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公社可真是负担不起。
他们公社也有多余的电话,可以挪一个到苏家屯大队去。其他大队要是需要,那就提供不来了。
何书记这个人没啥毛病,就是考虑的事儿太仔细,总是顾前顾后的。
吴主任道,“书记,咱整个红旗公社,也就苏家屯大队贡献最多了。别的大队要想要好处,那就做贡献的时候也有样学样。”
苏青玉笑着道,“没准他们还因为这个事儿更追求上进了。”
何书记抹了把脑袋,“那就,把综合办公室那台电话机挪过去吧。”
吴主任:“……行。”
离开何书记办公室的时候,吴主任又去帮着叫朱社长来这边。然后自己和苏青玉一起去综合办公室看电话。
吴主任道,“我后悔了,我咋就多嘴了呢?”
苏青玉笑道,“那还不是因为吴主任您真心为了公社着想?咱公社就需要更多像您这样大公无私的好同志好干部。”
“行了,别拍马屁了。”吴主任笑着摇头。
“小苏啊,你说你们这一天天的,怎么这么能折腾呢?别的干部都恨不得少点儿事,你们这是嫌事儿少了。”
苏青玉也不笑了,认真道,“吴主任,我始终记着一点,树挪死,人挪活。咱大队这么多年没变化,我们一折腾,大家就觉得日子更有滋味了。这说明,其他社员们也是希望有所变化的。咱们要尊重民意。”
吴主任感慨的笑了笑。
觉得像苏青玉这样的年轻干部真是越来越少了。又想起了之前自己和和书记的提议。
可惜,他在公社也是人微言轻。
苏青玉回去的时候,好多社员们正围在皇帝周围看着两台拖拉机开荒。
看着拖拉机所到之处,土地都翻起来了。都高兴的欢呼。
平时犁地,因为队里的牛也不够用,为了不耽误种地,还得人力来拉犁,哪怕是最健壮的汉子也是要脱一层皮的。
现在有了这个拖拉机了,以后至少不用人力来犁地了。
苏大宝在边上科普,这犁都是没给钱的,以后都是要用这荒地里的收成来还债的,大伙儿可要多用心。
老农民们最怕欠债了。哪怕是大队欠债也觉得心慌。担心队里欠债多了,到时候他们大队又要过回以前那种没盼头的日子了。
想着还欠海城养猪场的钱,大伙儿都着急。琢磨着今年多开荒,哪怕海城给的种子不够,他们也能种点别的还债。
苏青玉推着公社的自行车也来荒地看热闹,听到大伙儿说欠债的事儿,就笑道,“欠债怕啥啊,又不是还不起。我们马上就能开榨油厂了,另外县里机械厂还要免费给我们提供几年的机械用。几年的时间,我们队里还不能共同富裕起来?那也太小瞧了咱们苏家屯的老乡和知识青年们了,是不是?”
这信息量可就大。
因为之前事儿没谈好,所以免费使用机器的事儿都没往外说呢。
听到苏青玉这话,好多人就问他了,“青玉,这机器就和咱现在用的一样吗?”
苏青玉将自行车靠一边,搓了搓有些发麻的手掌,笑道,“那可不一样,都是新的。而且是三套!你们说说,咱以后能多种多少粮食啊?”
其他人顿时哈哈笑了起来。喜气洋洋的。感觉啥美事儿都轮到咱苏家屯了,都夸苏青玉有本事。
苏青玉笑道,“主要还是咱们所有人的努力才得来的好结果。要是大家懒惰,机械厂对咱们没有信心,也不可能这样照顾咱们。当然,这和我也没多少关系,主要原因,还是在咱队里下放的邢老师他们帮的忙。他们说咱队里对他们照顾,他们感激,就想帮大伙儿做点啥,这不,就花了好多精力去研究那个机器,画了图,我把图拿给机械厂看,人家当宝贝一样的。啥都同意了。啥榨油机器啊,农用机械啊,都不算事儿。”
听到苏青玉说的这些话,社员们都吃惊不已。
这其中还有那些臭老九……啊不是,是老知识分子的贡献啊。
其他大队干部也和身边的社员们说了这个事儿。
他们之前也是知道的,只是事儿没成,没往外说。连家里人都没念叨。
现在见苏青玉说了,也就没瞒着了。
社员们一方面感慨这些来劳改的老同志竟然还有这个本事和觉悟,另外一方面很好奇,“学知识就这么能干?”
