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太孙躺赢日常+番外(160)

作者:痒痒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 清穿 种田文 系统 爽文主角:弘星 ┃ 配角:康熙一家人 ┃ 其它:大清小太孙的24K纯金躺赢人生立意:热爱生活,善待自己,可爱的人一起来萌萌哒 阿玛敏感脆弱偏心眼儿,叔伯争斗,哥哥们陷害……小弘星在玛法的保护下长大到三岁,熬过天花——发现大清国有很多人得天花,要防疫;发现大清国有很多人吃不饱饭,要粮食增产……小孩子眼里的家国天下,要勇敢、要自由、要帅、要美……要无忧无虑、多姿多彩的波澜壮阔……于复杂人性中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躺赢的人生,就是这么萌萌哒。小温暖的文,舒缓治愈,欢迎小天使们垂青。点击展开

年羹尧的看法,一是因为他是臣,他忠于当权者——皇帝,也是所有通晓西洋律法的大清人的看法。

西洋和东方大不同,乃是城邦社会,城邦之间重视法治和程序保障,律师享有相当崇高的地位,常常代表当事人与对方或官府进行诉讼,讲求和希腊一脉相承的修辞学及雄辩术训练……

辩护过程中,必须根据执政官或法务官的告示,按法定的手续进行。由于法律和告示不断增多,日趋复杂,当事人在诉讼中,特别是在法庭进行辩论时,需要熟悉法律的人协助,辩护人应运而生。

大约一千年前,充当辩护的人在主要城市学过法律,取得资格,逐渐形成行业,组成自己的职业团体,成为专职律师。

从盛极一时,到受到权利的限制,到形同虚设,再到英国大革命,平均主义派领袖李尔本明确主张,被告人应有权辩护或请别人协助辩护,律师行业复兴,细分为两类,讼务律师和事务律师……

年羹尧很是不屑:“都是玩弄律法,在老百姓的伤口上取血撒盐巴的人。”

弘星安静地听完,也没反驳。再抿一口奶汤,回忆他曾经看过的,李尔本写的《人民约法》一书。

“世人都说讼师是害群之马的‘社会赘疣’。《唐律·斗讼》规定:“诸为人作辞蝶,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若加增罪重,减诬告一等。”

到了宋代,衙门每结案之前,必先鞭打讼师……”

“大清的税赋改革后,太多太多的商人找到讼师,试图钻律法的空子,逃税避税……朕也不喜欢他们的行为。

朕不喜欢,朕也要给予他们一个存在的机会和空间。年羹尧明白吗?”

年羹尧心里一动,起身行礼,恭敬地回答:“皇上仁慈。”

“这不是仁慈。”弘星看他一眼,示意他坐下来,“律法有空子,说明律法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年羹尧愣愣的,奇异地,他明白了少年皇帝的意思。

问题出现,要想办法解决,客观对待,而不是打压和抵触。同样的,老百姓找到讼师,讼师挑拨闹事……说明他们有自己的诉求,诉求一般都不对,甚至是祸害地方和破坏国家安稳,但他们,也是大清人。

制定律法的人要改进,执行人要改进。

年羹尧沉默好久,终于说道:“皇上,臣明白。”

“哦?”

“自从作坊出现,大清的人口流动急剧增加,来自周边邻国的人更是多的数不胜数,西洋人更是积极谋求大清户籍,在大清定居……

人们脱离家族甚至家庭,没有血缘的陌生人在一起做事,没有情分,不讲道德,律法是最好的方式。”

弘星乐出来:“难得年羹尧看得明白。满朝文武都认为,讼师是妨碍官员断案子处理公务的‘异己’,可是,时代大势就是如此。未来的大清人,也需要有人代为打官司,作为见证等等。”

“无视问题,并不能让大清变得更好。就好比消灭愚弄穷人,并不能消灭愚弄贫困一样。新的问题出来,而我们不能逃避。”

年羹尧沉默。

新的问题出来,有人只求维持稳定,至于后面的大危机,自有后人承受。有人甚至看都不看,只求自己活着的时候活得好就行。

这个世界上,很多很多的人,大多数的人,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包括绝大部分的士人,都无视客观问题,都在并未真实存在的故事里发泄,在现实中苟且。

可他们的皇帝希望做一些事情,希望大清能有一些人,能站出来,能真正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领着其他人一起变得更好,至少问题不是恶化,至少不是无视。

