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填房日常+番外(152)

作者:晨晓茉莉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穿越时空 种田文 宅斗 科举 主角:刘玉真、陈世文 ┃ 种田文、科举朝廷、宅斗 比起相公,我更喜欢他的女儿 立意:穿越古代后好好学习,努力生活,让自己和周围的人越变越好。刘玉真胎穿古代,虽然父死兄丧祖母还偏心,但亲娘视她为珍宝,精心教养无有不应,生活悠闲而自在。唯一的烦恼就是不知道外祖家的表哥好不好相处,毕竟外祖母和亲娘想将他们凑成一对。点击展开

恩荣宴后,陈世文被授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领回来了官服、官帽和三十两的牌坊银。

“这银子是修牌坊用的,”陈世文郑重地将银子递给她,嘱咐道:“你单独放好,莫要丢失了。”

刘玉真的手从她的赦命服上抬起,接过这五两一个的官银,翻看了两下道:“这银子比平日里见到的官银要好看些。”

“因为是赏银的缘故吗?”

陈世文并不在意这些,随口答道:“或许吧,此番我有一个月的假期可以返乡,你可想好了何时启程?”

路上耽误的行程不算,新科进士们有一个月的探亲假,这刘玉真早就知道了,也做了妥当安排。

她让丫鬟把他的官服和她的赦命服收好,而后坐在了陈世文身侧,道:“我已让钱贵定好船票了,五日后启程,此番我们六个人一块儿回去,家里的下人也带一些。”

“母亲说过继的事情已有眉目,她就先不回,过些日子再说。”

“至于京城这边,钱贵和桂枝留下,他们的孩子年岁尚小离不得人,李三及春杏则跟我们回去,还有几个家丁、丫鬟们。”

“至于奶娘,两个孩子也大了,如今不需要吃奶,我准备让她们回去了,平时就让春杏和丫鬟们照应着。”

“你觉得如何?”

陈世文疑惑,“孩子们才两岁,现在是不是太早了些?”

“不早了,”刘玉真一边剥着杏仁一边解释,“此番一去便是三个月,她们有家有室必不能跟随,而三个月后回来,孩子忘性大估计都把奶娘忘了。”

“再说了,”她看着陈世文,取了一颗杏仁递到他的嘴边,打趣道:“一个奶娘一月便是二两月钱,一年便是二十四两,两个则是四十八两,再加上其他的下人们,一个月得花三十多两银,你就不心疼啊?”

陈世文不喜欢吃杏仁,往后躲了下没避开,只得张嘴含住,嚼了嚼问她,“那便依你吧,我们家里头如今还有多少银钱?”

刘玉真看他苦着个脸,又笑着给他喂了两颗,才让人拿来了账册,“家里这两年陆陆续续买了一百多亩地,虽然离京城有两日的路程,但冯大管得好,收了胡菜种麦子,往年不如何但今年他说还行。”

“再加上这两年家里托人送来的,如今还剩下五百多两银子。”

陈世文心中有数了,“此番朝廷也发了笔路银,共有三百两,我明日让钱贵去取了给你,你再让人采买些家里人能用得上的物事。”

刘玉真白他一眼,“这哪用得着你说,我都处理妥当了,给长辈们备了些养生的药材,那野山参还是过年那会儿表姐从北边让人送来的,我后来又给她去了信,请她帮忙多买了些,还有那毛皮、料子、首饰等等。”

“四妹妹就要出嫁了,我还给她准备了添妆,要等你说啊,黄花菜都凉了。”

陈世文一愣,笑望着她,“真贤妻也。”

……

京城的两人商量着回乡事宜,远在南越省的陈家也如心有灵犀般,也在议论此事。

两年多的时间里,张氏不但身子发福,头发也略有些发白。

这一日,她早起给各路神佛、菩萨、祖宗等上过香之后又拜了拜,小声道:“佛祖、神仙、菩萨和祖宗们。”

“我们家老三啊近些日子就要考那什么殿试了,是在皇帝老爷跟前做文章呢,你们要保佑他顺顺利利的。”

“还有我那两个还没见过的孙子,”说起孙子,张氏眉开眼笑乐开了花,“保佑他们啊,健健康康、无灾无难!”

“阿弥陀佛!”

“列祖列宗保佑!”

第107章

说完了远在京城的儿子和年幼的孙子们, 张氏又絮絮叨叨地说起了家里人。

“公爹他身子骨一直挺康健的,娘啊,您可要保佑他一直健健康康的啊,人家说老三做官之后, 我们几个若是去了,那可是要丁,丁那什么, 哎呦就是要辞官的啊!”

“这可不成, 这好不容易做了官,哪能辞了呢!”

