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填房日常+番外(225)

作者:晨晓茉莉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穿越时空 种田文 宅斗 科举 主角:刘玉真、陈世文 ┃ 种田文、科举朝廷、宅斗 比起相公,我更喜欢他的女儿 立意:穿越古代后好好学习,努力生活,让自己和周围的人越变越好。刘玉真胎穿古代,虽然父死兄丧祖母还偏心,但亲娘视她为珍宝,精心教养无有不应,生活悠闲而自在。唯一的烦恼就是不知道外祖家的表哥好不好相处,毕竟外祖母和亲娘想将他们凑成一对。点击展开

“怎么我们送去的银子他们都不收啊,不然也不用费这个心思找到陈家这里来了。”她说着说着忍不住往外头望去,“哎,我这外甥女也是的,怎么还不派人来接?这马车里热得很。”

点检太太看傻子一样看着她,闭目不说话了,果然没过多久屋子里又匆匆出来了几个人,不过这一回就不是刚刚见过的钱妈妈了,而是一个眼生的婆子带着两个粗使丫鬟。

她快步上前,用一口带着越城口音的官话道:“两位太太恕罪,家里太太和姑娘都不得空闲,实在没法招待。所以钱管事便吩咐了老奴给两位端些冰盆来,这天热得很,给二位凉快凉快。”

王三太太愣住了,脸色通红满肚子的话再说不出来。

点检太太也是脸色铁青,狠狠地瞪了王三太太一眼,手一松放下车窗帘,“我们走!”

桂枝见她们走了,赏了那婆子一把钱然后就回去和刘玉真禀告了。

“太太,她们是来求您办事的,听说您受了暑气还想进来探病呢,还说您不在,见姑娘也是一样的。”

慧姐儿诧异道:“见我?见我做什么?”

“许是想着你年纪轻轻,她们说什么都会应下吧,也不想想贪污受贿这种事,岂是找人说情就能免了的。”刘玉真放下手里的书,“好了,不用再想她们。瑜哥儿你来,刚刚你这里背错了一个字……”

城外的日子凉快得很,也安静得很,陈世文在家里很少说起衙门里头的事。

所以等他们一家搬回去的时候刘玉真才知道市舶司这事闹得有些大,除了陈世文曾提及的点检外,市舶司的官员都换了大半,许多人上一刻还是老爷太太,下一刻就被压入大牢,进而抄家问罪。

就连知府衙门这边也不例外,短短两个月,等她再次出门赴宴的时候,遇到的许多太太、奶奶们,就都是新面孔。

不过这一个倒是例外,刘玉真有些惊讶地看着陆太太。之前曾和陈家一起返乡,还向慧姐儿提过亲的陆家,竟然也到越城来了。

陆太太看到刘玉真倒是没有感到惊讶,她比上次两人见面的时候老了许多,看向刘玉真的目光里也多了许多别的东西。

“陈太太……”

作者有话要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出自《中庸》

解释一下之前断更的事情,因为工作太忙,然后影响到了生活,后来跟家里人商量了一下辞职了。

所以上周压力也比较大,打开电脑脑袋空空……

准备休息一段时间,把这篇文写完,鉴于我之前说到更新会因为各种原因没办法实现,这次就不说了,写完就发。

还有几万字就完结了,后面我会大修一下,再写番外。感谢在2020-09-13 23:26:26~2020-09-20 23:48:0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池池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72章

“陆太太。”刘玉真朝她点点头, 她们两个虽然相处不睦,并且陆大人和陈世文走的也不是同一条路。

但两家只是不再来往,并没有结仇, 所以如今在这里碰见了, 刘玉真也不会摆脸色给她看。只是神色淡淡,并不热情。陆太太也是如此, 两个人相互打过招呼之后就分开了。

看着陆太太带着两个十七八岁的儿媳妇走到另一边坐下, 刘玉真收回目光, 和别的官太太们交谈起来。

“陈太太认识陆太太?”肖大太太见她往那边望了几眼,含笑问道。

刘玉真答道:“在京城的时候见过几回, 陆大人与我家老爷是同年,刚刚我看见陆太太时还惊讶了一会儿, 真没想到会在这遥远的越城再遇上。”

“原来是这样,前阵子听说新来的知县是从京城那边过来的, 我便想着或许你们认得,没想到真这样的巧。”肖大太太端起茶盏饮了一口,然后指着几个生面孔道:“你前阵子没回来不知道,那位是新的主簿太太、对了穿红衣裳的那位是新来的学政夫人……”

