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填房日常+番外(45)

作者:晨晓茉莉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穿越时空 种田文 宅斗 科举 主角:刘玉真、陈世文 ┃ 种田文、科举朝廷、宅斗 比起相公,我更喜欢他的女儿 立意:穿越古代后好好学习,努力生活,让自己和周围的人越变越好。刘玉真胎穿古代,虽然父死兄丧祖母还偏心,但亲娘视她为珍宝,精心教养无有不应,生活悠闲而自在。唯一的烦恼就是不知道外祖家的表哥好不好相处,毕竟外祖母和亲娘想将他们凑成一对。点击展开

“是呢,婆婆和二婶也有些年纪了,身边有人侍奉着我们做晚辈的也安心,于是便算着买上两个机灵懂事的。我遣了段嬷嬷去办,另料理些事明日就该回来了。”刘玉真不明就里,问道:“怎么了?”

吴氏小小声,略紧张地问道:“那不知是个怎样的人?年岁如何?性情如何?”

刘玉真不是很理解她的意思,回道:“这我没瞧见也不知道,不过我吩咐她不要太小要正能干活的,十一二岁就很合适,这样的小丫头签个活契在家里帮衬个五六年正好到了年岁,放出去嫁娶也不耽误。”

为了不让婆婆张氏感到肉疼,她特地嘱咐了段嬷嬷要和牙婆说清楚,要那些每月不要银钱,满了岁数再一起发的。

这样的小丫鬟还是有,毕竟如今女子没有嫁妆是嫁不出去的,这出来做活一来给家里省些粮食,得笔卖身银子给兄弟娶媳妇。到了岁数自己穿着主家下发的粗布衣裳,提着主家赏的嫁妆回家嫁人。

做下人宽厚的主家也不会打骂,不愁吃喝养得比家里头的姐妹们都白嫩,到了年岁还有嫁妆,若是嘴甜又能干,还能学一门手艺,或针线或厨艺花木之类的,在乡下多的人是求娶。

所以每每到了冬季天冷或者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无论是官牙还是私牙,都有人拉了女儿去签了活契,待她们满了年岁再接回家婚配。

“小了好啊,”吴氏喜笑颜开,“小的机灵。”

刘玉真不明所以,见她不再说话也没有再问,正在此时,康哥儿蹬蹬冲进来抱着她的腿,仰着胖脸喊道:“姨姨,看灯!”其后跟着几个婶婶、伯娘、叔祖母一通喊的孩子。

“八叔祖母,十二叔祖母,十五叔祖母好,十五叔祖母康哥儿说你有一盏会转的灯?我们都想一观,不知可否?”

在族长家见过的一个叫做长桐的大孩子给她们几个作揖,这一群小孩里就他看着最为出众,不卑不亢,有一副大人样,不愧是族长家的玄重孙。

听陈世文说这孩子已经读完了蒙书,是个聪慧的,族长家预备着来年送到镇上的书塾。陈世文考中秀才后整个坡下村的读书氛围就浓厚了很多,但这么些年也只出了这个陈长桐。

“好孩子,这灯要夜里才好看呢,你们若是想现在看那得把屋子关严实。”桂枝和两个小丫鬟都在隔壁,刘玉真让春杏去给她们拿,“你过去帮着点上,小心火。”

孩子们欢呼,陈长桐稳重的小脸上也有了笑意,又作了个揖道:“谢谢十五叔祖母。”

春杏很快取了灯来,领着这一群孩子到了隔壁,之后隔壁就时不时传来欢呼声。

“那灯还会自己转啊?”小张氏咂舌,“这,这是神仙使的吗?”之前康哥儿就在饭桌上说过,但谁都没信,觉得就是提起来转两圈骗小娃娃罢了,现在见着了实物,这顿时就半信半疑了。

陈荷花想去瞧,于是说道:“不如我们去看看吧?”

几个年龄不一的女人不断地往外看。

刘玉真刚才已经去过一次,见过所有的孩子并让他们好好玩了,这会就不想去打扰,毕竟她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孩子,正想着要怎么拒绝呢,隔壁突然传来了惊呼声,然后伴随着孩子们的哭闹、大喊。

第31章

“怎, 怎么了?”小张氏有些六神无主, 举步就想往外走,“康哥儿在哭?我去瞧瞧。”

“快, 我们一起去瞧瞧。”刘玉真神情严肃, 打头走了出去推开隔壁关紧的门, 一进了门里头的声音就更大了,其中康哥儿还哇哇大哭, 被陈长桐和菊香拦着抱在怀里。

他嘴里喊着灯,伸手想要去打另一个穿着粗布蓝衣的黑瘦男孩,不过距离远,没打着, 这也让他哭得更伤心了。

女孩子们和其他几个胆小的远远避开, 躲在桂枝春杏等大丫鬟后头,脸色发白都有几分后怕。

刘玉真记得这着粗布蓝衣的黑瘦孩子叫做泽河,小名叫‘粪球’的, 和另一个小名‘狗蛋’的泽山是双胞胎兄弟,这两孩子的小名之前让她吃了一惊, 所以刚才见到人的时候不免多看了两眼, 印象深刻。

“这是怎么了?”小张氏蹲下身子抱住康哥儿, “快和伯娘说说怎么了?伯娘给你做主, 啊?”