张氏拜了又拜,跪下在蒲团上磕了几个头, “列祖列宗啊, 娘啊, 我日日香火不断, 让你们法力大增,可得保佑咱们家啊。”

“还有他爹,那老头子如今爱吃肉,大夫说这不好,娘您托个梦给他,吓他一吓。”

“还有家里的老大,”说到大房,张氏的声音明显地低了很多, 犹豫了一番才道:“娘啊, 老大家的生了个儿子你是知道的吧, 可惜是个瘸腿投胎的。”

“如今都快三年了还不会顺溜地说话,傻愣愣的,偏偏秀娘生他的时候又大出血,如今是不能生了!”

张氏痛心疾首,“佑哥儿若是有个万一,那老大不就要绝后了吗?”

“将来摔盆也没个人!”

“可把我愁的呀,整宿整宿睡不着。列祖列宗啊,菩萨啊,如来佛祖啊,保佑他健健康康,哎呦都瘸了怎么健康,呸呸呸。”她重新说过,“保佑他啊,早些说话,除了那条腿都健健康康的。”

“只要他能说话,瘸了也就瘸了吧。”张氏叹气,“老大如今一门心思养鱼,就是为了给他攒家底,可别再出什么事了。”

又虔诚地拜了几拜,张氏才将手里的香插入香炉中,整了整衣裳走了出来。

屋子里,没等侍候她的丫鬟迎上前来,端着个海碗的进门的小张氏就紧走了几步,冲着张氏笑道:“娘,我刚去厨房熬了鸡汤,端一碗来您尝尝。”

张氏皱眉,“你怎么又跑到厨房去了,这些让钱家的做就好了,你要看着点佑哥儿。”

“他可醒了?”

“还在睡呢。”小张氏小声道:“芙姐儿在看着他,我想着娘您早饭用得少,便去厨房给您端碗汤。”

张氏神情稍缓,看着她这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叹气。

自从这个侄女兼儿媳妇生了个天残给陈家和张家丢了个大脸之后,她待这个侄女便不如以往亲近了。

所以这两年秀娘在她跟前,也是越来越低声下气。

张氏想到京城那个给家里添了两个孙子的三儿媳妇,摆摆手让侄女坐下。

语重心长地说道:“刚刚接到了京城来的信,上头说老三考完那什么殿试就家来。”

“他们一家人都回来,他们夫妻两个,康哥儿还有两个小的瑾哥儿、瑜哥儿,对了还有慧姐儿。”

“你让人啊,把他们的屋子扫一扫,被褥什么的拿出来晒晒,趁天儿好。”

“过些日子下雨就晒不着了,湿漉漉的怎么睡。”

“三弟妹要回来了?!”小张氏大惊,脱口而出,“她和她两个儿子都要回来了?!”

“是啊,”张氏没听出她的惊恐,笑眯眯地道:“也不知道那两个孩子是什么模样,老三在信里说啊,长得是一模一样,我估摸着就跟中秋时做的饼子一样吧,那饼印印出来的都是一个样。”

小张氏却是听不清婆婆在说些什么了,她神情恍惚地回到了东厢房。

房间里,芙姐儿正拿着一只布老虎在教佑哥儿说话,“弟弟,喊爹,喊爹。”

佑哥儿伸手去勾布老虎。

芙姐儿伸长了手,哄道:“喊爹,你喊一声爹我就把布老虎给你。”

“喊什么喊,”小张氏垂头丧气地走了进来,“他一天只说两三句话,等晚间吃饭的时候再让他喊吧。”

“娘,您回来了。”芙姐儿连忙起身,看她这般模样关切地问道:“您怎么了?”

小张氏坐在床边,神情复杂地看着佑哥儿,“你三叔三婶,要回来了,你祖母让我给他们收拾屋子呢。”

“慧姐儿要回来了?”这两年多收到过几次慧姐儿信件及小玩意的芙姐儿高兴道:“太好了,娘,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好什么好!”小张氏听到她这样的话,顿时大声训斥道:“他们一回来,三个孙子呐,都是你祖母的心肝肉,到时候你弟弟就连站的地儿都没有了!”

芙姐儿被她突然提高的声量吓了一跳,小声道:“可是,三叔家的三个弟弟,也是祖母的亲孙子啊,祖母的确是比较喜欢弟弟们,不喜欢我和慧姐儿。”

“你你你……”小张氏指着她,气了个倒昂。

芙姐儿手足无措地站着,想走上前去又怕激怒了她。

“哎呦我的太太,”郑寡妇刚出现在门口就看到了这样的情形,连忙上前两步给小张氏顺着胸口,边动作边说道:“您消消气,消消气。”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