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填房日常+番外(8)

作者:晨晓茉莉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穿越时空 种田文 宅斗 科举 主角:刘玉真、陈世文 ┃ 种田文、科举朝廷、宅斗 比起相公,我更喜欢他的女儿 立意:穿越古代后好好学习,努力生活,让自己和周围的人越变越好。刘玉真胎穿古代,虽然父死兄丧祖母还偏心,但亲娘视她为珍宝,精心教养无有不应,生活悠闲而自在。唯一的烦恼就是不知道外祖家的表哥好不好相处,毕竟外祖母和亲娘想将他们凑成一对。点击展开

刘玉真也笑了,“你倒是嘴甜。”

顾厨娘叫屈,“哎呦姑娘,这都是真心话啊,桂枝和春杏你们评评,是不是这个理?”

春杏掩嘴轻笑不说话,桂枝这会儿已经收拾完了,闻言笑骂道:“你这老货就会耍嘴皮子,还不快快去把火烧旺些把那蛋饼子做了,姑娘待会儿还要回去换敬茶的大衣裳呢,可耽误不得。”

“是是是,姑娘您站远些,很快就好。”顾厨娘让郭婆子把柴火拨旺了些,锅子烧热后舀上一勺香油淋下去,倒入调好的蛋糊,香气四溢,再拨弄两下一张饼子便出来了。顾厨娘夹着放置在盘里,不一会儿便做好了一摞。

刘玉真四下看完了,见没什么需要自己帮手的,想了想取过一个大碗,敲下几颗鸡蛋打匀,加温水过筛分成四碗,示意桂枝拿去蒸。

桂枝擦干净手,笑道:“姑娘,这是给几个孩子的吧,您做的鸡蛋羹最是鲜嫩,家里远哥儿爱吃得很呢。”

“小孩儿要多吃些有营养的。”刘玉真笑着回道。

晚秋时节果蔬繁多,又适逢昨日摆酒,厨房里剩菜剩肉都分送亲朋村邻了,但因家里还有客在,肉和鸡鸭倒是有剩,摸了盐用篮子吊在房梁上。

顾厨娘先头取了一块剁碎拌了包子馅,如今还剩下一些刘玉真也让切了拌了点粉放入一瓦罐粥里煮着,撒上葱花扑鼻的香。

半个时辰不到,桌子上便摆满了盘子大碗,清蒸的白灼的,凉拌的快炒的,通通都安排上,八个菜色各分了三份,样样不重。

************

清晨,太阳刚出了个头,陈家大房太太张氏就悉悉索索地抹黑爬起了。她昨晚翻来覆去一宿没睡,如今天刚亮便琢磨着时辰起来了,下床的时候黑灯瞎火的撞到了床沿的凳子上,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暗暗咒骂了两声。

“你这么早折腾些什么呢?”她这动静让陈家长子陈礼忠也跟着醒了,半撑起了身子嘟哝道。

张氏揉了两把膝盖,摸索着把衣服穿上,扶着桌沿坐下,回答道:“天还早着呢,当家的你再睡会,我去把早饭给做了。”

“早饭?”陈老大诧异道,“早饭不是老大家的和侄媳妇做吗?”

陈家是个农户人家,以前买不起下人,家务活都是各房媳妇们轮流做的,后来大儿媳妇和侄媳妇进门后早起做饭就交给她们俩了,做了婆婆的张氏好些年没早起了。

这个习惯在三儿子买回下人来之后都没有变,张氏不放心让他们管厨房怕他们偷吃,所以买来的一家下人当家的钱树被派去侍弄家禽田地,他婆娘钱家的就做些浆洗洒扫和砍柴打草等粗重活计,做饭还是儿媳妇们来。

如今张氏突然说要早起做饭,可把陈老大吓了一跳,不由得想到是不是家里头出了什么事……

没等他想明白张氏把梳子一扔急道:“哎呀当家的你怎么这么糊涂!刚吃完儿子的新婚酒你就忘了?!今儿是新媳妇入门的日子!先头那大刘氏嫁过来第二天睡得跟死猪似的没起来做早饭。”

“敬完茶全家人到饭厅一看就几匣子干巴巴的点心,一人就分了两块就着白水噎得慌!这事害我们大房被人耻笑,要不是儿子有了功名他们到现在都还笑着呢!”

张氏越说越来气,道:“这会儿她的这个亲妹妹小刘氏谁知道是个什么性子,我得趁着其他人没起来去悄没声息地把一大家子的早饭给做了,做得丰盛些好让他们看看我们大房也是能娶到贤妇的!”

“你那个妹妹和妹夫外甥们还有儿子的两个同窗里可是在家里睡下了的,要用了早饭再走,要是任她丢脸儿子后半辈子都要被人耻笑娶了个懒婆娘!”

