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和营销号公开了[穿书]+番外(212)
下一秒,他说:“店长你听见了吗?他们说我们般配啊……”他的快乐溢于言表,“我好开心啊……”
陈覆也笑了一下。
陆可聆又严谨地补充说:“我这么高兴,是因为,这是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说的。”他笑弯起眼睛,“连陌生人都觉得我们般配……嘿嘿。”
陈覆无奈。
陆可聆总是因为这样的小事而觉得开心。明明也是一个大男人了,却老是这么幼稚,让陈覆觉得又好笑又心软。
陈覆也不免陪着他一起幼稚:“因为我们本来就般配,对不对?”
“没错!”陆可聆煞有介事地点点头,“陈覆和陆可聆天下第一般配!”
陈覆:“…”
算了,这种话他还是说不出口。
这就好像陆可聆可以厚着脸皮若无其事地叫他老公,但是陈覆是无论如何也叫不出口的。
陈店长一直觉得自己该不要脸的时候可以很不要脸,现在遇到了陆可聆,他才发现,他这个人……有的时候还是挺内敛的。
他做不到陆可聆那么……放得开。
两个人来到国外的第一天,就在倒时差中过去了。
隔天,陆可聆满血复活,举着个小音箱,就在他们租的小公寓里认认真真地测试隔音效果。
陈覆:“…”
欲言又止。
你看,他就是做不到陆可聆这么放得开。
陆可聆对这栋公寓的隔音效果表示非常满意,并且在测完之后就乖乖去复习功课了,让陈覆都没处说他。
接下来,他们就开始了在这座陌生城市中的生活。
陆可聆的课程特地安排得比较紧凑,这样一周大概能有四五天都和陈覆腻歪在一起。
如果陆可聆去上课,陈覆就窝在公寓里,看电影或者打游戏或者刷微博和豆芽,也可能去外面转转,找找值得游玩的地点。
对于陈覆来说,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城市中散步和转悠,本身就已经很有乐趣,就像是在探索一个巨大的迷宫。
如果陆可聆不去上课,那么他们两个人要么去外面玩,要么就宅在公寓里过二人世界。
日子比陆可聆想象得还要快活。
七月的某一天,在国外乐不思蜀的陆可聆,突然接到来自《平庸犯罪》剧组的电话,询问他是否可以回国补拍一部分镜头。
这可真是晴天霹雳了。
《平庸犯罪》之前就已经改过剧本,主角秦志学从原来的校园霸凌的被害者,更改成为了漠视霸凌行为的旁观者。
这其实是更加符合《平庸犯罪》原著的。原著小说是群像,在准备改为电影的时候,挑选了秦志学这个形象成为主角,因为这恰恰也是最符合大众定位的一个角色。
但是在第一次改编的时候,当时的编剧认为,将秦志学改为受害者会更加凸显矛盾冲突。
而等到梁春和谷夏岚这对夫妻档接手《平庸犯罪》之后,就又把主角的人设改了回去,并且合理增改了一些情节,使原著故事更加符合电影的戏剧冲突。
但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来回修改的原因,梁春在粗剪之后,仔细琢磨了一下剧本,觉得还差了一些主角心理上的变动和转换。
梁春是一个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者,于是他立刻就一个电话,让陆可聆赶紧回国补拍镜头。
陆可聆就只能向学校请假。他也不愿意让陈覆陪他走一遭,想想就觉得很累,只好与陈覆依依惜别,然后哀怨地独自回国了。
补拍的时间大概需要三天,再加上前后的飞机航行时间,估计他这一走就得五六天。陈覆特地注意了他的机票时间,希望他不要太过于奔波。
他实在是太了解陆可聆了,如果他不多嘴问那么一句,估计陆可聆能把时间安排到最紧凑,让他们两个分别的时间缩到最短。
陈覆不得不提醒陆可聆,如果他没有好好休息,补拍的镜头效果不好,那么年底的华章奖可未必拿得到了,那陆可聆公开出柜的愿望可就没法达成了。
陆可聆:“…”
好一招曲线救国。
不愧是他心爱的店长,一瞬间就说服了他。
陆可聆就乖乖回国补拍镜头了。
其实在出国的时候,他们也已经考虑过这一点,担心国内会不会出什么事,需要他们立刻回国处理。
