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报纸上,苏主席意气风发的和人握手,签字,拍照的样子,一个个崇拜不已。
这些大学生们很多都是知青下乡考回来的,他们考上大学之后,心里也惦记着曾经一起下乡的知青同志。
前阵子闹出事情之后,他们也一直很关注知青回城的事情。
没想到他们只是在关心,而苏主席却已经动手在做这件事了。这怎么不让他们心生敬佩。
这事情的结果是,苏青玉甭管是在宿舍,还是在班上,亦或者在学生会里,都受到热切的目光。
搞得她都不好意思了。
“就做了点事儿,大可不必这样,”
面对这种单纯的目光,苏青玉心里多少有些心虚。
她虽然也是解决了知青的一点就业问题,但是实际上她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小红旗能够走出来。
只是借准了这个时机而已。没有大家想的这么伟大。
高前进由衷道,“苏主席,你真是我辈之人楷模。”
苏青玉干脆也厚着脸皮了,道,“在其位谋其政,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不过如果大家要像我学习,我也是欢迎的。”
学生会成员都笑了起来。
跟着这样的学生会主席,他们都觉得学生干部生涯更有意义,也更有干劲儿了。
苏青玉一想,突然道,“对了,你们对这事儿感兴趣吗?”
大家都看向她。
苏青玉道,“我们这个工作刚刚开展,虽然有元华集团帮忙,但是如果有更多人帮忙,这件事情完成的就比较快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帮我们一起建粮站,也不需要你们在外地,就放寒假的时候,在你们当地帮忙就行了。”
这可让所有学生干部们感兴趣了。
与其寒假在家里没有意义的待着,不如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大家纷纷附和道,“有兴趣。”
“愿意帮忙。”
苏青玉见大家踊跃加入,高兴不已,“那行,到时候咱们报个名,把各自所在家乡写清楚,我们到时候统一分配。当然,先说好了,没工资的。我们现在还欠着巨额外债。不过到时候可以给你们一些粮油。”
“苏主席,什么粮油啊,我们只是为了出一份力。”
“不要报酬。”
“就是,我辈之人对这些没兴趣。只想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谢谢,谢谢各位。”苏青玉欣慰又激动。
除了学生会的人之外,苏青玉也在班上号召了一下,让有兴趣的人可以参与进来。
因为建立粮油站,也和经济是有关系的,有兴趣的,可以提前参与这种实践活动。
这种事儿得到了经济学一班的学生的大力支持。
“这种事儿义不容辞,我家就是省城的。”
“只要不嫌弃我没经验,我可以帮忙,反正在家里也是看书。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机会可不多。”
“班长,给我记个名字。”
只是好些学生遗憾的表示自己家在农村或者公社,无法帮忙。
苏青玉就道,“那如果家乡有丰富的,品质高的粮食,也可以帮我们打听一下。粮站建立之后,后期还得收购更多粮食供应全国。”
“这就没问题了,班长,我们那可是被称为鱼米之乡呢。”
“我们还是粮仓呢。”
“……”
大家七嘴八舌,积极参与,让苏青玉心情激动,自己有这样一群同学,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志,她对未来的华国发展,很有信心。
第216章
苏家屯是最后才知道这消息的。
还是通过公社领导知道的。
公社何书记高高兴兴的拿着报纸过来,问他们情况,苏家屯自己都好懵着呢,这冷不丁的他们又上报纸了,而且还搞了这么大的事儿。
苏卫国一脸懵逼。
当然,粮油厂现在不是他管的,是卫民管着。
他赶紧把苏卫民叫过来了,苏卫华最近因为天气冷了,也没出去跑成衣,而是在监督生产工作,所以他也没去县里买报纸看。
看到这情况之后,苏卫民摸了下脑袋。
苏卫国道,“你摸脑袋干啥,你知道这事儿不?”
