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做知青(315)

苏青玉也是这么个想法。

虽然以后小红旗肯定还会在更多粮食丰富的地区拥有另外的粮食产地,但是红旗公社必定也是要纳入进来的。

一方面是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二来也是作为小红旗的一个根基。

“这个倒是没问题,只要大家愿意种,小红旗都吃得下。”

何书记听着苏青玉应下这事儿,心里更是高兴。

他又和苏青玉说起了分田到户的事儿。

虽然国家现在还没明文规定要进行农业改革。但是实际上这种放任的方式,已经让很多地方都开始有所动作了。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之后,改革这个字让各行各业都开始人心思动了。

这就和解放思想一样。

苏青玉道,“这种模式确实也合适,农民同志可以根据自家的情况种地,产量肯定会比目前的情况要高。”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毕竟这么多年的集体制度了,社员的心也不像一开始那么积极了,都开始懒惰了。加上大队管理也不行……”

何书记决定了,开年也要让大队自己做主了,是分还是合,让社员自己选择,让他们自己投票。

“那苏家屯呢?”

苏青玉道,“今天我就是来汇报苏家屯的情况的。”

她将苏家屯的分地承包制文件给了何书记看。

何书记拿过来细细的看了一遍,看完之后,眼睛都睁大了,以为自己看错了。

这,这要是实施起来,那可不得了啊。

那这农民同志的待遇,可比城里同志还要好。

别的不说,就这土地承包金,那可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儿。

而且何书记觉得,这要是让其他大队社员知道了,只怕腮帮子得酸坏了。

“苏家屯已经决定了?”

“手印都按了,都同意。”

何书记觉得自己白问了,傻子都知道要同意啊。

“这……是不是太好了。”

何书记有些不真实。

苏青玉道,“书记,作为农村干部,我们不止带着农民同志干活,也要让他们过好日子,所以我只能尽我所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越好越好。”

“你这可真是……”何书记不知道咋说了,他当干部这么多年,头一次知道还能让整个大队的农民同志当地主的。

“这么多人,养得活吗?”

“何书记,土地可是最值钱的东西了。这就是农民同志手里的聚宝盆。咱除了种植之外,还可以把一些产量不高的贫瘠之地盖厂房,厂房又可以创造无穷无尽的效益,土地不止可以种粮食,还可以种植其他值钱的东西。在需要的人手里,价值不可估量。”

何书记听着心情澎湃,又了解为啥苏家屯能发展好了,一只老虎带着一群老黄牛,老黄牛慢慢的也能成老虎了。

“何书记,我今天来这里,就是想申请,未来不管谁当书记,苏家屯的这个模式都要保存下来,除非超过一大半的社员不乐意了。”

“就算你不说,估摸着也没人敢变,要不然社员还不得吃了他们。”

苏青玉笑道,“那肯定不会,也是希望苏家屯能够有个发展的机会。别才发展就被扼杀了。”

何书记道,“别人我不知道,但是我在一天,肯定不会。这事儿我也会上报给县里,让县里领导首肯。不过你们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了,估计县里领导们都大吃一惊了。”

知道苏青玉这两天还要为建设粮油站的事儿出远门,何书记晚上就去了县里,去县里孙书记家里汇报情况了。

孙书记听说了苏家屯的模式,惊的茶杯都差点落了。

没办法,闻所未闻。这比之前分产到户还要让人惊讶。像是集体经济,又有些不像。孙书记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集体经济模式。而且暂时不能复制。谁也没有苏家屯那样的条件啊。

然后一瞬间很羡慕苏家屯的社员。

这要是真的做成功了,这社员小日子得过的多好啊。

“让他们试试看,看看苏家屯能不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你和苏家屯说,让他们先做好这项工作,我也会在县里将他们定位示范大队,未来甭管谁接班,也不能推翻这个示范大队的模式。”

