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填房日常+番外(172)

作者:晨晓茉莉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穿越时空 种田文 宅斗 科举 主角:刘玉真、陈世文 ┃ 种田文、科举朝廷、宅斗 比起相公,我更喜欢他的女儿 立意:穿越古代后好好学习,努力生活,让自己和周围的人越变越好。刘玉真胎穿古代,虽然父死兄丧祖母还偏心,但亲娘视她为珍宝,精心教养无有不应,生活悠闲而自在。唯一的烦恼就是不知道外祖家的表哥好不好相处,毕竟外祖母和亲娘想将他们凑成一对。点击展开

“何止是认识,”曾二舅好笑着摇头,“你忘了曾家附近就那一处书塾?我小时候也是在那儿上的学,还挨过廖夫子的板子呢,他打人疼得很。”

“二舅老爷您也被廖夫子打过吗?”一旁的康哥儿略有些好奇地问道。

“京城的夫子也打人吗?”旁边同样接受考较的刘家长孙远哥儿也好奇地问。

在旁边站着的曾四郎早就听祖母提起过这件事了,连忙侧过身子,偷偷笑了。

“咳咳咳,”意识到自己失言,曾二舅转移话题,对着陈世文道:“文博啊,康哥儿如今也有七岁了吧。”

陈世文的脸上也有几分笑意,回答道:“二舅您猜得不错,康哥儿的确已经七岁了。”

“那这字就要练起来了,免得下场的时候写不出一手好字来,正好我这有一本字帖。”曾二舅吩咐儿子,“四郎,你去将我那字帖取来,给康哥儿做见面礼。”

他略有些得意道:“这字帖是如今的国子监祭酒柳大人写的,我当年就是凭着这手字被点了二甲,若是没有这手字,那可就得名落孙山了。”

旁边安静听着的刘延铮眼前一亮,看了看个头比康哥儿还要高的远哥儿,再看了看曾二舅欲言又止。

今日曾二舅考较了两个孩子,对康哥儿赞誉有加,但远哥儿却只点了点头,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怎么使得?”陈世文没有注意刘延铮的表情,他惊讶道:“柳大人是大书法家,他的字帖名贵得很,这样的东西二舅您还是留给四郎吧。”

“三郎和四郎是练得不肯再练了,”曾二舅笑着摇头,“你瞧,我说要送给康哥儿,他高兴得很呢。”

果然,曾四郎一听父亲这么说就兴致勃勃地拉着康哥儿,说要带他去挑,没有半点不情愿的模样。

第122章

见状,陈世文只得答应下来, 对着康哥儿道:“快谢过二舅爷, 这柳大人的字帖难得得很, 可比你爹我收藏的好多了, 要好好珍惜。”

康哥儿见爹点头,顿时高兴地朝曾二舅行礼,“多谢二舅爷,我定会好好学的!”

“好好好,”曾二舅点头笑道:“我就等着你金榜题名了。”

看着几个孩子蹦跳着远去, 曾二舅转身坐下,跟在自己家里一样招呼下人给他换茶。

刘延铮见状也凑上前去,有些紧张又有些期待地问道:“曾二舅, 敢问我儿远哥儿如何?他已通读四书五经, 诗也做得好, 家里的先生说来年他就可以下场一试了。”

曾二舅是来给妹妹过继孙子撑腰的, 如今事情进展顺利, 自然没有必要枉做恶人,于是道:“童生试只需熟读四书,再会对对子或作诗,无需钻研杂学, 令郎或可一试。”

刘延铮大喜过望,亲自给他端了杯茶, “借您吉言, 若是远哥儿也如您和妹夫一般能考个进士, 那小侄此生再无所求了。”

二老爷原本在一旁远远的坐着,有些沉默,如今听到曾二舅这样说顿时坐起身子,“真的吗?”

“家父在世时便希望家中后嗣能有人考中进士,原本大哥是有这个希望的,大侄子也是天资聪颖,奈何两个人都……”他看着曾二舅,摇头叹息道:“如果远哥儿能得中,那也可告慰家父的在天之灵了。”

曾二舅沉默了,半响道:“但愿如此。”

……

“娘,您定下日子就遣人来告诉我,可莫忘了。”刘玉真挽着曾氏的手,边走边不放心地叮嘱。

“知道了,”曾氏笑盈盈的,没有一点不耐烦,“等你二舅和那些族老们商量好日子就派人去告诉你,这点小事你娘我还忘不了,你这都来来去去唠叨好几回了,你也不嫌烦。”

被亲娘抱怨唠叨的刘玉真摇了摇曾氏的手臂,“我哪儿唠叨了,我这是不放心您,担心您吃了亏去。”

