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更紧密合作呢?”他客气的笑道。
苏青玉道,“化肥厂的工人很多,福利待遇也好。可是能省钱,咱干啥不省一点呢。我们粮油厂和很多单位都有合作,平时互相之间也是用物资抵债的,我们粮油厂也有许多单位的物资产品,如果化肥厂需要,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不是也能互相兑换吗?这样给工人当做福利待遇,比自己拿钱去买可要便宜多了。”
物资兑换,那是互相用最低价算的。
拿钱去买,那肯定是要让人赚的。
化肥厂虽然受到重视,但是他们有一个局限性,那就是他们的产品只对农村有需求。城里其他单位不需要啊。
苏家屯的粮油厂就不一样了,不管你开什么厂子,你得吃油吃粮。
袁副厂长听到这里就有些心动了。
任何厂里,那都是需要用到很多的物资的。
这些物资平时采购,也是需要一大笔费用。
他也知道,其他单位之间互相欠债,可以协商着用产品互相抵债。
但是他们化肥厂找谁抵债啊?
开在城里的粮油厂,那也不需要他们的化肥啊。
还就只有苏青玉他们这开在农村的粮油厂需要了。
不管现在需不需要,这条路子是需要留住的。指不定那一天要用呢?
袁副厂长亲切的笑了起来,“这说起来,那以后合作的机会还真是很多啊。这还真是缘分啊,难得你们生产队开了榨油厂。”
苏青玉笑道,“也是多亏了化肥厂生产了好的化肥,让我们的油料长得好,咱们才能开起榨油厂啊,也是化肥厂成就了我们。”
袁副厂长笑道,“应该的,组织上给了我们任务,我们就得完成。你们以后要用化肥,我们还是得足量提供的。”
苏青玉连忙感谢他。“我得代表我们大队,代表我们榨油厂感谢袁厂长这个承诺。”
袁副厂长笑着摆手说不客气,然后又客气的提出留苏青玉他们吃个饭。
苏青玉可不吃这顿饭,好歹人家是大厂领导,她吃这顿饭就太蹬鼻子上脸了,“不用不用了,我这都耽误你们工作时间了,可不能再耽误了。我还要带着化肥回去给咱们大队的同志报喜呢。”
“行,那我就不留了,下次来了再吃饭。”袁副厂长道。
苏青玉笑着应了。
作者有话要说:
题外话:我最近一直看我们国家过去的历史记录视频,真的很感人,建议大家也可以看看,会发现我们国家真的变化好大好大。领导人们真的都很不容易。每次看到都很激励人心,也很后悔以前没有好好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亲们如果有还在念书的学生,一定要努力啊,你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第130章
袁副厂长为了补偿苏青玉他们之前可能遇到的委屈,还亲自送他们出厂门。
看着人走了,袁副厂长才转身回了厂里,让助理去喊后勤主任来办公室谈话。
有些人是该教训教训了,要不然总不知道自己是在为谁工作。
别以为自己当个小干部了,就能随便欺负人。
踢到铁板了还是的他们这些上面的人来交差。
和袁副厂长不同,苏青玉心情十分好,让李青他们来化肥厂谈生意的时候,多和这位袁副厂长接触。
把关系打好点。
之前就是厂里关系没沟通好,才遇上钱主任那种小人。
李青已经从苏大宝这边知道了苏青玉他们之前在厂里的遭遇,心里也挺愧疚的,觉得是自己这边工作没做好。
“我下次肯定先把大伙儿关系打好点。”
苏青玉倒是也没责备她的意思。
这个时代的人本身都是很淳朴的,特别是李青他们这样年轻的下乡知青,就更没啥经验了。
能够把销售工作做好已经很不错了。
苏青玉宽慰道,“没啥,就是让你们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多接触几个领导就行。”
苏卫民道,“那啥,这些大厂领导,咱也不是随便能接触……你不知道,这些省城领导架子可大了,每次上门都说忙忙忙。”
苏青玉道,“只要把脸皮扔一边,办法就多了。在厂门口等,上门拜访,在街上偶遇,在国营饭店偶遇……”
苏卫民:“……”
李青听着眼睛发亮,“书记,我都明白了,以前我不懂变通,以后我会多开动脑筋的。”
苏青玉笑道,“人都要经历多了才能积攒经验,不着急,慢慢来。”
苏卫民抿了抿嘴,也把苏青玉的话给记下来了。
当然,他又好奇刚刚那个厂长为啥那么好的态度了,“书记,刚刚人家那领导咋突然那么好啊。”
苏青玉道,“那就是我的人脉了。无可奉告。不过你们也要学一点,要是脸皮不够厚,就多积攒人脉。平时可能用不着,可是需要用的时候,那就是救命稻草了。”
苏卫民觉得十分有道理,之前自己在黑市那帮人不也是人脉吗?