“……青玉书记是提过这事儿,让我给准备了一堆资料来着。我给她寄过去了。”
苏卫国差点拍他脑袋,“这么大的事儿,你咋不和大家说一声呢。”
“我,这不是还没定吗,我以为要等她回来才能定,谁知道她动作这么快。”
苏卫国道,“你又不是不知道青玉办事效益最高的,说干就立马干的,她和你说了,那肯定立马就要去做,你竟然不和大家说一声。”
苏卫民咳了咳,“这事儿是我疏忽了,不过……这报纸上是真的?”
何书记满面笑容道,“这毕竟是上了报纸的事情,能是假的?”
“天啊,我们小红旗能有这个本事?”苏卫民惊的瞪大眼睛了。他觉得自己最近搞的那个小瓶包装粮油,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算是粮油里面的一个大稀奇事儿。结果青玉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来这么大的动静。
苏卫国道,“很显然这事儿不靠着咱小红旗,你看看,钱青玉弄到了,人那边也有,咱小红旗这是白捡便宜了。”
张主任欣喜道,“这可不是白捡便宜,这是青玉书记干出的成绩。她可又带着咱们苏家屯迈出一大步了。”
何书记笑着道,“何止是带着苏家屯,连我们红旗公社都得迈出一步了,这么大的销路和需求,我们整个红旗公社都得成为小红旗的粮油基地吧。咱开春了就鼓励大伙儿种麦子,种油料,支持小红旗发展!”
在场所有干部们都喜气洋洋的。
觉得这简直就是惊天的大好事。
青玉去首都念书可真是去对了,在大城市,干的都是大事儿。
这消息也很快在苏家屯传开了。
大伙儿开始不懂这啥意思,后来一解释就明白了,关于知青的问题他们不关心,可他们知道,这销路一 打开,小红旗粮油厂就得扩大了,而且扩大很多很多,厂里又要招很多很多人了。以后苏家屯家家户户都有工人。双职工都有可能呢。
这可真是带着大家一起吃肉了。
家家户户都兴高采烈的讨论着这事儿,还跑老苏家和苏家人道谢。
苏奶奶又想孙女不出国的事儿了,“她就是放不下咱这屯里,在学校念书,也惦记着咱们。”她说着还抹了下眼睛,“多好的机会,也不去。就为了办这大事儿。”
乡亲们也觉得苏青玉这是牺牲了出国学习的机会,带着苏家屯迈出了这么一大步。
他们都是获得者,青玉是牺牲者。
“再没有比青玉更好的干部了。以后谁敢说我们青玉不好,我们都不答应。”
“这苏家屯,我们只认青玉。”
“青玉这么有出息,以后也得走啊。青玉要当大干部,要当县长的人。”
“……那,那青玉说谁好,咱就认谁。”
“……”
苏家屯的人兴奋中的时候,苏青玉也打了电话回来了。
苏卫国满脸喜庆,“哎哟我的书记哟,你可算打电话回来了,队里都在谈论这事儿呢,连何书记都来公社说过了,听说孙书记也打电话到公社问这事儿。”
苏青玉道,“这事儿我还在筹备,你们不用担心,我放假就立马回来和你们详谈。其实也没什么,我这边找了人和钱,改办的自己能办。你们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招工人,机器都不用你们买了,我和县里机械厂说过了,他们到时候会自己送货。招人一定要严格,这次步子迈的大,对我们的考验也是很大的,绝对不允许任何偷懒耍滑,作风不好的人搅合了咱们的大事。”
苏卫国闻言,立马一脸严肃,杀气腾腾,“你放心,咱队里干部们都说好了,这次是带着咱们苏家屯吃肉的大事儿,谁要是搞破坏,就是我们的敌人,号召大伙儿互相监督呢。”
苏青玉听队里重视,心里和很高兴。队里人也在成长了。
“那招人的事儿交给你们了。学历还是有要求的,至少初中毕业。不够学历的让他们自己去学校学习去。一点都不能放松。”苏青玉对这一块卡的很紧。
倒不是她瞧不上没学历的人,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大家去学习。苏家屯就有小学和初中,上课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