“放心,你二舅在呢。”曾氏拍拍女儿的手,凑近了她小声说道:“他还带了几十个健壮的家丁和亲随,吃不了亏。”

刘玉真愣住了,也凑近了曾氏小声问道:“二舅,他带了几十个家丁来?”陈世文和她从京城回来的时候也带了家丁,不过也就两个,说是家丁其实做的都是赶车及抬行礼这些丫鬟婆子们不方便干的活,出门带几十个家丁那是从来没想过的。

一来是如今海晏河清没有这个必要,二来也太过铺张了些,毕竟穷家富路,食宿、船票等等都要钱,一个大活人又不能塞行李箱里,自然是能少则少。

没想到二舅竟带了几十个人出门,这魄力让人汗颜。

不过过了一会儿,刘玉真反应过来不禁疑惑地问道:“二舅这是把家里的家丁都带来了吗?我记得外祖母家里也就不到三十个家丁。”

“哪跟哪呀,”曾氏叹息,“都是他自己的人,你二舅啊有几分江湖义气,年轻那会儿还学人离家出走,那些人就是这么认识的,都跟了他十几年了这次一并都带了来。”

“离家出走?!”刘玉真惊呆了,想不到现在留起山羊胡子一股子书生气的二舅竟有这样的往事,令人震惊。

相比刘玉真的惊讶,曾氏反应平平,她道:“都是以前的事了,不提也罢,他回来的时候险些被你外祖母打断腿,好在自那次之后他就洗心革面了,没几年就考中了举人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母女两个边走边说,到了正房堂屋的时候正巧遇上了带着慧姐儿的二太太。不知是因为什么缘故,二太太沉着一张脸,而慧姐儿则眼眶微红,一副刚刚哭过的模样。

两人的身后丫鬟婆子浩浩汤汤地跟了七八个,颇为壮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慧姐儿身后一个身着粉色衣裙的丫鬟,她微低着头,露出的半边脸颊高高肿起,正是伺候慧姐儿的梅香,不知是被谁打了这么一巴掌。

这是出了什么事?

刘玉真皱眉,但这样的场合也不好深究,只能用完膳之后再说了,便道:“慧姐儿快过来,刚刚还和母亲说起呢,你在京城的几个手帕交给你写了信,玉姐儿还托她老人家给你带了礼。”

慧姐儿一听,举步欲往刘玉真身边走去却被二太太拉住了,她冷笑道:“我们的五姑奶奶,莫要如此惺惺作态。”

“打量谁不知道呢,你这个后娘做得是一点都不上心,什么慧姐儿在京城的手帕交,也不知道是哪儿来的阿猫阿狗,怕是专门引了来带坏我的慧姐儿的吧。”

“我刚刚都问得清楚明白了,这么几年你只让慧姐儿读书,女儿家最要紧的管家理事、女红易牙等那是半点也未教。这也就罢了,”她愤愤道:“你找的那什么闺学,竟然教慧姐儿读四书五经!”

“那是女孩儿该学的吗?!”

“《女则》《女训》慧姐儿如今是一点都不知道,等将来议亲的时候人家一听说慧姐儿学的是男人的玩意儿,贤良淑德半点不通,哪还有人家上门求娶?”

“你这是想害了我的慧姐儿啊!”这一席话二太太是说得抑扬顿挫,激动万分,唾沫星子都飞出来了。

慧姐儿也很激动,挣脱了她的手跑到刘玉真这边,大声反驳道:“外祖母,母亲没有您说的这般,我在闺学里头也过得很好,夫子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才,才不是您想的这样!”

刘玉真:“……”她拍了拍慧姐儿的肩膀,都要被二太太这不分青红皂白的话气笑了。

虽说那些女孩儿的祖父、父亲等最高不过是五六品,但也是正经的官宦之后,慧姐儿在那念书时若不是有曾家的关系,不说能不能进去即使进去了怕也是要受排挤的。

这样人家的女孩儿竟然被她说成是阿猫阿狗,也不想想她自己的身份,王家祖祖辈辈一个读书人都没有。

还有那‘害人’的闺学?

那就更扯了。

这些年但凡从那闺学里结业的女孩儿,聪慧明理心中自有一杆秤,思维方式接人待物等都大有不同,多少人家求娶。要不是那女夫子志不在此,又懒散度日,恐怕闺学里就不只是如今那几个女孩儿了。

话不投机半句多,尤其是这样指名道姓骂她的话,刘玉真若是忍了那往后也不必回刘府来了,因为没那个脸。

“二太太,”刘玉真不客气地回敬道:“慧姐儿来往的这些女孩儿,家中长辈皆有品阶在身,您说话要客气些。至于您说的那闺学就更不得了了,那女夫子连侯夫人都教导过的,四书五经既然能教导男子科举做官治理天下,难道还教不好女子管一个家?”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