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儿办好之后,大家都在申请书上签字。
周一上完课,苏青玉就把申请书送给负责管理学生会的老师了。
一连等了两天,老师也没回复。
苏青玉琢磨着再等一天,再去找老师问情况。
不过这两天,她没等到申请通过,倒是陆续的收到了几封信。有朱琳的,也有李芳两口子的,还有其他一些知青的,都是苏家屯考出来的学生们。
苏青玉一封一封的认真看完了,都是因为看到她那篇文章,有感而发的写的。
大家都说让她放心,从苏家屯出来的他们,都已经参与过国家建设,虽然只是干的一份普通的工作,但是看着苏家屯从无到有的过程,让他们有很深刻的感悟。
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祖国,眼看着国家发展越来越好的,这种感觉肯定会更美好。
所以他们以后都是准备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而且念了大学之后,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了。也早就有了自己的目标。
特别是李芳两口子,他们两今年也考上大学了,在张宇的老家念的大学,孩子有张宇妈妈带着。
李芳在信中提到,她和张宇都决定了,以后还是准备继续当老师,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
在苏家屯的经历让他们也发现,一个地方的教育真的很重要。苏家屯以前全都是文盲,思想也很陈旧,和他们这些知青根本没有办法交流,经常有矛盾。但是有了学校之后,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所改变了,这让他们两口子觉得,国家的教育事业很重要,越落后,也要发展教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穷的状态。
看着这些信里的内容,苏青玉擦了擦有些发热的眼睛。
最后看的是朱琳的信。
“姐,我太感动了,我也保证留在国内工作,虽然我也出不去,但是这不妨碍我表示我的决心。姐,你知道吗,我和我们同学说起你是我姐,是我领导,她们可羡慕了,只是有点疑惑,为什么我和你一点都不像,说我看着没多大本事……”
苏青玉笑了。
“我也就是考试的时候考的不那么优秀,可我都及格了啊,我可没挂科。这些人可真是过分。最过分的就是张明,你知道吗,他看完报纸之后,竟然特地辗转的打了电话到学校找到我,说他以后肯定不会出国的,肯定会留在国内的,然后让我以后一定要出国。说我如果去给外国人当老师,一定会给他们拖后腿,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给我国发展争取有利时间。”
苏青玉:“……”这张明以后是注孤身了。
没那意思的时候吧,还挺会装,挺会勾搭人小姑娘的,现在真有那个意思了,反而还做出往外推的事儿。
最后朱琳反复强调,自己一定不会出国,不止不会出国,还会学好专业知识,当个优秀的老师,绝对不给国家拖后腿。绝对不让人小瞧了。
苏青玉笑着给他们一一回了信,光是回信就用了两天时间。也写了自己在学校的情况,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她在信里也和大家说了,大家在建设祖国的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就和当初在苏家屯一样,从无到有的建设,后面苏家屯发展起来了,也给他们提供了比较好的待遇,也得到了苏家屯社员们的尊重。这就是回报。而现在换了国家这个大平台,只要大家好好干,做出成绩来,未来也必定不会差。也说了一些目前首都各项政策的变化,觉得未来国家政策会越来越好。初升的太阳总会有当空照的时候。
写完信,装好信封,苏青玉心情越发的明朗。也不在为未来的所谓的出国热潮,人才流失而担心。
因为在华国还有这么一批努力投身建设的年轻人。
想想未来能够发展的这么快,也是因为留在国内的人勤奋努力。
既然结果已经知道了,她也没必要在为了那些事情担心了。
可能是心境发生了改变,人变得更加明朗,苏青玉觉得自己这运气也不错,学生会提交上去的申请,被批准了。而且还是金校长批准的。
金校长还写了批语:当代年轻人,要勇于变革,也要做好变革。
这是支持苏青玉他们对学生会做出的改变,同时也让他们既然做出改变了,也要做好,做出成绩来。
苏青玉给学生会的其他成员念出这一句话的时候,大家又激动,又有些紧张。
高前进笑道,“苏主席,你责任重大啊,顶得住吗?”
苏青玉道,“不是我顶得住吗,是咱们顶得住吗,咱学生会现在可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了,怕不怕?”
其他人笑了起来,“苏主席不怕,咱就不怕。”
“那就好,那咱就开始工作了。先把人给招起来。有了人了,才好干活,各部门负责各部门招聘。我信任你们,所以不参与这事儿,各部门全权做主。你们后续直接把名单给我。但是最后我会把名单进行公示,如果有问题,咱直接找负责人。”
听到苏青玉这么安排,各部门可就高兴了。
当干部的,谁不想自己做事儿的时候能做主啊,要是时刻被人盯着,那也不乐意啊。
能选进来的都算是学校里的天之骄子了,都对自己工作能力很有信心,立马就和苏青玉立军令状了,绝对把工作做好。
另外一位徐东南问道,“苏主席,你当甩手掌柜,不怕我们把你的事儿都做了,让你没事儿做?”
苏青玉立马抱拳,“那我多谢你们了。”
大伙儿又被逗乐了。
苏青玉道,“我忙着呢,外联部的事儿,前期大家肯定不熟悉,我得先去外面摸底,把咱们首都哪些单位可以作为发展对象的总结一下,以后让外联部学生们有个目的。我还琢磨着找人帮忙呢,要不这样,咱分头行动,你和高前进同学都帮忙。”
高前进:“……”
徐东南:“……这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苏青玉笑道,“算了,这事儿我自己做吧,你们还得招聘那些新部门的同志。这也是重要工作。”
高前进和徐东南立马点头应了。这事儿他们干的来。但是还是问了一句,“真不用帮忙呀,你要是忙不过来,我们可以分担的。”
“暂时不用。我量力而行。最主要的还是招贤纳士的工作。”苏青玉道。
学生会的成员工作也都积极,苏青玉刚宣布可以招人了,散会后就开始行动了,一起搞了学生会招人的宣传海报,贴在了学校各个院系的宣传栏。连每栋宿舍楼下面都用粉笔写了。
一听今年要招聘这么多人,好些原本没打算争取的人,心里就有了勇气了,赶紧去报名。
特别是苏青玉新增加的外联部,本来以为是新部门,应该没多少人好报名的,结果竟然很多人都对这个部门感兴趣。都是一些能说会道,胆子大,就喜欢和人打交道的学生。
学生会忙着招人的时候,苏青玉也每天忙的脚不沾地的,但凡是没课的时候,就往外跑。
仔细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做好记录。
这些信息不止现在学生会可以用到,以后也有很多用处的。比如以后勤工俭学之类的,以及她们经济学班上的学生调研也需要。
忙活了一个星期,苏青玉还准备周末去给元归上课,小章就来给她传话了,说是这周不需要上课,元先生去了南方视察工厂建设了。
苏青玉顿时感激不已,正好她忙啊。元先生走的好啊。
干脆继续做自己的调研工作。
不过首都挺大,她时间不够,也不可能真的调研完。干脆留一部分,给以后外联部的同学自己来调研,让他们也提前熟悉一下市场环境。
用了一周的时间,学生会完成所有招收新人的工作。
苏青玉将名单进行公示两天。
周三,正式开了一次大会。宣布京大校学生会招聘工作完成。
学生会是有自己的办公室和会议室的。这待遇是社团没法比的。
会议室里,苏青玉发表了一番激动人心的讲话,先把各个部门的工作赞扬了一番,“各部门为学生会招贤纳士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充分展现了高效的工作能力,以及独到的眼光。这让我对于我们学生会未来的工作极有信心,”
这话说的下面的各部门都满脸笑容,并且十分认同苏主席这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