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东还真没思考过这方面的问题,从孩子们出生到现在都是媳妇和长辈在管,他管的确实不多。
“你的想法呢?”
“大院里有幼儿园和小学,我在想咱们是继续住在这里还是搬到南锣鼓巷去,那里的学校教学质量很好的。”
比如着名的首都大学附属幼儿园、小学等,生活和交通都很便利。
李翰东还是很了解自家媳妇的,听她的意思还是想住到菊儿胡同去,抚着她的肩说,“那就去吧,房子已经装修好了,放着不住也浪费。”
苏雯慧枕在他胸口思索着,分析着各方面的利弊,如果住过去,脱离了大院的环境,这两年交了几户不错的邻居有些可惜,到了新的环境就得重新建立社交网。
另一个,大院里有公园有锻炼的地方,出了门就能带孩子过去玩,如果搬到菊儿胡同,离的最近的公园也得走十来分钟。
她把这些话都跟丈夫说了,让他帮着参考。
李翰东提议,“要不我们问问孩子们的意思?看他们更喜欢哪里?”
苏雯慧转头看他,睨道,“就你会转移矛盾,让你想你又让孩子们选,他们才多大懂什么?”
李翰东噙着笑撑起胳膊将她覆住,含着她的唇说,“你可别小看他们,心眼多着呢,先别想这事,离他们上学还早呢。”
长夜漫漫,自然得做些更有意思的事,面对自家娇妻,李翰东从来不懂的掩饰自己的渴望。
苏雯慧第二天想到李翰东的提议,尝试性的问了佐佐和悠悠的意见,佐佐不愿意离开这里,因为这里有他的朋友,悠悠很喜欢菊儿胡同里的大房子,说自己可以在小花园里荡秋千。
苏雯慧忍不住头疼,“你们两的想法不一致,这让妈妈怎么决定啊。”
事情再次回到原点,她心想,果然不该听那个男人的话,他的建议压根没有用处。
陈美凤听到了问,“怎么,你想送孩子上幼儿园了?”
“是啊妈,佐佐悠悠在家里已经自学了不少东西,等下半年九月份开学,他们两岁半了,可以提前读幼儿园的。”
这个年代没有硬性规定上学年龄,既然孩子有这个天分和条件,早点上对他们未来的求学有好处。
当然,孩子的优秀离不开长辈们的照顾和指导,她跟丈夫忙工作,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是由长辈教育的,现在已经会几十首古诗,一百以内的加减都能计算了,很多人都说他们是神童,但苏雯慧认为,孩子的天分除了个别非常突出外,其他的在天份上是差不多的,就看教育是否用心而已。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百的汗水,平庸和卓越的区别来自日积月累间。
“这样啊,要不让他们提前试听呗,适合哪个就去哪个。”
“这样行吗?万一他们最后选的学校又不一样怎么办?”
“这有什么,大不了分来上,反正离的不远,幼儿园不是也有校车接送吗?”
婆婆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啊,虽然佐佐和悠悠是双胞胎,从出生就被大家联系在一起,但不代表他们要一直做同样的事,完全可以按照他们各自的爱好选择他们的发展方向。
“妈,你说的对,那我就不纠结了,到时候看他们自己怎么选吧。”
苏雯慧立志要当开明的家长,对“兴趣是最大的老师”这个观点极为推崇,她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业。
四月,《我的青春飞扬跋扈》举行开机仪式,苏雯慧作为传媒公司合伙人之一、编剧及龙套演员出席,她穿着白色套装,脚踩高跟鞋,长发及肩,白肤红唇,哪怕站在角落里都吸引了众多目光。
尽管她努力保持低调,还是有记者采访了她。
“苏女士,您的作品《大宋奇案》深受观众喜爱,这次关于青春爱情的剧本对您而言有挑战吗?”
苏雯慧挽着头发笑了,“其实对我而言每一部作品都是全新的挑战,这个剧本准备来说是我们所有人智慧的凝结,欢迎大家电影上映后去影院寻找答案。”
记者没有挖到有用的信息也不气馁,继续问,“听说您会在电影中饰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您没有学过表演也没有过相关经验,会认为这是一种表演障碍吗?”
