该过年了。
过年的时候,一些部门也要放假了,事儿办不成。
好在苏青玉的大事儿已经办完,剩下的事情年后也有时间办了。
三人坐车直接回了苏家屯。
今年过年比往年早,天气还冷,大雪纷飞的。
但是苏青玉他们回来的时候,苏家屯却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到处挂着红灯笼,贴着窗花。喜气洋洋的。
往年苏家屯的人可没这份闲心思,可见美好的生活让他们对精神层面也开始追求起来了。
大家知道他们回来,打听外面事儿办的咋样,有没有啥困难。
苏青玉笑道,“一切顺利。”
大家都满脸笑容。
苏家屯的人知道,自己未来的生活已经和小红旗绑起来了。
小红旗好,大家就好,小红旗不好,大家也会不好。
这让他们对小红旗的感情极为深厚,简直就是衣食父母一般,连带着都叮嘱自家在厂里工作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干,不许偷懒耍滑。
苏青玉他们回来的时候,都已经是年三十了,中午年饭都没赶上,倒是晚上吃了一顿团圆饭。
除了出国的苏卫华,全都到齐了。
不过苏家人倒是没觉得难过,反而觉得开心,卫华是为了更好的前程,而苏家现在也都过上富足的生活,实在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了。
吃完年夜饭,也没守夜,苏青玉就美美的睡了一觉。
她琢磨着,好像有一件大事儿也快来了。
那件大事儿发生之后,她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家人了。只是她还是想,这件大事儿在这个时空不要发生,不要发生战争,大家都平平安安。
第222章
大年初一,苏家就来客人了。
苏青玉也是这几年,第一次看到苏大姑。
苏大姑苏兰是老苏家的大闺女,也是苏军强和苏有材的亲大姐。
听苏奶奶说,这位大姑也是可怜人,早年家里穷,为了能够吃口包饭,苏大姑就说了一户离家里很远的婆家,虽然也是在本省,但是却很远。在这个交通不便的年代,距离能够让骨肉分离。
特别是女人,出嫁之后生了孩子,为了家庭,连回娘家都困难了。
苏大姑就是几年没回来了。
苏奶奶也不怪她,几个孩子,就大闺女过得苦一些。
以前家里也困难,帮不上忙。
这次苏大姑回来,苏奶奶别提多高兴了。也忘了她为啥大年初一就回来了。按着这样来算,可能她但年三十晚上就得走夜路了。
苏大姑脸色憔悴,头发花白,整个人看着有些苍老。
苏奶奶吆喝苏青玉过来,给苏大姑介绍,“这就是青玉,咱老苏家最出息,最孝顺的娃子。”
“青玉啊,这是你姑,没见过吧。”
苏青玉笑着喊了声姑。
苏大姑仔细看苏青玉,然后笑着点头,“哎,孩子,苏家可多亏你了。我在安山县都听到你的消息了,说你特别有本事,苏家屯也过得好呢。”
苏青玉笑道,“大家都付出努力了的。”
苏大姑笑了笑,然后又和苏奶奶说,这些年对不住,没回来看。
苏奶奶道,“那没啥,你离得远,不怪你。当初不是你婆家送来的米,你几个侄子都得饿肚子。”
苏大姑道,“妈,我这次回来,也是有事儿求青玉的。”
苏青玉诧异,“姑,啥事啊,是遇到啥困难了吗?”
“也没啥困难,就是你表哥,我家老二,这不是出去当兵了吗,往年过年都要回来的,就独独今年没回来。连个信儿都没有,我去县里给部队打电话,部队也啥都没说,只说出任务了,我就担心。咱队里人也不知道啥情况,干部们也不懂,我琢磨着你是从首都回来的,我就连夜赶过来了。”
苏奶奶一听着才想起闺女来的早,不对劲儿,道,“哟,你这是大年三十就从家里出发啊,走过来的?这大冷天的。”
“走一段,后来还是坐车来的。”苏大姑道。
苏奶奶赶紧让陈爱兰给闺女拿干净鞋子换。“有啥事儿待会再说,人在部队,你担心啥啊,国家还能吃了他?”
苏大姑微微红了眼睛,但是没敢哭,这大过年的不能让家里不喜庆。
换了鞋子,她眼巴巴的看着苏青玉。
苏青玉抿着嘴。
她知道,确实是有战争了。
毕竟七九年了。
这也是她记忆中,最后一次打仗了。
结束之后,国家将会迎来很多年的和平。
但是事儿还没发生,她不好说,现在部队估计也只是在做准备。
“姑,我虽然是首都回来的,但是我知道的也不多。部队的事儿,那都是机密,不会往外传的。”
“我知道,我知道,就是一点信儿都听不到吗?”
苏青玉安慰道,“没信儿才是好事,说明啥事也没有呢。部队有时候也会集训之类的,这时候就联系不上了,军人的情况就是这样。对了,我哥是什么职位?”
“是个班长。”苏大姑骄傲道。
班长虽然不是大干部,但是对于苏大姑来说,自己一个普通农民,能够养出一个当干部的儿子,已经很不错了。
苏青玉就道,“班长那也是干部,干部培训学习任务更多了,你也别打听了。要不然泄露什么,给他带来麻烦就不好了。”
“还是这样吗?”苏大姑紧张了。“那我不问了,就让他自己写信回来。”
苏青玉点头,“部队的事儿是大事儿,甭管啥事儿,咱做军属的都等消息。”
“嗯。”苏大姑点头。
事儿搞完了,苏奶奶也劝了苏大姑一番,又和她说起苏家屯如今多好。
又可惜苏大姑没赶上好时候,要是当年苏家屯有这么好,也不用嫁的那么远了。
苏大姑道,“这都是命。现在过的也好,孩子们都长大了。”
在家里吃了饭,苏大姑就走了,临走的时候,苏奶奶给她塞了钱,还拿了肉,装了一些好吃的。
苏青玉也让她放宽心,然后给她留了苏家屯的电话如果有啥事,直接打这电话回来就是了。不用再大老远的赶过来。
苏奶奶豪气道,“打,打电话,别跑这么远了。电话费我给你报销。我现在养猪了,有钱。对了,你养猪没,回去也养,买饲料吃,猪长得好。”
苏大姑道,“养了,没舍得买,今年我也回去买饲料去。”
苏奶奶道,“那可不,多买点,队里的生意,咱也多照顾点。”
为了证明饲料好,苏奶奶又给苏大姑装了一包饲料。
苏青玉安排了拖拉机送她去县里坐车,当然也是给了车费的。苏卫民也跟着过去送姑回家去。
等苏大姑走了,苏奶奶才感慨,说苏大姑是个苦命的。
为啥苏大姑会这么担心老二,因为苏大姑的丈夫,也就是大姑父先头也有媳妇,年纪轻轻难产没了,苏大姑嫁过去之后帮着养大了孩子,但是孩子越长越大,越发不孝顺苏大姑了。只有老二李建军是她生的,是个出出息的孩子。
说来说去,还是当初家里穷,条件差。
作为长工和丫鬟出生的苏爷爷和苏奶奶,两人结婚那会儿一穷二白,并没有什么家底。苏家屯虽然都姓苏,苏爷爷虽然也有兄弟,但是却也不会提供什么物质帮助
一砖一瓦,一针一线,都是自己挣的。
“我就和你爷爷总是感慨,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啊。”
苏奶奶又问青玉,“青玉啊,你说你建军哥真不会出事儿吧,可千万别出事,我这心里听你姑说的,都有些怕了。那可是你姑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