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填房日常+番外(231)

作者:晨晓茉莉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穿越时空 种田文 宅斗 科举 主角:刘玉真、陈世文 ┃ 种田文、科举朝廷、宅斗 比起相公,我更喜欢他的女儿 立意:穿越古代后好好学习,努力生活,让自己和周围的人越变越好。刘玉真胎穿古代,虽然父死兄丧祖母还偏心,但亲娘视她为珍宝,精心教养无有不应,生活悠闲而自在。唯一的烦恼就是不知道外祖家的表哥好不好相处,毕竟外祖母和亲娘想将他们凑成一对。点击展开

至于陈荷花嫁的谭家倒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还是老实的做他们的地主。

只不过陈荷花嫁过去的第二年生了个女儿,后来就没有了动静。

谭家主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也不敢催促,今日这么多人济济一堂,有那没眼色的问起她就勾动嘴角答一句‘先开花后结果’。

还有二嫂吴氏的娘家吴家,他们家在镇上是开书塾的,这十几年都没有变。陈世文的二哥陈世方如今在里面担任夫子一职,专教小儿识字。他的独子宇哥儿和佑哥儿都在里头读书。如今二房一家都住在镇上,很少回村里来。

此外刘家和张家……

“刘老二就要不行了!”曾氏手里握着一杯茶,跟刘玉真随意地谈起,“他把刘家的庄子输了好些,老太太对这个儿子是失望透了。”

“偏偏他还不知悔改,如今是无赌不欢,不仅如此上回他在府城的外室还抱着孩子找上门来。那女的说两人是换了庚帖、拜过天地的,是正正经经的二房,把那小王氏气吐了血。”

刘玉真剥着核桃的手一顿,然后一使劲,啪的一声那核桃裂成了两半。

“母亲,陈世文跟我说想把他爹娘接过去和我们一起住,这里的事了了之后,您要不要也一块儿去?”

“瑾哥儿和瑜哥儿两个如今顽皮得很,上回还在学堂里捉弄起夫子来,可把我气得够呛,险些就拿鸡毛掸子打一顿了。”

曾氏不赞同地皱眉,整张脸都鲜活起来,“他们还小呢,慢慢教就是了,你怎么还动起手来了?你小的时候我和你爹可从来没打过你分毫。”

“他们皮着呢!”刘玉真抱怨,“你女婿在衙门里头也越来越忙,一些小事我也不想扰了他。”

“是这个理,”曾氏赞同地点头,“他是做大事的人,家里的事你要多担待些,上回你信里说去年他被上官评了个‘甲’?”

“这个好,若三年都是甲那他就能升一级,再往上他就是,”曾氏屈指一算,“就是五品了吧?”

“是的,再往上就是五品了。”刘玉真点头,把剥好的核桃放在曾氏面前的小碟子里,“不过他说还会在越城待几年,不会那么快走。”

“娘,他如今一门心思都在那些新稻种和衙门事务里头,一天到晚的也不知道在忙着什么,我有时候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您就行行好,跟我一道去吧,越城近海,时不时的就能捞些大海鱼上来,味儿还不错。我们在那边还置了庄子,养了满池子的莲花,天热了或是冷了都到城外去住一阵子,您若跟我回去没过多久就有莲藕吃了。”

“这么多年了,你呀,还是尽顾着吃。”曾氏摇头笑着,没说去也没说不去。

第177章

从母亲的住处出来之后, 刘玉真他们又去了刘家拜见老太太。不过这回刘大太太曾氏却托病,没有和他们一块儿去。

到了刘家之后,刘家大爷刘延铮和大奶奶颜氏, 二爷刘延镇和二奶奶罗氏亲自到大门迎接, 然后领着他们往寿安堂走去。

颜氏的脸上涂着雪白的一层粉,一边走着一边和刘玉真小声道:“五妹妹回来得巧,老太太和母亲前几日病了如今尚未大好,她们两个看到你和陈大人定高兴得很,不知你们这次回来要住多久?”

刘玉真直视着前方的路,听到颜氏的话便道:“昨日听你说老太太病了,我们担心得很, 本应该马上就来的。只是那样的不巧陈家的亲戚都去了家里,我们脱不开身。”

“老太太的病要不要紧,大夫怎么说?”