肖大太太今日殷勤过头了,刘玉真一边顺着她的指点认人,一边暗暗思索。

往日里她虽然也很和善, 但到底自持本地大族嫡女以及四品知府家长媳的身份, 从不会这般细致地解说,这可不像是她的风格。

不过今日热情的不止她一个,没过多久肖大太太刚刚提及的新任主簿太太、县丞太太就被教谕太太等人领着,主动上前来和刘玉真打招呼,个个都是一副笑盈盈的和善模样。

一番应酬过后,一直提着心的刘玉真在马车上揉了揉腰, 斜靠在陈世文肩上。

“你猜我今日见到了谁?”她拉着他的手,半抬起头问道。

陈世文是下衙后顺道来接她回去的,所以并不知道今日赴宴的都是些什么人,听到她这么一问便问道:“是谁?可是我们之前认识的?”

“没错,”刘玉真点头,“是陆太太和她的两个儿媳妇,陆太太你知道吧,就是你那同窗师兄家里的太太。陆大人来这里做县令,她也跟着来了。真是没想到,她以前可是一直都说京城好的,我今日看见她还吓了一跳呢。”

“对了,陆大人怎么变成县令了?我记得你说过越城因为有知府衙门在,所以此地的县令是从七品的。”

刘玉真很是不解,“这陆大人做官怎么越做越回去了?”

这个陈世文倒是知道,“是因为京城的风向不太好,御史上蹿下跳,他因为宠妾灭妻被御史弹劾了,所以才被贬到此处。”

“京城的风向不好,你说的可是太子和荣王两个?”刘玉真坐直了身子,好奇地问道:“他们又因为什么事情争起来了?你这师兄虽然是荣王那边的,但应该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不可能是因为他吧?”

也难怪刘玉真好奇,每个朝代之中,皇位的归属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事,大家明面上不敢说,但私底下对哪位皇子继位是猜测了七八百回了。

面对刘玉真的疑问,陈世文想了想,声音放得有点低,“……今年的邸报上,太子还未在上头出现过,反倒是荣王府内的小郡王出生,被陛下夸赞,宫里还厚赏了荣王妃。”

“所以有些人心惶惶,”他叹息道:“去年也有三回,但今年已经过半却……”

“最要紧的是东宫子嗣艰难,只立住了一个长子,后面生的两个都夭折了,不但坊间议论纷纷,朝堂上也有不好的传言,可笑的是我离得这么远都听到了。”

“但荣王这头却是相反,此消彼长之下,陛下的态度也暧昧得很,周大人写信给我的时候,是惴惴不安呐。”

“二舅上回寄来的信还说东宫皇孙年初时病了一场,有些不好。徐家四处求神拜佛,搜罗名医,徐老大人也有一阵子闭门谢客,直到花开之后才平稳了。他们也是好一阵担心,那一阵子京城附近的寺庙不管大小,都香火旺盛。”

“这我知道,”刘玉真也放低了声量,“外祖母给我的信里有说过,她老人家去求签的时候还遇上了徐家的人呢。他们又是上香又是做法事,声势浩大。”

“我以前出门时听人提起过,荣王还是皇子的时候便有了两个儿子,还都是嫡子,当时好多人都羡慕荣王妃呢,如今这是第三个了吧?”

“对,不过这个是侧妃所出,”陈世文道:“宫里为此厚赏荣王妃,所以二舅才说如今京城浮躁得很。你可还记得周大人?他一个从六品的小官也有人拉拢。如今正思量着要不要外放避避风头,不过如今吏部并没有什么好缺,他也头疼得很。”

“那我们岂不是出来得对了?你如今还是太子那一派的吧,如果还在京城的话恐怕被弹劾的人里面也有你一个。”刘玉真望着他笑道。

“我有何能被弹劾的?”陈世文将脸凑近她,“难不成弹劾我惧内?”

刘玉真脸色一红,轻轻拧了他一下,“我和你说正事呢,这件事对我们会不会有影响啊?”

她暗示道:“万一将来荣王……”荣王上位,他们这种归在太子座下的肯定要被清算。

“不至于此,”陈世文对于未来还是有信心的,“你不用太担心,太子的废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况且除了子嗣之外,太子并无不是之处。等市舶司这一事了了之后,每年上缴的银两估计有百万两,荣王再想要与殿下相较,就更难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