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填房日常+番外(141)

作者:晨晓茉莉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穿越时空 种田文 宅斗 科举 主角:刘玉真、陈世文 ┃ 种田文、科举朝廷、宅斗 比起相公,我更喜欢他的女儿 立意:穿越古代后好好学习,努力生活,让自己和周围的人越变越好。刘玉真胎穿古代,虽然父死兄丧祖母还偏心,但亲娘视她为珍宝,精心教养无有不应,生活悠闲而自在。唯一的烦恼就是不知道外祖家的表哥好不好相处,毕竟外祖母和亲娘想将他们凑成一对。点击展开

这一早上,脸上的笑容就没落下来过。

“这说明姑爷极为重视呢,不然也不会亲自去。”段嬷嬷笑呵呵的,从丫鬟手中端了药来,放置在刘玉真身边的桌上。

“姑娘,这药熬好了,您趁热喝了吧。”

刘玉真闻着这一股子的药味便是皱眉,“真要喝啊?其实我觉得……”

“姑娘!”段嬷嬷皱眉,“虽然苦了些,可良药苦口呢,桂枝你去端碗蜜水来。”

这道理刘玉真也明白的,就是中药实在是太苦了些,她皱着眉喝完了连忙用温开水涑口,又喝了两口蜜水才觉得好了些。

“这药要喝多久?”

段嬷嬷道:“大夫开的是两剂,您吃两天就好了。”

“那就好。”刘玉真放松下来,轻轻抚摸着肚子,嘴角不自觉地上弯,笑了起来。

……

曾家

曾氏从儿时就一直居住的小院里醒来,梳洗过后听徐嬷嬷说了这两日曾家发生的一些事,随意点评了两句。

然后佩戴上喜欢的钗环,到福寿堂陪母亲邹氏用膳。邹氏毕竟上了些年纪,日常喜欢吃软烂的,是以如今她的餐桌上就琳琅满目,泾渭分明。

曾氏给母亲请过安,在她身侧坐了下来,机灵的大丫鬟们就在她的面前摆上了一小碗鲜虾馄饨。

邹氏的面前也摆了一碗,“这玩意儿是不错,皮薄馅大,你两个小侄子也爱吃。以往你的信里头是说了怎么做,但厨房做出来就不是这个味。”

“这里头有的是学问呢,”曾氏笑道:“如何让馅料紧实,又如何搭配让味儿更好,真儿可是琢磨了好一阵子的。”

“说起真儿,”邹氏停下了动作,“她这日子我瞧着是松快的,姑爷待她也好,屋子里也没烦心事。”

“这唯一的不好就是成亲一年多了还没怀孕,改明儿得带她到庙里去拜拜。”

“母亲,这是有缘故的……”曾氏解释了一番,“当时陈文博乡试得了第三,进京赶考在即,无论是刘家还是陈家都希望先成亲。”

“可真儿还小,我又想到了您当年怀着我的时候被逼着留在老家,田姨娘反而随父亲上京,以至于后来许多年都尾大不掉。”

“这才给她寻了个药方子。”

“如今已停了。”

邹氏沉默了,她早已不是寻常妇人,对女儿这个决定也是赞成的,就是想起了些旧事,好在否极泰来,一切都过去了。

“那你得让她着紧些。”她回过神来,叮嘱了几句,“虽说她养大的康哥儿以后也不敢不孝顺,但她自己还是得有亲儿傍身才行。”

“如今你大哥和二哥待我如何,你大嫂和二婶又如何待我,你都看在眼里的,我也就不多说了。”

曾氏自然是明白的,笑道:“您就放心吧,真儿可是个聪明孩子,女婿自己也是明白的。我跟您说啊,女婿有个同窗家里是海商,在他赶考的时候……”

“……近三万两呢,一分不少都给了真儿。如今到了京城,听真儿说他还在书塾里寻了份差事,早上出门响午就回来。”

“他们两个在家里的时候,常常是凑一处看书、下棋,说些家里的事,说些外头的事,小两口有商有量的,已是难得了。”

“那倒是正派。”邹氏听着听着,脸上就布满了笑意。

用完了早膳,各房就都来请安了。

如今曾家是老太爷在外为官、二老爷一家也在外为官、京中就只留了大房一家、二房的两个送到京中读书的儿子、以及刚回来的姑奶奶曾氏。

大老爷和其他男丁们上衙的上衙,上学的上学,一大早就出门了平时是晚上才来请安。

如今出现的就都是女眷们。

老太爷的田姨娘、大太太田氏、大房的季姨娘及郑姨娘、曾大奶奶和曾二奶奶以及三个孙辈的女孩子。

这些人天天见面,谁新得了一对耳环都知道没什么新鲜,以往都是略说几句话曾老太太邹氏就要端茶,但今日却有所不同。

田氏有些急切地问道:“母亲,我听景哥儿说,外甥女家的水里能长出冰来,可是真的?”

