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填房日常+番外(136)

作者:晨晓茉莉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穿越时空 种田文 宅斗 科举 主角:刘玉真、陈世文 ┃ 种田文、科举朝廷、宅斗 比起相公,我更喜欢他的女儿 立意:穿越古代后好好学习,努力生活,让自己和周围的人越变越好。刘玉真胎穿古代,虽然父死兄丧祖母还偏心,但亲娘视她为珍宝,精心教养无有不应,生活悠闲而自在。唯一的烦恼就是不知道外祖家的表哥好不好相处,毕竟外祖母和亲娘想将他们凑成一对。点击展开

末了听到她的话答道:“有劳了,这宅子好得很,回去替我们谢过老太太,待我们休整几日再去向她老人家请安。”

那管事媳妇连道不敢。

在新宅子里逛了一圈,曾氏就回去了,这里就只剩了他们一家。

四个主人、一个嬷嬷、两个大丫鬟、两个小丫鬟、一个厨娘、三个小厮,一共是一十三人,他们是刚从南边过来的。

其余的就是春杏爹娘、她大哥、两个老太太给的做活的下人。

宅子里总共是一十八人。

刘玉真准备再买几个,便和陈世文商量,“家里人少,厨房有两个人也够使了,不必再添。”

“至于我身边,桂枝成亲后还是会回来侍候,有她和春杏我也不要旁的。至于嬷嬷、如今两个孩子正是学规矩的时候,就托给嬷嬷吧”

“慧姐儿年岁不大,日常都是跟着我学习,一个梅香也够了。”

“倒是康哥儿,菊香一个人快看顾不过来了,给他添个书童或小厮吧,选那十岁上下,人也知理稳重的。”

“这事你做主吧。”陈世文在教慧姐儿写字,道:“康哥儿还有几个月才读完蒙书,早买了来让他也跟着学几个字,往后跟着康哥儿上学去。”

“那我问问外祖母,请她老人家选个靠谱的人牙子。”

刘玉真在本子上记了一笔,继续说道:“你这边可要再添人?钱贵你是想让他做外管事的吧?那你可要添个书童?”

“对,外头的事让钱贵去办,至于我这边,我哪需要添什么人?”陈世文笑道:“我就在家里头读书,用不着添。”

“那好,”刘玉真又记了一笔,“那既然钱贵做了外管事,那门房这边就让春杏她爹做,他也在京城待了几十年了,人也认得些。”

“然后我这边的内管事,就选春杏她娘吧。”毕竟是忠心了母亲几十年的人,刘玉真也不好一点面子都不给他们家。

况且和选她爹做门房的原因一样,春杏她娘在京城几十年,如果要吩咐什么事情,的确是他们比较方便。

不然若是让桂枝去,买块糕都要问许久的路呢。

“外祖母给的那两个,就都还是做原来的活计,也不必更改。至于厨房采买,就先让李三和冯大去做,他们一个油滑一个老实,做这事最好不过了。”

“如此,就是买一个书童、两个浆洗的下人、两个粗使丫鬟、如此就差不多了。”刘玉真略算了算,“如此十九个下人,每月便是二十两银。”

每年便是两百多两。

这个金额在一年多前年入六百多两的刘玉真看来,是有些多的,但是如今的她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此番到了京城,外祖母把母亲这十年的嫁妆所得都给了她,除去每年节礼、寿礼等花费,还有母亲给她置办的嫁妆、此番修缮宅子用去的,还剩三千多两。

所以她如今银票就有三万两,而榨油开油铺,吃食铺子等等每月能有两百多两进项。至于一年收一两次的稻田里的鱼、山上的果子、陈年的稻子等等,每年也有一千多两。

也就是说,除去三姐姐那里分得的,她每年能有三千多两。

等德叔买了更多田地,她能得的就更多。

从六百两到三千多两只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刘玉真看着账册笑眯了眼。

与之相对的,他们小家庭里面的存银就相形见绌了。其一固然是因为本来就不多,他们上京的时候,曾老太爷给了些,老太爷和张氏给了些,母亲给了些,亲戚们也多多少少给了议程。

但和原本的加起来也才八百多两。

这回驿站不免费,一路上陆陆续续用去好些,到了广州府把那几辆车都卖了得了几百两,然后陈世文就拿去了五百两采买香料。

她再拿了两百两买见面礼,如今就只剩下三百多两了。

“你那些香料什么时候卖出去啊?”刘玉真数了数匣子里的银票和碎银子,问道:“家里的银子可是不多了,我们再过些日子还要请了亲戚来暖屋子呢。”