这可让何书记高兴了。

组织上也有规定,只要县委书记和县委班子都同意,可以将这项规定纳入县里管理条例里面,日后就算来了新的领导班子,那也是要尊重上一届的这个思想的。不能随意更改。

他也怕这苏家屯才做起来,未来就有领导指手画脚的瞎指挥。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孙书记都忍不住想再去苏家屯看看了,但是想到苏家屯正忙着,也就作罢,准备等以后苏家屯真正的搞起了这个特殊的集体经济模式,他就去参观。

第二天,苏青玉就接到了公社电话,从何书记这里知道了县里的决定。心情也是大为放松。

任何一种新的尝试,就怕领导不同意,如今她遇到好领导,支持她的想法,可省心了。

因为下雪,队里土地现在还没有重新丈量,于是先开始统计人口。

有些没上户口的赶紧上,结婚的赶紧结。

为了防止没到年龄就乱结婚,队里也规定了,到了结婚年龄,领了证的,才分土地。

一时间整个苏家屯比秋收的时候还要忙碌,家家户户忙着上户口,忙着说亲,这就把消息传到别的队里去了。别的队里一听苏家屯这么搞,还真是腮帮子都要酸掉了。

别的队里跟着苏家屯,这两年也稍微改善了点,这还想着追上苏家屯呢,苏家屯直接跑没影了。

好些社员在家里议论着,饭也吃不下,晚上都睡不着。

就想不明白,自己队里和人家苏家屯到底差在哪里了,这才短短几年,人家一飞冲天了。

当然,社员也是明白自己队里的情况的,和人家没得比,羡慕也没办法,只能干看着,然后看看适龄的年轻人,介绍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苏家屯给女娃子分土地的消息,让之前分了土地,却不给女娃子分土地的大队社员不乐意了,没人家苏家屯有钱,最起码得做到和人家那样公平,总不至于苏家屯的女娃子是人,咱自己队里女娃子什么都不是了。

大队干部赶紧捏着鼻子,把之前的推翻,重新分。

就在队里这么红红火火的时候,苏青玉也领着苏卫民和李青出发了。他们得先去省城,然后一路再去其他省城,将大区分站建立起来。

第220章

苏青玉他们去的第一站是华南省省城,先是去当地的粮食局办手续,有了粮食部的批文,手续办的相当顺利。

省城的粮食局也知道这是上过报纸的大事儿,还是总部搞的宣传,知道不能耽误,办事效率很高。

手续办好了,还给苏青玉他们批了一个门市。

门市也是要给租金的,不过胜在地理位置好,而且够宽敞。

这还是要得益于小红旗发展的时机比较早,要是等过阵子,个体户多起来了,这样的门市就找不到了。

苏青玉一手带着苏卫民和李青他们办手续,看门市去知青办发招工文件,以及联系小红旗总厂送货。苏青玉还在省城租了一个大仓库,因为以后这里就是附近几个省的中转站。

看着偌大的仓库,苏卫民眼睛都直了。

“这么大的仓库得放多少货物啊,这还只是几个省的供应,还有其他省呢……咱们供应的了吗?”

就小红旗那个出货量,苏卫民真不敢保证。

苏青玉道,“不是一下子铺起来,慢慢来,一步步的走。小红旗厂房也会不断扩大的。光我们队里那几个工人都不够,到时候得全县范围招人。咱之前预留的工业区的土地,全部都得盖起来。”要不然那三百万怎么花出去的?

这会儿,苏卫民才直观的了解到了小红旗的变化是多么巨大,鸟枪换炮了。

苏青玉还有个打算没说。

除了苏家屯的小红旗要建超大型粮油生产基地之外,还要在未来两年,陆续在各地区合并粮油厂和粮食加工厂,整合小厂,组成大厂,这是能让企业快速扩展的一个捷径。也能保住原有的厂子,把企业盘活,不至于未来让厂里工人下岗。

李青也是看的双眼放光。光是看着这仓库,就知道未来的小红旗该有多红火了,而她竟然就成了这么大的厂子的副厂长。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