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填房日常+番外(10)

作者:晨晓茉莉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穿越时空 种田文 宅斗 科举 主角:刘玉真、陈世文 ┃ 种田文、科举朝廷、宅斗 比起相公,我更喜欢他的女儿 立意:穿越古代后好好学习,努力生活,让自己和周围的人越变越好。刘玉真胎穿古代,虽然父死兄丧祖母还偏心,但亲娘视她为珍宝,精心教养无有不应,生活悠闲而自在。唯一的烦恼就是不知道外祖家的表哥好不好相处,毕竟外祖母和亲娘想将他们凑成一对。点击展开

刘玉真跟在陈世文身后,先向陈世文的父母陈礼忠和张氏敬了茶,奉上衣裳鞋袜,陈礼忠连声道好给了他们一人一个荷包,婆婆张氏则往她手里放了两支三凤尾步摇,这让几年前听大姐姐耻笑过这位婆婆吝啬作风的刘玉真略有些惊讶,但脸上却是一副羞涩模样,口称“母亲”。

她这一番动作均被在场的众人看在眼里,老太爷也暗点着头,觉得这个新孙媳妇的确是比先头的懂事,旁的不说表面功夫做好了。陈家从来不指望高门媳妇有多么勤快,本来娶进来就不是干活的,但也不能甩脸子把婆婆当做婆子使唤啊,不像样!

思及此陈老太爷轻咳了一声道:“你进了门就是我们陈家的人了,要和文哥儿好好过日子,他有了前程才是你的福气。”

刘玉真低着头,恭敬回道:“是,孙媳谨遵老太爷教诲。”

老太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好好,你们日子过好了就是孝顺了。”

两人低声应是。

给老太爷敬完茶,家里的长辈们便剩下二房和姑太太了,陈老太爷这一房人丁不甚兴旺,老一辈只剩下了老太爷,其他的都出了三服。小一辈则是大老爷陈礼忠,二老爷陈礼信,还有姑太太陈桂花。

陈礼信已过世多年,其妻戚氏白白胖胖的,声音爽朗瞧着很有些精明,喝了茶后给了她两个金戒指。

至于姑太太陈桂花,嫁到镇上如今家里开了个小酒楼,也是穿金戴银的富态得很。她的大女儿嫁到了隔壁县有孕在身这次没有来,剩下的二儿一女都尚未成亲。

嫡亲的长辈们拜完,便是张家五位舅舅四位舅母,还有一位舅母在家侍候老太太并没有来。舅家认完之后便轮到了隔房的长辈们,按照辈分一个个的拜过。

原本是要跪下磕头的,但陈世文如今有举人功名在身,见官都可不拜,刘玉真身为举人娘子在这乡下地方也没几人能受她的礼。

所以除了陈老太爷这个祖父和陈老大夫妇之外,二人一个作揖一个福身,长辈们也不太敢和一身气派,风姿卓然的两人唠嗑,这拜见亲戚长辈的程序很快走完了。

刘玉真送出去了两大箱子的衣裳鞋袜,收回来小半箱子的荷包、银簪子、银角子甚至还有铜板和大红麻布。

长辈的拜完剩下的小辈们都一一见过,陈家老大,也就是陈世文的嫡亲兄长陈世诚今年不过二十六岁,老实忠厚的模样但瞧着比陈世文老多了,身高也矮一些,穿着一袭蓝色绸缎长袍,呵呵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大嫂小张氏,是大太太张氏的娘家侄女,陈世文表姐,和陈世诚成亲七八年了但至今只有一个芙姐儿,今年七岁。

小张氏很是拘谨,刘玉真递出去的茶还没到呢就伸长手来接了,一下子喝了一大口险些呛到,连忙忍住给了她一对银步摇。

芙姐儿也很拘谨,胆子不大今早上一直被小张氏拴在身边一步都没放开,瞧见了刘玉真小声地喊了句:“三婶婶。”

陈家老二陈世方是二房独子,年二十五,其妻是镇上吴秀才的孙女吴氏,如今在吴秀才的书塾里读书,随了其母戚氏,略有些白胖。

二嫂吴氏瞧着是个聪明的妇人,戴了一副银头面和一双银手镯,脆生生地喊她三弟妹,和大嫂小张氏一样给了她一对银步摇。其独子宇哥儿和慧姐儿差不多大,调皮捣蛋到处跑来跑去,摔了也不哭,自个儿爬起来。

另外还有一个小姑陈荷花,今年十四岁尚未定下人家,长相清秀笑得很是腼腆。

芙姐儿、慧姐儿、宇哥儿、康哥儿这四个孩子便是陈家的曾孙辈了。

慧姐儿和康哥儿由张氏带在身边,刘玉真是认得这两个孩子的,在他们小时候刘玉珠经常带孩子回刘家,她一回来作为姐妹的刘玉真依礼就要去看看,一来二去见得多了对这两个孩子特别是年纪大些的慧姐儿并不陌生。