“虽说只有亲近的两三家人,但那也是一笔耗费,没有两百两估计办不下来。”

“我已经让钱贵去办了。”陈世文走了过来,拿起账册瞧了瞧,叹道:“这养家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刘玉真笑他,“我都说也出一些的,你非不肯,这可赖不得我。”

“你的嫁妆银子还是留着买首饰吧,”陈世文弯腰,凑近了她低笑道:“我的好太太。”

第94章

“快让开些, ”刘玉真推他, “热得很。”

陈世文不但不让, 他还坐在了刘玉真身侧,笑道:“如今墙根下就摆了两个冰鉴,怎么会热?”

刘玉真无奈, 略往旁坐了坐, 道:“我有正经事要和你说呢。”

陈世文拿过扇子给她摇, 柔声问:“什么事?家里的事你做主便是了。”

“是慧姐儿和康哥儿的事, 也是你的事,”刘玉真道:“先前外祖母问我康哥儿可曾开蒙,我便答了, 然后她老人家说不知我们是要送到书塾还是你亲自教导。”

“我记得你曾说过是要送他到书塾的。”

“不错,”陈世文回头看了眼乖巧练字的两个孩子,回道:“他年纪小,整日闷在家里这性子长不好,得送去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才好。”

“况且我也要温书,更要找个营生,也无法整日教导他。”

“我也是这般答的,于是外祖母就跟我说了附近的一个书塾,你可要带康哥儿去瞧瞧?”刘玉真把书塾的地址告诉了他,“如今曾家的孩子们都是在那读书呢,那是个老举人开的。”

“依着年纪的不同有三个夫子。”

陈世文:“那我明日便带他去看看, 还有慧姐儿呢?你刚刚说还有慧姐儿的安排?”

“正是, ”其中这个才是她想要说的重点, “也是曾家那头,外祖母是很看重女子教育的,还给母亲请过宫里头出来的姑姑。”

“后来这姑姑又教导表姐、侄女和亲戚家的姑娘们,我想把慧姐儿送去。”

“不为别的多几个玩伴也好,在家里的时候她除了芙姐儿也没什么要好的,如今到了京城若不让她多出去走走,可不得闷坏了。”

“你觉得如何?”

陈世文想了一下,“如此也好,只是这样一来你一个人在家会不会有些闷?”

“当然不会,”刘玉真笑望着他,“我事情多着呢,只要我不停便做不完。”

陈世文带着康哥儿去那书塾看了一番,不但让康哥儿去那里读书,还把自己也搭了进去。那书塾里的夫子听说他是上科贡士,便请他到书塾给即将下场考秀才的学子们讲课。

每日早上讲一回,一月给十两银,一年便是一百二十两。

他就同意了。

回来和她说:“那位举人是个有文采的,难得是的并不迂腐,书塾里的几位秀才也是各有所长,的确是个好地方,很适合康哥儿。”

“我今日与他们交谈,颇有进益。”

“那便好,”刘玉真给他算一笔账,“康哥儿如今刚学四书,束脩是一年二十五两,你这教一年可是把他近五年的束脩都挣回来了。”

“说起这个,”陈世文从袖袋中取出几张银票,道:“这是卖香料得到的七百两,你收起来吧。”

“那么一小箱子就挣了两百两?”刘玉真有些惊讶,“我以为能有一百两便不错了,毕竟从买到卖也只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而每日到达京城的船便有好几艘。”

“香料不同于别的,”陈世文解释道:“钱贵挑的都是外番来的香料,如乳香、沉香、檀香等,这没有些门路是买不到许多的。”

“而且我这身份,那些来往的差役们也不敢盘削,所以才能带这么一箱子,旁人带多了可是要缴税的。”

“这些挣钱的法子还是吕举人告诉我的,”陈世文感叹道:“可惜吕举人身子还未好全,已经决定下科不来京城参考了。”

吕举人就是当初和他一起病倒,但病情比他要严重许多的那位老举人了。

听说如今才刚刚能下床。

钱贵替陈世文去探望过一回,还送了些药材去,回来说吕举人骨瘦如柴,好几回差点挺不过来,难怪吓得不敢再上京了。

一早,陈世文和康哥儿就去了书塾,慧姐儿也被段嬷嬷带着到了曾家,于是家里头就只剩下了刘玉真一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