提及先头的儿媳妇大刘氏,陈老大也是皱紧了眉头,头疼得好像昨晚不是喝了一坛子而是喝了一窖子一般,揉了揉额角苦笑道:“这不至于吧,儿子不是打探过了,这个性子好,在家里也勤快孝顺,再说了你上次去刘家参加她的及笄礼回来也说瞧着是个规矩的。”

张氏冷笑:“那大刘氏没嫁过来的时候也是人人夸孝顺呢!结果怎么着,新婚那两天就不说了,后头一桩桩一件件的哪家的媳妇能做得出来? ”

大刘氏……

陈老大重重地叹了口气,无话可说了。

张氏就着窗边洒落的朦胧日光摸出了两根银簪子,珍惜地插入发髻中,继续道:“总之我得赶紧去看看,这事也不好让老大家的去做,可不得我这个当娘的勤快些,当家的你继续眯一会儿,昨日闹腾得很你也累着了,敬茶的时辰还早着呢。”

说完便急冲冲地走了出去。

陈老大迎面躺着,翻来覆去的却也睡不着了,陈家祖上也曾显赫过,声字辈那会儿据说还出过一个朝廷三品大官,但那都是前朝的事了,那会儿陈家祖辈还没逃难过来,这坡下村都还没有呢,这真不真的也不知道。

在他的记忆里陈家祖辈都在坡下村的地里刨食,是本分的农户人家,他们这一支命不好,自祖爷爷那辈分出来后便一脉单传,直到这一辈才生了他们哥两,几辈子勤勤恳恳积攒下了八十亩田地。

按照爹的意思这辈子省吃俭用的定要凑够了百亩,这将来到了地下见祖宗都是抬头挺胸的。

为什么是一百亩呢?因为百年前当朝□□皇帝爷爷给男丁们分的就是一人一百亩,后来分家、灾荒、嫁娶看病等卖了些,如果能再买回来可不就光宗耀祖了?

谁料孙辈出了个文曲星!开始不过是爹瞧着他机灵花了二十枚鸡蛋送去村里一个老书生家里学认字,想着识几个字将来送到城里学门手艺不用在土里刨食。

谁知道这孩子过目不忘短短的两年便将老书生肚子里的墨水掏空了,每每让他大赞是我陈氏的麒麟儿,继续读下去定能考个秀才!

可秀才又哪里是好考的?笔墨纸砚还有束脩哪一个不要钱?这花费实在是太大,不说村里的这个一辈子没去过府城的老书生只看前面村头的那个头发发白的老童生,别说他们家就三十亩地,就是百亩都打不住啊!

可不让他读吧又不忍心,别人读几十遍都记不住的,他一遍就记住了,每天早上一边喂鸡一边背书,外出打个猪草也能背一篇文章,朗朗的一点停顿都没有。

村里多少人家羡慕他们老陈家出了个神童,回回见了都要夸一夸考一考的,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啊!

后来啊,后来遇到了一个秀才老爷,也说他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全家这才下定决心。就这么着,先送去镇上的书塾然后又遇到了大善人刘老太爷,入了他的眼带在跟前教导着十六岁就连中三元成了秀才!

恩同再造啊,刘老太爷对陈家的恩情比山都要高。

可这大刘氏……

哎!陈老大每每想起这个都会由衷地感叹,这老话里头说的低门娶媳高门嫁女,真他娘的说得太对了!这高门儿媳妇可不好处啊,轻不得重不得,老婆子多少次在屋里抹眼泪,好不容易这大刘氏因为一场风寒去了,又来了个小刘氏!

如今就只盼着这小刘氏是个好的,能待孙子好,帮衬着儿子,旁的也就不多求了。

作者有话要说:讲一讲文中这个“穿越”的事情,女主是胎穿,也就是在古代从小婴儿长到了十五岁

不要纠结她在现代是什么年纪,结婚与否(当然是没有),是否成熟老练,因为她现代的生活与古代并没有直接联系的。我很认真地回想十五年前我经历过的事情,很明显我只记得当时在读书,但是几年级?老师是谁?同桌是谁?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都要找出毕业照来好好回想一番才能想起一些。

这说明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

人们常说环境影响人的性格,现代的经历会让女主拥有一些现代女性的优秀品格,一些知识,但不会时时影响着她,她如今的性格也会受到古代环境的影响。

以上便是我对于“穿越(胎穿)”的理解。

第5章 陈家众人

张氏从房里出来,左右看了看见没人松了口气,轻手轻脚地穿过廊下来到了厨房,然后看到了一个黑乎乎的身影蹲在厨房门口抬头探脑的,吓了一跳。

“秀娘你在这里做什么?”

陈家的大儿媳妇张秀娘听到声音也吓了一跳,刚想起身但脚一麻差点一头栽倒在地上,连忙扶住了墙伸手揉着膝盖,小声道:“娘,新的三弟妹在里头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