脚踏实地地做事情,做实事,做正事,且有一点点勇敢,有一点点聪明。

君臣两个一盘棋结束,年羹尧起身告退,目光坚定。

有些事,功成名就也好,千古唾骂也好,总要有人去做。

年羹尧作为世家子弟,高等官员,不是长子有继承家业宗祠的负担,不是纨绔吃喝玩乐,他有才华有能力清廉奉公,可他对于中下层人,骨子里也是人上人的优越,彬彬有礼、疏离冷漠。

可是皇上说,大清国的深入改革,需要匠人站起来,需要医者甚至仵作都站起来,需要普通老百姓都明事理,需要有一波人,不光明事理,还要真的去思考未来。

“站起来,学着站起来,是和小孩子一样蹒跚学步,慢慢地长出来骨头,做个‘人’?”年羹尧回去家里后和他大哥谈心,满腹担忧和惆怅。

“这需要很多很多的资源。大清人口突破两亿,两亿人都接受原来士人的道德识字教育,再有一波人开创新的文明和文化……大哥,弟弟第一次不敢去想。”

年希尧轻轻摇头:“难得你这性子也知道害怕。这是必然的。文明大发展,文化却是依旧继承自前朝,日落黄昏……我们都知道。”

年羹尧眉眼高傲,他不服气。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有着汉家人的文化优越感的。

好一会儿,他憋出来一句:“新的文明必然带来新的文化。皇上说可以,弟弟就有信心。大哥不是要去皇家匠艺学院研究新瓷器?”

“新瓷器不着急。等这一次的数学教材编辑完毕再去。”

“数学……弟弟真没想到,数学会有今天。”

“大哥也没想到……”

哥俩聊天说话,对于未来士人地位受到冲击的事儿,有抗拒和排斥,但也有期待和兴奋。

年希尧作为大清新一代文人,对于数学算法新式建筑等等都有研究,接受得还算可以。年羹尧性情骄傲,也不会对自己说“不敢”。李维钧出身贫寒,枭雄性格,自然更没有什么不敢的。

大清士人官员都还在沉默中观望或者谋划,倒是田文镜调到河南做巡抚的时候,和弘星提起。

“皇上,臣知道,士农工商,是国家四大支柱,不能少了谁。现在国家需要匠人发展技艺……臣还是认为,国家稳定第一,士农工商分阶级,乃天下秩序之根本。”

弘星只拍拍他的肩膀:“朕明白。这片土地上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深入骨髓,你认为百年内我们能走到哪一步?顺其自然,且放心。”

田文镜放了心,可又心疼皇上的苦心。

国家的发展必然需要匠人,匠人起来后,必然不能是现在的地位……而皇上高高在上,却又悲悯慈爱地对每一个大清人,他不希望大清内部发生流血争斗,可他又不能任由士人继续掌控一切资源。

“皇上,吾等忠于皇上,忠于大清,付出一生,无愧于心就是成功。”

“好。到了河南,认真做事,切记不可急躁。”

“臣谨记。臣到河南后给皇上来信。皇上一身系天下,万望龙体保重。”

田文镜行礼退下。弘星静静地看着他的背影,眉眼带笑。

未来如何,弘星真不知道。

几千年来人的愿望就是吃饱穿暖,老有所养,少有所依。目前来看大清国实现一大半儿了——弘星知道山区偏远地区,还是贫困。

各地方发展不均衡,阶级差距又开始拉大;新的问题出来,而我们无从逃避……弘星只知道,他需要去做。

至少试一试,大清人,都可以活成一个人样儿。

不单单是士人。

在大清人的沉默和眼泪中,康熙五十二年的春节来临,大清人擦擦眼泪,绽放笑容,欢喜过节。

人生是苦的,可人生总是有希望的。地方官进京叙职,各国使节之前没赶上恭贺的,都送来隆重的贺礼,京城又是人满,热热闹闹的,举国欢庆。

新的一年开始,少年天子改元建制,弘星一身黑色冠冕大礼服,乖巧地跟着礼仪官,叔伯们走完各种祭祀流程,大宴小宴会……

十四皇叔去东南沿海。大清朝西部派兵,十三皇叔带着傅尔丹、年羹尧、岳钟琪等等年轻将领,开赴西部边境,整顿西部,平定准格尔。

同时,开始金本位制度的金银银票兑换,改革大清铜钱货币和钱庄。

新皇登基的“三把火”悄无声息地开始,至于东北、中原、江南、这三个地方,弘星自然是更为重视。

开春的时候,各个地方,参加参加八旗选秀的姑娘纷纷开始准备,无上太皇太后告诉弘星,她老人家看中一个科尔沁姑娘。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