李青也坚定的点头。
她就是心里觉得同样是下乡知青,自己和书记的距离,可真是隔着太远了。真是要更努力才行。
一车的化肥直接拉回了苏家屯。
车子一路经过县城,又经过公社。沿路的人都看到了。
这些人先是对着苏家屯的大车惊叹,看清楚车后面拉的东西之后,直接嘴都合不拢了。
连公社的小干事都往公社跑,和吴主任说了这事儿。
吴主任道,“买了一车化肥?”
“是啊,得有好几十包了。堆的可高了。”
吴主任摸了摸脑门,他现在都不知道苏家屯是在干啥了。
之前不是已经分了一批化肥了吗,咋还要自己去找化肥,关键是还弄到手了。
他准备等待会儿苏青玉他们到了屯里之后,给那边打电话问问。
这么大的花销,队里钱够花吗?他可真是操碎了心,就怕年轻人不知道赚钱难,乱花钱。
苏青玉他们可不知道这些事儿,一路高高兴兴的回了苏家屯。
有些在地里工作的社员们听着自家队里的汽车的声音,老远就吆喝了,“化肥回来了。”
好些人用手掌遮着眼睛上方的光线,远远的看着。看到那大车了,脸上果然都兴奋起来。
他们这些人都是靠工分来分粮食的。每年产量越高,他们分的也就越多。
但是地里这些投入,都是队里用自己的财产来换的。队里投入的越多,他们这些社员就收的越多,队里这是为大伙儿付出了,奉献了。
社员们心里高兴,心里都念叨着大队的好。
这样的大队,才是真心为他们这些老百姓的大队啊。
其他大队干部们听到动静,也都赶紧循着车子的声音,去帮着搬肥料。
看着堆满仓库的化肥,大队的干部们也都张着嘴笑。
苏大宝道,“笑啥啊,花不少钱呢,也被糟蹋,用的时候都精致点。”
苏青玉道,“回头让孙老师和廖老师他们指导着大家配比,让每个小队专门安排两个同志调配化肥。可不能马虎了。我建议的还是从进修班里面安排年轻人干这个。”
苏卫国点头,“行,这事儿我安排。”
如今他和青玉分工明确,青玉管着外面那一摊子事儿,队里其他事儿就都由他实行。
守仓库的苏有粮道,“那这都是咱们队里的?”
苏青玉道,“还有蔡家屯和上河大队那边也有。过几天给他们送过去。”
苏有粮咳了咳,“我不敢去,我怕被他们大队干部打。”
苏卫国道,“我去,看他们谁敢动手。”
张主任道,“我也跟着去,他们要是敢动手,我就煽动他们社员揍他们。反正这事儿咱内行。”
大家都当做说笑笑了起来。
苏青玉回到办公室没多久,公社吴主任就打电话来问她化肥的事儿。
苏青玉道,“今年都想下大点本钱,让老百姓多分点粮食。”
吴主任担心道,“钱够用吗,我咋觉得你们这花钱都大手大脚的啊。”
苏青玉叹气,“没办法,谁让咱们要为社员做贡献呢,社员过的好,一切都是值得的。”
“……”
“哎,那么多化肥,你们用得完吗?”
“慢慢用,没事儿。用的地方可多了。咱自己苏家屯,还有蔡家屯、上河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