好在只是补拍一些镜头罢了,最多影响几天的时间。
陆可聆不在,陈覆每天也就是在城市里到处逛逛。
之前还没觉得,但是等陆可聆一走,独自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乱晃的时候,陈覆还是感到了些许的孤独。
虽然此前陆可聆上课的时候,陈覆也会一个人在城市里转悠,但是和现在的感觉也并不一样。那个时候他知道陆可聆就离他不远,或许等他回家的时候,陆可聆就已经在家等他了。
但是现在,他们分隔万里之遥。
好在陈店长懂得如何排遣情绪,只是略微感叹了一下,谈了恋爱之后果然还是不同了。
如果是以前的他,万年单身狗,拥有一个人旅行的机会,那必然是万分欣喜。现在的他却挂念着万里之外的另外一个人。
独自转悠的过程中,他也发现了一些好吃的店,然后暗暗记下来等陆可聆回来了再一起去吃。
这一天,起床之后,陈覆照例在城市里乱转。
他找了一家露天的餐馆里吃午饭,旁边一桌有个中年男人,似乎是遇到了家庭和事业危机,正抑郁难平,忍不住就找周围人倒苦水。
陈覆无所事事,正在这人边上,就善良地宽慰了他几句。
两个人聊着聊着,觉得十分投缘,就相互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名字、职业等等。
结果,陈覆就无语地发现,这居然是原著中提到的一位人物。
在大街上随便走走就能遇到的吗?
几天之后,等陆可聆补拍完,再乘飞机急急忙忙赶回陈覆身边的时候,陈覆正在和那位刚刚认识的友人一起喝咖啡,并且相谈甚欢。
陆可聆:“…”
晴天霹雳。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忧伤开满来时路投出的地雷,爱你!
第136章 小气吧啦
陆可聆差点委屈得想哭。
他, 陆可聆,难道,会被撬墙角吗?!
他来之前已经和陈覆打过招呼, 于是陈覆便一直注意着路过的人, 看见了陆可聆的身影, 正疑惑陆可聆为什么不过来, 又看见自己对面的导演……
陈覆立刻就哭笑不得了, 他笑着和对面的人说了一声, 然后走过去把陆可聆拉过来, 向这位刚认识的朋友介绍说:“这就是我和你说过的,我的伴侣。我们刚刚结婚。”
那位导演用好奇的目光看了看陆可聆,非常友好地说:“哦,恭喜你们,祝你们幸福。”
陆可聆的脸色瞬间就好看了, 他笑着对他说:“你好, 谢谢你。”
不过他还是以超乎寻常的安静,安安分分地坐在陈覆的身边,聆听着陈覆与这位导演的谈话。过了一会儿,他终于知道了陈覆与这人相识的来龙去脉。
这个男人大概四十岁上下, 名字是哈尔斯•尤金。
他的名字一下子就让陆可聆意识到他的身份。这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电影导演,备注,商业片电影导演。
他的成就几乎全部集中在每年的那些票房冠军上, 好像他生来就可以感应到观众喜欢看什么、什么样的电影可以让观众买账。
但是在传统的、能拿奖的文艺片方面,哈尔斯的名气就没有那么高了。可以说,他从二十多岁开始拍电影这十几年来,就一直是一个商业片奇才。
但是他从来没有真正夺得过,哪怕一个, 为他正名的「最佳导演」奖杯。
人们吹捧他的电影,喜欢他的电影,但是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哈尔斯•尤金的电影有什么内涵啊,够爽就行了”。
这就是贴在哈尔斯身上的刻板印象。
从多年之前,他就有意转型。他已经通过商业片赚了不少,因此可以去追逐自己的文艺片梦想了。
可惜的是,前几年,他的转型之作惨烈地失败了。既没有票房又没有口碑。观众和影评人都觉得这位导演恐怕是江郎才尽,又或者是为了捡芝麻,反而把西瓜也给丢了。
但是哈尔斯并没有屈服。
他默默回到商业片领域,又拍了一部大爆的商业片赚够了钱,就开始筹备自己的第二部 转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