苏青玉笑道,“学好了就能这么能干。”
好些社员们琢磨起来了。
这学知识原来这么厉害啊。要是自家娃子也能有这个本事,以后该有多大的出息啊,随便画个图啥的,就能让人家厂里当宝贝,那要去给厂里当工人,不就很容易吗?
苏青玉又当着大伙儿面提出让老知识分子们去食堂吃饭,给他们多节约时间画图,没准以后还能给队里创造更多贡献。
能给队里带来贡献的人,在社员们心里就不一样了。
这好处是集体的,也能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做了贡献了,就能得到好的待遇,这也是公认的道理。
加上他们还嘀咕着以后想让自己孩子们也跟着这些知识分子学本事,所以没人提出反对意见。
苏青玉笑道,“那就这么定了,对了,还有个事儿忘了说了,咱队里以后要装电话了,以后你们要是和外面的亲戚们联系,可就比以前方便多了。”
大队干部和社员们:“……”
第85章
装电话的事儿又让社员们多了聊天的谈资了。
最近队里好事太多,他们发现每天谈的事儿都能不重样了。特别是这次电话的事儿,看让大伙儿稀奇了。
电灯电话,楼上楼下。
这就是曾经流传的传说。
电是前两年刚通的,那会儿也是轰动了好久。这次更加神秘的电话,更让社员们向往了。
都议论着这电话的神奇之处,“老远都能说话,就是没见过。”
“咱整个公社也就公社办公室有呢,听说都是大干部们用的。我一次都没用过。”
“你用个屁,你城里也没亲戚啊。”
“那不也能打到别的公社吗?以后有啥事儿了,也不用走老远的路了。”
“听说很贵。”
“贵也要用一次。这辈子总得多点见识。你们说那些臭……咳咳,老师们会不会做电话啊?要是能教会咱队里娃子们学会做电话就好了,以后咱队里就光做电话,那日子也不会差。”
“肯定不会,那多难啊。不过能做机器就很厉害了。”
在队员们议论纷纷的时候,苏青玉也在和大队的社员们开会。
现在啥事儿都安排好了,队里的工作要重新安排了。
开荒的监工的事儿,就交给大队记分员苏小六来管。
安排人播种的时候,苏青玉几提议把老知识分子中的廖老师也加进去。“他是专业农学的。这批种子毕竟是新品种,他比我们更懂。这是最好的安排。”
经过之前邢教授他们改造机器带来的好处,队里已经不排斥这些老知识分子们了。也不在用臭老九这个称呼。
现在听到苏青玉安排这些人监督种地,也再没之前那样反对了。
苏青玉笑道,“开荒种良种的事儿安排好了,我得提另外一件事儿了。榨油厂之前也就一直说说,现在机器也定了,我就准备先把人给招起来了。”
“……”
大队干部们沉默了一下,“这么快?”
“不快了,人不到位,油厂开不起来。好些工作我们要提前安排。现在干啥都需要做计划,特别是油厂,咱没计划,都不知道要产多少油才行。所以我准备先接单子,按照单子做计划产油。”
大队干部们没开过场,不懂这些弯弯道道的。
他们就担心一件事儿,招工的话,队里劳动力又少了。本来弄机械回来就是为了多种地,现在开了厂子,又要招工了。这不就影响了之前的计划吗?
他们现在能站在这个角度考虑问题,一方面是自家人也安排了,再有岗位也不可能再占更多的了。也没那个脸面。二是现在也盼着大队发展好了,以后大家日子能过的更好。
苏青玉突然道,“油厂第一批工人,我准备从外面招知青同志。”
“……其他大队的知青?”
大队干部被她这决定弄蒙了。
虽然说他们觉得用自己队里人影响种地计划,但是听到请外人,还是有些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