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填房日常+番外(67)

作者:晨晓茉莉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穿越时空 种田文 宅斗 科举 主角:刘玉真、陈世文 ┃ 种田文、科举朝廷、宅斗 比起相公,我更喜欢他的女儿 立意:穿越古代后好好学习,努力生活,让自己和周围的人越变越好。刘玉真胎穿古代,虽然父死兄丧祖母还偏心,但亲娘视她为珍宝,精心教养无有不应,生活悠闲而自在。唯一的烦恼就是不知道外祖家的表哥好不好相处,毕竟外祖母和亲娘想将他们凑成一对。点击展开

“嗯,交给你我是放心的,那到时你与我同去,孩子们还小便不用去了。”他很快下了决定。

“我也要去吗?”刘玉真吃了一惊,反问道。

“自然,”陈世文回道:“你我夫妻一体,况且我的师长、同窗好友等你都尚未见过,我在帖子上写了携眷同往的,这回正好让你认一认人,日后我不在家里你若有事也可请他们帮忙。”

他过了一会儿又问,“你,不想去吗?”

并不是,只是她想的是陈世文去县城酒楼定个包厢,然后宴请一群男子,她不用露面的,毕竟这村里实在是太远了,坐车都要一两个时辰,实在不适合将宴席置在此处。

所以找个酒楼就很有必要了,她还想着要让人去刘府开的酒楼打声招呼,把顾厨娘派去一日呢。但如今他想要把她介绍进他的圈子,还有其他女眷那么这个方案便不行了。

她快速地思考了一下,回道:“既然有女眷,那就不能去酒楼了,夫君你的帖子送出去了吗?我在县城的进士坊里有一座三进宅子,不如就在那宅子里吧,屋子虽然没有人住但是一直都是有下人打理的。”

“也好,都听你的。”陈世文对这些并无多大意见。

“那你请了几人?那宅子里就几个看屋子的,我们得带些人过去。”刘玉真琢磨起了带去的人选,段嬷嬷和四个大丫鬟是必带的,小孩不去那么两个小丫鬟就不用去。

但这有这些人也不够,还得从别的地方借调,若出席的人在十人以上,那么侍候的得有二十人以上才行。

“夫子,付兄、赵秀才等七八人,再有会给县令、县丞、主簿几位大人递个帖子,不过他们不一定来。”陈世文一一数给她听。

这是把全县这么多年来的秀才都请了,再加上他的几位同窗,这些秀才人不多在家里时刘玉真也大致听说过,她们的太太往常也有到刘家拜寿的,刘玉真还见过其中几个。

但是县衙里的几位大人却是怠慢不得,她只见过主簿的太太,其余两位都没有见过,得让人回刘府与母亲商议一番,正好问母亲借些人手,刘玉真暗暗思索。

“对了,两位连襟钱秀才和周秀才也会到。”陈世文又提醒了一句。

“那就是二姐姐和四姐姐都要来了?”刘玉真惊喜地问,二姐姐她不太想见但是四姐姐还是想见的。

陈世文:“对。”

刘玉真:“那正好,四姐姐许是认识那些秀才娘子,你把四姐夫的帖子给了我吧,我让人给他们俩送去,正好与四姐姐说一说,那一日我要迎客,劳烦她替我在里头略做照应。”

“诸位秀才你可有请了人帮忙招待?”

陈世文想了一下,“寻常的就让钱贵招呼便行了,我如今是举人到底身份有别,你也是一样的,只有县中几位大人家的太太来了才需要你亲迎,其他的除非是亲近人家,不然就都让你身边的段嬷嬷去迎,如今这县城中,除了那几位太太,没有人的身份比你更高。”

所以,这就是妻凭夫贵?

这感觉真不赖。

******

陈世文想要宴请师长好友并举办全鱼宴的事在陈家泛起了几丝波澜,陈礼忠和张氏对此很兴奋。

张氏高兴地说:“家里的鱼新鲜,煮出来的鱼汤奶白奶白的,那鱼丸也是又鲜又脆还没骨头,好吃着呢,你多夸一夸,让那些秀才们都来买咱们家的鱼!”

陈礼忠也高兴得没边了,“爹待会便去打鱼,挑那些大的,你和你那些同窗好好喝两杯。”

打回来的鱼都比巴掌大,用水缸装着先运走了,陈世文和刘玉真也跟着一起前往。

自他们走后,小孩儿还好,但大人们确是一整天都心不在焉的,张氏第二天天还没亮就爬起来在屋子里转悠了。

被吵醒的陈老大问道:“你在这瞎转悠啥呢?”

“当家的,我,我睡不着,你说咱们家的鱼那些大人们真的会吃吗?真的会觉得好吃吗?会不会不喜欢啊?”