颜氏一顿,答道:“老毛病了, 大夫说要好生将养着,切莫动气。”

“这样啊,那正好我带了两支上好的人参和一些药材,回头我再打发人送些来,老太太的身子要紧, 劳你们多费心了。”刘玉真稍提裙摆, 跨过一道门槛。

“那就多谢五妹妹了。”颜氏听到刘玉真这话只带了老太太没有半点提到小王氏,所以略有些失望, 她暗暗叹息一声,走前一步给打起了帘子,“五妹妹请。”

刘老太太在床上坐直,衣裳妥帖梳妆整齐, 除了脸色有些苍白外看不出她是个病人。但和一年多前相比她瘦了好多,精神也不太好,脸颊和手都能看得到皮肉底下的骨头了。

但垂着眼看过来的目光依旧犀利。

“给老太太请安——”

“不必多礼,快坐下吧。”老太太中气虽有些不足但声音依旧清晰,她朝几个孩子招了招手,语气和蔼地说道:“一年多没见他们几个又长高了吧,过来让曾祖母好好瞧瞧。”

几个孩子看了看爹娘,齐齐走了过去,“曾外祖母——”

“诶!”老太太呵呵笑着,把他们几个看了一遍然后拉着康哥儿的手朝身边的嬷嬷道:“你瞧,康哥儿和远哥儿像不像?”

“这鼻子和这耳朵是一模一样,哎远哥儿从学堂回来没有?若是没有回来就让人去接一接,他们表兄弟也好久没见了,要好生亲近亲近才是。”

“已经让人去接了,”颜色接过话头。

“孙女婿你也好一阵子没见过远哥儿了吧,”老太太对正和刘延铮以及刘延镇说话的陈世文道:“我们远哥儿如今在县学里头读书,还拜了肖教谕为师,肖教谕说他明年就能下场了。”

“肖教谕……”陈世文稍一回想便想起了肖教谕是谁,他当年中举之后在县城里宴请同窗友人,这个肖教谕就来了,不仅来了还想让自己的小儿子拜他为师。不过被陈世文以要专心科举为由婉拒了,没想到如今他竟收了远哥儿做弟子。

“那不知孙秀才如何了?”陈世文问道。

“孙秀才还在家里,教小儿开蒙,”刘延铮脸带笑意,“都是孙秀才的精心教导,远哥儿才能被肖教谕看中,正好如今家里的几个孩子也到了开蒙的时候,这一事不劳二主,便都托给他了。”

“原来如此。”陈世文了然地点头。

见长辈们的谈话告一段多,早就好奇的康哥儿没忍住问道:“远表哥明年也要考秀才吗?”

“对,和你一起考。”陈世文笑道。

刘家众人这才知道康哥儿竟然也是明年考秀才,顿时是又惊又喜。

“康哥儿你也要考秀才了?”

“你今年不过十三岁,哪怕是明年也才十四,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

正说着,门外大步走进来一个青葱少年,人还没到但惊喜的声音已经传了进来,“康表弟也要考秀才?那我可有伴了!”

他进来后先给众人问安,然后才有些拘谨地望着陈世文,“姑父,康表弟考完秀才之后也是要去明山书院读书吗?”

明山书院,是陈世文当年考中秀才后读的书院,上一任山长就是徐老大人,所以这座书院在整个南越省是名声显赫,众书生无不神往。陈世文此前答应过只要远哥儿能考中秀才,便荐他到书院读书。

而身为陈世文儿子的康哥儿,得到一张荐书自然也不难,所以远哥儿才有此一问。

却没想他崇拜的,觉得无所不能的姑父陈世文却摇了摇头,“不,康哥儿不会去明山书院。”

“为何?”远哥儿不解地问道,在他的眼里,明山书院就是最好的,县学里的所有人都想去,就连自己的师父肖教谕都想请姑父写一封荐书给他的小儿子呢。今天他去告假的时候,听到姑父回来了他高兴得很,还说要上门拜访。

不过没等陈世文回答,康哥儿便高兴道:“爹说如果我考中了秀才,那就试试去考举人。若能考中自是最好的,如此便能入国子监。若不中也不要紧,京城有比明山书院更好的书院!”

国子监……

众人顿时说不出话来。

那可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圣地,哪怕入不了国子监那京城其他能人辈出的书院也比远在南边,如今已没一个大儒坐镇的明山书院要好。

老太太看着这两个年岁不一,但身量相仿的曾孙,暗暗叹息一声,她对着远哥儿道:“远哥儿,你姑父可是状元,他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你要向他好好讨教。”看到远哥儿应下后她对陈世文道:“县试和府试要等明年才考,康哥儿这些日子可是要在家里住着?”

见陈世文点头她有些担忧地问道:“那他的功课怎么办?这半年是很要紧的吧,要不把康哥儿送到县学里头去?正好远哥儿也在,也可请肖教谕照应一二,兄弟两个齐头并进。”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