这事邹氏还是第一回听说,诧异地看向曾氏。

曾氏解释道:“是前朝的书里记载的,一种什么石头,放到水里便能让水结冰,难得得很,真儿让人寻了许久,最后是在府城找着的。”

“我们这一路上多亏了这石头,每日都有冰盆在车里,凉快得很。”

“竟有这样的奇事?”邹氏很意外,问道:“那昨日真儿家里的冰鉴就是这样做的?”

“正是。”曾氏点头。

邹氏思索起来。

田氏就没有这样的耐心,她知道是真的后就高兴得很,问道:“三妹妹,外甥女那可还有?让她匀一些到家里来吧。”

“这天越来越热,没有冰是饭也吃不香的。”

听到这样的话,饶是曾氏知道她被养废了还是有些生气,于是道:“这我倒是不知,毕竟刘家是有自己的冰窖的,我这么多年都没缺过冰使。”

“真儿也是嫁去了陈家,乡下地方没有冰窖,从家里运去也费时费力,这才想到了这么个取巧的法子。不过这样子做出来的冰吃不得呢,只能放冰鉴里头去去屋子里的热气。”

“比不上冰窖里的干净。”

顿了顿,她佯装惊讶道:“不过大嫂,家里头竟紧吧至此了吗?

“一盆冰都没了?竟还要真儿送来?”

田氏语塞,结结巴巴道:“不,不是,家里的银钱是够使的,只是转眼间孩子们就都大了,可不得为他们打算,俭省些,俭省些。”

其身后的季姨娘低头暗笑,这家里原来是老太太掌家,老太太嫁妆丰厚,几十年经营下来也不在意从指缝里落三五个枣子。

但后来,大太太借着女儿嫁入侯府,从老太太手里夺了管家权。

老太太也不是吃素的,当即就把自己的嫁妆和家里的产业撕撸开,偏偏接手的田氏眼高手低,识人不清,于是曾家的生活就每况愈下了。

老太太这边的还好,毕竟是长辈而且也不缺银子,但大房的日子就一日不如一日了。

待人走了之后,曾老太太看着女儿叹气,“你呀,跟她这个傻的计较些什么。”

曾氏冷笑:“我是瞧不上她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罢了。”

曾老太太摇头,慢悠悠地喝茶,“她的手伸太长了就敲打一下,平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罢了。早在去年咱们和大房就已经分开了,他们也没占好处,待你爹百年之后我便跟着你二哥过日子。”

“大房如何,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你不必太在意。”

曾氏知道母亲对大嫂的情绪复杂,于是不再说了,改儿说起了别的。

“娘,我跟您商量个事……”

第98章

随着曾氏的话语, 曾老太太渐渐沉默起来, 待她说完了邹氏认真地问道:“你可想好了?若真的过继了嗣子,那可就得一辈子待在刘家了。”

“你如今这样,待外孙女婿高中之后,有他的支持你便能在京城长住,甚至能时不时的跟着真姐儿住一阵子。”

“将来即使我去了,你二哥也不会缺你一口饭吃。”

“可你若过继了嗣子,那可就不一样了。”

这哪里不一样邹氏并不细说, 但为此事思考了很久的曾氏却是明白的。

她道:“娘, 这道理我是明白的, 而且我也知道陈文博提起这个,也有他的私心在里头。他想要拉起我们大房来牵制住二房, 将来他若是提出了分家,我也是不奇怪的。”

“真姐儿忧心我年岁大了之后,一个人在刘家无依无靠,没个贴心人。”

“而陈文博则想着,刘家老太太和二房是越来越不像样了, 如今是打着他的名插手人命官司,往后还不知如何,我们这个大房若能起来, 便可辖制一二。”

“退一步说, 我有人侍奉, 真儿往后也可不必时时忧心。”

“他这点小心思还瞒不过我。”

曾氏叹气, “不管如何, 他有句话说得在理,大房若没有男丁,那么往后我便是人砧板上的肉,不管是在刘家还是曾家,日子便都是这般了。”

“刘家就不说了,就说曾家,我如今到家里来,是姑太太,是客。但我往后若是傍着兄弟过活,那就是寄人篱下。”

“三五年还好,但我也不是个只能活三五年的人,总要为十年、二十年后的日子想一想。所以啊,这给您的大外孙过继嗣子就很有必要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