不是最大但是是最稳重的陈长桐面有愧色, 低着头道:“都怪我, 没有看好叔叔们, 刚刚正看着灯, 好看得很叔叔们都想多看一会儿,多凑近一些,谁知竟吵了起来,粪球打了一把那灯,就,就掉地上烧着了!”

说着说着他也哽咽了,摸着泪道:“我,我,都怪我!”

“天!烧着了!”小张氏惊呼,“那么好的灯,居然烧着了!”

刘玉真也很是惊讶,但她不关心那灯就怕这群孩子出了事,忙问道:“火可灭了?可有伤着人?桂枝?桂枝?快去取了我那玉容膏来!”

桂枝虽然也被吓了一跳,但她到底年长些反应也快,第一时间指挥护住了孩子们,还让菊香把康哥拦着不让他去打那推倒了灯的孩子。这会儿见刘玉真来了,忙回道。

“姑娘,那灯倒在地上着了起来,春杏赶紧端了壶茶泼熄了,没伤着人,就是那灯是不能用了,所以康哥儿才哭得厉害。”

“那就好。”刘玉真松了口气,灯烧没了不要紧,再做就是了,只要孩子们没事就行,不然可是一桩麻烦。

许是知道了她的想法,康哥儿在小张氏怀里哭得越发伤心,嘴里不住地喊着,“灯,我的灯……”

“康哥儿乖,”刘玉真蹲下身子,将他抱了起来拍拍背脊,安慰道:“灯没了咱们再做,再做一盏,做两盏好不好?”

康哥儿一听,略止住了眼泪,断断续续地问道:“做两盏?灯?转,转?”

“对,做两盏会转的灯给康哥儿,”刘玉真用帕子给他擦拭着眼泪,柔声安慰道:“快别哭了,这就让人砍竹子去!”

康哥儿顿时就不哭了,咧开嘴笑:“灯!要做两盏灯!快,我们快去!”真是小娃娃,这么一会儿就破涕为笑了,还闹着要去砍竹子。

刘玉真转头看向其他孩子,柔声道:“真是对不住,让你们受惊了,我让人砍些竹来,下午就一起做灯吧。我教你们做走马灯,学不会的也不打紧,我作为长辈还没给见面礼呢,便送你们一人一盏灯。”

刚刚见识过走马灯的孩子们都欢呼起来,陈长桐也笑着 ,又礼貌地给她作揖,“谢谢十五叔祖母!”

在他的带领下,其他孩子们也喊出了参差不齐的“谢谢婶婶”“谢谢伯娘”之类的话语。

刚刚的担忧害怕和剑拔弩张顿时就缓和了,小孩子们也忘记了害怕,纷纷讨论起要做的灯笼来。

心大的说要做三盏、五盏,孝顺的说要带回家去给爹娘,还有的毫不关心,舔着手指头问能不能再吃一块糕。

这当然是可以的,刘玉真让人送来新的糕点,然后让桂枝去找了钱家的来。

钱家的许是被段嬷嬷暗示了厨房的差事,进来就笑容满面的,还要给她磕头,口中喊着:“给三奶奶请安!”

刘玉真忙笑道:“钱妈妈快起来,不必行此大礼,桂枝你去扶一扶钱妈妈。”

钱家的不等人扶就麻溜地起了,讨好地笑道:“不用扶,不用扶,这就起,这就起。”

刘玉真道:“钱妈妈,今日喊了你来,是我想着给孩子们做几盏灯笼,家里可有现成的竹子?若是没有你去喊你当家的现砍两棵竹来,对了这家里是有种竹的吧?”

“种了种了!”钱家的笑道:“这农忙时要用箩筐,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在后山种了竹呢,不但后山种了,家里的六十亩山地上也种了,月初那会我当家的才去砍了几棵,老太爷编的箩筐又密又好!”

“那就好,”刘玉真点头:“你便去和你当家的说一声,砍上两棵再把那竹片成竹篾 ,桂枝,取了那走马灯给钱妈妈瞧一瞧,那般大小的竹篾就成。”

“哎哎,”钱妈妈瞪大了眼睛看着桂枝拿过来的走马灯,感叹道:“天爷啊,康哥儿说它还会转呢,大伙儿听得都好奇得不行,如今可是见着了,只是,怎么成了这般模样了?”

桂枝笑道:“刚不小心摔地上蜡烛一歪可不就点着了,好在这骨架子还在,妈妈瞧仔细些,这玩意也不是什么稀罕的,待会姑娘就领着孩子们做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