“怎么不吃?鱼肉也是肉啊,你生老大的时候我还去河里给你捞过鱼,下奶补着呢。”陈老大嘟哝着,在床上翻了个身子。

“你说,咱们儿媳妇怎么能想到这样好的主意呢?”张氏悄悄问:“幸好没听弟妹的,给咱老三娶了吴氏的娘家妹子,不然啊今天可怎么好,一家子都要去喝西北风!”

“这读的书多自然就聪明了,”陈礼忠又翻了个身子,“你没看咱们老三就比他两个兄弟聪明!”

“也是。”张氏想一想是这个道理,顿时就放心了,“哎,我这会啊就想着她能早日给老三生个儿子,如此就稳妥了。”

“你是没瞧见老三那在乎劲,他当年对那大的爱理不理,现在都肯让这小的丫鬟进书房了。”

张氏翻坐起身子,“当家的,你说这小刘氏进门也一个来月了,怎么还没有信啊?”

陈礼忠用被子蒙住了头,嘟哝道:“咱娘也是嫁进来两三年之后才生了我的,你当年也是进门第二年才怀了老大的,你急什么?”

这倒是,张氏又躺下去了,但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

婆婆是她的姑母,因为张家儿子多所以被山外头的陈家求娶,成亲后生了当家的、二叔和小姑,为陈家开枝散叶有大功,所以她也就嫁出来了。

后来的秀娘也是这样,但是秀娘……

“当家的,你说秀娘入门都七八年了,就生了芙姐儿这根独苗,我是不是得带她去拜拜菩萨啊?正好先头向菩萨许愿若这小刘氏是个好的我便添二两香油钱,再供个猪头。”

“正好把秀娘带去瞧瞧,这城南那边的城隍庙香火可灵了!”

“那谁谁谁家的就是去那儿求了根上上签,回来没几日便怀上了!”

“当家的,当家的?”张氏见半天没有回应扭头一看当家的竟睡着了,顿时一阵气,冲着被褥拍打了两下。

深夜里,张氏辗转反侧,熬红了眼眶无法入眠。

婆婆生了两个儿子,自己也生了两个儿子,张家的几个媳妇如今都生了八个儿子,这十里八乡的谁不说张家儿子多,张家女儿会生儿子,秀娘当年及笄的时候多少人求娶。

还是自己那什么眼珠子好看得到珠子,给老大聘了来。

但怎么秀娘进门这么多年竟没生个儿子出来?

老大是长孙,可得有儿子摔盆的,这到底是怎么了?

……

******

前院,陈家二房

戚氏就着油灯在糊鞋底,旁边是她的儿媳妇吴氏,婆媳二人一个糊鞋底一个纳鞋底忙得很,至于宇哥儿早就哄睡了。

一边糊戚氏一边问话:“你有没有觉着最近慧姐儿和康哥儿机灵了很多?这说话做事也很有模样了。”

吴氏一边做活一边答道:“是啊,因为三弟妹在教他们读书,所以才变了个人似的,娘您说咱们要不要把宇哥儿也送去啊?”

“宇哥儿吃了一阵子她说的这个水牛奶这骨头还真是长硬了,也不怎么摔跤了。”

戚氏摇头,“可拉倒吧,养孩子她是很有一手只这么些天两孩子就待她如亲娘一般了,但是教孩子一个妇道人家怎么行呢?”

“还好文哥儿立得住,只让她教慧姐儿,她就不是个好夫子,尽教些写写画画的,上回我还瞧见她教慧姐儿和康哥儿画竹子,就他们屋子前边那一小片,都不是正经念书,如何使得?”

“宇哥儿还是得像他三叔那样送去正经书塾,将来才有大出息!如今他三叔已经是举人老爷了,咱们的县令大人就是个举人老爷呢!”

“宇哥儿若是从小就和他三叔一样送去读书,将来没准也是个举人老爷!”

吴氏想了想觉得有理,“娘您说得是,媳妇险些想岔了。”

戚氏呵呵笑:“其实啊,你和小宝若是有个女儿,那送去学学也不碍事,教着认几个字还不用束脩,每天三顿点心呢,将来学成个才女也可以找个好人家,帮衬宇哥儿。”

“诶宇哥儿也五岁了你这肚子怎么还没动静啊?”戚氏直起腰,语重心长:“咱们二房就小宝一根独苗,娘就盼着你给咱们二房开枝散叶呢。”

这几年夫君陈世方一直在外读书,两人聚少离多能有什么好消息,吴氏低着头,不过一直这样也不是个办法,她仔细思索起来。

没多久,二房独子陈世方跌跌撞撞地进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