但今日,他们看到她却很是排斥,不肯开口喊一声娘,慧姐儿已经知事了,撅着嘴一声不出,而康哥儿则一个劲地躲在婆婆张氏身后,说急了竟然赖在地上打滚。

当时陈世文的脸就铁青的了,正要开口训斥却被刘玉真拦住了,她蹲下身子问慧姐儿,只说着府里的老太太和外祖母们都想着慧姐儿,小时候她还在老太太院子里抱过她,问她还记不记得老太太和外祖母。

大姐姐去时慧姐儿已经知事了,闻言迟疑着点头。

刘玉真松了口气,笑着搂过了她,说改日带她去见见老太太和外祖母,然后给了她一套虫草模样的首饰和一对荷包,再让桂枝端了绒花来。

慧姐儿三岁多刘玉珠便去了,此后便长在乡下祖母的身边,日常瞧着的无非是红头绳,灰布包头,连那银簪子都不多见,何等见过这么精巧的首饰?还是那蜻蜓蝴蝶的模样,绒花也是栩栩如生,顿时便移不开眼睛,刘玉真笑着从中挑了两支插在她的双丫髻中。

至于康哥儿,被大人们哄起来,刘玉真担心他再闹没有靠近,不远不近地站着给了他一套文房四宝,玩具是没有的,这个时候也不适合。小男孩胖嘟嘟的,躲在张氏的身后,悄悄探出头来瞧她。

第6章 同窗及回礼

认过了家里人后,陈世文领着她到前院见过了还没走的两位明山书院同窗好友,两位秀才都是从外县来的,路途遥远吃过早膳后便要启程了,不然便赶不上留宿的地方。

一个姓封是官宦之后,家中有长辈在外做官,留着短须一副斯文模样。一个姓刘是隔壁县城的,瞧着比陈世文小一两岁,乡绅出身,面容犹有稚气,算是书香门第。

两位秀才都是和善人,刘玉真与他们相互见过礼,他们分别给了家里准备的布料、头面首饰做见面礼,不很贵重但实用细致。

见过两位秀才回来后那些村里的亲眷们都回去了,一大家子和十几位舅家的亲戚移步到饭厅分男女坐下,段嬷嬷见状指挥着顾厨娘几个把碗筷摆好,热腾腾的粥水、巴掌大的菜肉包子、黄橙橙的蛋饼、清爽可口的小菜及酱菜摆了一桌子,每个小孩子跟前还摆了一碗蛋羹。

老太爷率先端起了碗,刘家讲究食不言寝不语,所以刘家日常的饭桌上都是比较安静的,如果不是长辈们开口没什么人说话。但陈家却不一样,农家出身没什么时间坐着喝茶聊天,有什么事情经常在饭桌上就说了,叽叽喳喳的热闹得很。

刘玉真给张氏夹了两筷子菜她就笑呵呵地让她坐下了,姑太太陈桂花羡慕道:“大嫂你可真有福气,文哥儿媳妇家世好、厨艺好还这么孝顺,你以后可有福了!”

戚氏也佯做酸溜溜的道:“大嫂一直很有福气,文哥儿出息又孝顺,娶的两个儿媳妇啊也孝顺得很!”

张氏笑得合不拢嘴,满屋子都听到了她的笑声。

刘玉真是新媳妇不好说话,只顾微低着头羞红了脸,小张氏也拘谨地没有开口,几位舅母只顾着埋头吃菜,一时间大房竟然没人接过话头。

在这个时候二房的吴氏笑盈盈地站了起来,伸筷子从摆成花一样的碟子里夹了一块蛋饼放到戚氏的碗里,笑道:“瞧我竟忘了侍奉娘用膳了,真真是该打,娘您尝尝这个蛋饼,也夸一夸我。”

戚氏的脸色摆不下去了,也笑出了后槽牙,道:“瞧瞧瞧瞧,这股子醋劲村头都闻到了,竟让人天天夸呢。”

一时,众人都笑了起来。

*************

吃过早膳之后,孩子们由长辈领走了,新婚夫妇二人回到房内得到了一点私人时间。陈世文柔声道:“今天累坏了吧,孩子们我让娘帮忙照看了,你先歇一歇,我去送送封兄及刘兄。”

刘玉真昨晚没有怎么睡,今早起得又早,早膳时都是强撑着的,的确很需要静静地歇一歇,不由得露出了一个笑容:“妾身知道了,晚些时候再去给爹娘问安。”

陈世文转身离去,桂枝很有眼力见地过来扶着她到塌上坐下,端来一叠豆团一叠白糖糕和一盏杏仁茶道:“姑娘您累坏了吧,顾厨娘刚做的糕点,刚才二太太和姑太太老是拿您打趣,我瞧着您都没吃什么。”

刘玉真端过温热可口的杏仁茶喝了一大口,又吃了几块糕点垫了垫肚子,道:“这糕点可还有?你刚才也听到了,姑爷的同窗要回去了,若这糕点还有便装几匣子给他们带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