苏雯慧莞尔,“作为我本人,从来没有想过演什么角色,但导演在选角的时候认为我非常适合那个人物,他说我只要本色出演就好。”
演戏她没经验但当老师她有经验啊,之前在八一小学她也经常给朱老师代课的。
记者又问,“听说您的作品《大唐盛传》即将开拍,男主是张知珩,您认为他符合作品要求吗?”
这个问题无疑是个坑,苏雯慧自然不会踩,她笑道,“这是导演和制片考虑的问题,我相信他们的眼光,挑选的演员一定是最合适的。”
记者还想再问,万敏及时出现把苏雯慧拉走了。
“这些记者,想捞新闻想疯了,就想听你说张知珩呢。”
“是啊,毕竟咱们剧组除了肖时外没一个有名气的,都是电影学院的新人,他们想找新闻吃饭也能理解,只要不乱写就好。”
万敏扬了扬眉,“那是现在,等咱们电影上映,他们肯定追着采访。”
公司所有人对电影很有信心,优秀的剧本,优秀的导演,契合人物的演员,加上有噱头的宣传,《我的青春飞扬跋扈》肯定会像电影名字一样霸道的。
第二天苏雯慧就知道自己乐观的过早,明明回答问题时已经足够小心,记者还是把她跟张知珩联系在了一起。
“《大唐盛传》作者南山子不满张知珩饰演李令”、“张知珩不符原作者心中理想”等标题出现在了娱乐版面,配的是苏雯慧前一天参加《我的青春飞扬跋扈》开机仪式的照片。
家里的电话响个不停,都来问她是不是这么说的,还有人透露说张知珩有词演的意思,让她头疼不已。
“真不是,我当时说的是‘相信导演和制片的眼光’,他们在报纸上造谣污蔑,我都快气死了。”
对方在电话里回,“我解释了,你不是那种人,但我了解你别人不了解啊,都上报纸了,人家有顾虑也是正常的,大家都是场面人,要靠脸吃饭的嘛。这个圈子就这样,你得尽快习惯起来。”
苏雯慧忍不住叹气道,“我还真不习惯,以后再也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的。”
对方笑道,“那倒不至于,不能为了这么一件小事就沮丧,知珩那里我帮你解释,有必要大家一起吃个饭,化干戈为玉帛。”
苏雯慧笑着谢过,并说改天请对方吃饭。
挂了电话后,长辈们感慨道,“这些记者真没意思,怎么能胡写瞎写呢。”
老一辈最在乎名誉的,见苏雯慧被冤枉自然生气。
苏雯慧安慰道,“妈,吃一堑长一智,咱们吃了亏以后就知道了,犯不着为这个生气。”
只能安慰自己,这就是作为“名人”的代价,既然吃了这碗饭就得受这些委屈。.
第四十七章 佐佐悠悠上镜啦
苏雯慧在电影里只有六个镜头, 原本肖时以为她没有表演经验,拍起来肯定没那么顺利,但苏雯慧只在第一个镜头时失误了两次, 是对走位的把握不准确, 跟她说清后, 她立刻调整状态,一次就过了。
之后的镜头里,苏雯慧表演非常精准, 反倒是其他演员偶然有吃螺丝的现象, 就这样,原计划两天拍摄的内容一天就结束了。
围观的万敏感慨道,“雯慧, 你厉害啊,也太有表演天赋了吧。”
苏雯慧笑着摇头,“你就别捧我了, 我以前教过学,把我上课时的状态调动出来就行了, 这叫本色出演。”
连导演肖时都建议她往专业表演的路子上走,电影学院的报考年龄很宽松, 她完全可以试试。
“这就算了吧, 我可没有演员梦,这碗饭吃起来不容易, 我还是专心写作的好。”
只一个采访就让家人头疼不已,当然,她确实没这个想法,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陪孩子们健康成长,家庭是第一位的。
回家后, 家里人问她今天的拍摄情况如何,苏雯慧捡了几样有趣的事说,看了眼专心吃饭的丈夫,故意开口道,“他们说我演的挺好,让我去考电影学院呢,说我有这方面的天赋,好好学一下以后说不定就真成明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