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太傅家千金(28)
他又低下头,然后悄悄退了出去。
莫大管事心里也乱糟糟的,他记得清清楚楚, 十三年前,太后娘娘长居明盛园, 老爷偶尔陪同圣上一起过去,但都是在前院候着。可那一天,老爷独自去了, 而且,留宿明盛园。他等在外头,心里七上八下,紧张的浑身冒冷汗。
那可是皇家园林,里头住着才三十几岁的太后娘娘,无旨意留宿,是要被杀头的。
半夜时分,老爷被倒夜香的马车悄悄送了出来。
当时,老爷的表情他一辈子都记得,虽然马车臭烘烘的,可老爷脸上的表情从未那样喜悦过,中状元打马游街时,老爷都没有这么高兴过。
回到家之后,老爷拉着他的手,一遍遍说,“墨竹,她留我了。墨竹,她心里还有我。”
莫大管事亲身经历过老爷退婚事件,知道老爷的心多少年就跟死了似的,一边替老爷高兴,一边心里害怕,“老爷,若是圣上知道了……”
他记得老爷当时眼光陡然犀利,“墨竹,你会说出去吗?”
莫大管事当时双膝一软,立刻就跪了下来,“老爷,墨竹与您,生死与共。”
老爷站在那里许久,然后拉起了他。
“我相信你不会说出去,圣上那里,她的儿子,我会用心辅佐,刀山火海,义不容辞。这是君臣之义,也是我的承诺。”
莫大管事不敢问老爷留宿明盛园到底发展到了什么地步,他只能炸着胆子问,“老爷,若是,若是有了子嗣……”
莫大管事不敢说下去了。
第二天,老爷就纳了丰姨娘,且开始去正院。
后来,太太和丰姨娘先后有孕。
老爷左等右等,再也没等到明盛园传来任何一个字。老爷从欣喜到失望,再到落寞,最后又归于平静。
谁知时隔五年后,他们主仆二人又接到了信,让他们当夜到外城一座简陋的客栈里去。
当天,夜里下起了瓢泼大雨,他和老爷两人一起,一个随从都没带,悄悄摸到了外城。
到了之后,他们等了许久,等来了太后身边的琼枝姑姑。
琼枝姑姑把一个睡熟了的小女孩交给老爷,只说了四个字,“还君明珠。”
老爷当时呆了许久,接过孩子后,仔细看了看,那容颜,实在是太像了。老爷如获至宝,把孩子抱回了家,精心养护。只要一回家,就亲自带二娘子玩。
莫大管事有时候也觉得上天捉弄人,这中间最苦的,就是老爷。当年他不管怎么选择,是抗争还是默认,都是错的。
琼枝姑姑走了,留下了刘嬷嬷。
老爷要把二娘子记在太太名下,太太当时激烈反对,老爷搜集了许多二舅爷在外头干的枉法之事的证据,太太顿时偃旗息鼓。
老太太见了二娘子的相貌,什么都没说,只说老爷高兴就好。
老爷后来宠爱丰姨娘,可丰姨娘的长相太招眼,老爷怕外人诟病,于是纳了陈姨娘。
此后七年,明盛园再没传来一个字。他是老爷心腹,心里清楚,老爷用心疼爱二娘子,何尝不是爱屋及乌。
书房中,杨太傅写了好几篇大字,渐渐平复了心情。
明珠安好?他的心忽然揪了起来,你只关心明珠吗。
杨太傅看着窗台上的一盆绿植,半晌后又笑了。君子落棋无悔,我虽不是君子,自己答应了的事情,又何必苦恼。
你放心吧,明珠一直安好。
他又叫来莫大管事,“外头的流言该收一收了。”
莫大管事低头应好。
秦嬷嬷在外头胡说八道,杨太傅和莫大管事怎么可能不知道。杨太傅当年为了让女儿有个合适的身份,把她记在莫氏名下。如今女儿知道了身世,就不需要再遮掩了。
早些时候,秦嬷嬷只是影影绰绰说宝娘不是莫氏亲生,这些杨太傅还能忍受。等她说宝娘不孝不悌,杨太傅就把她打成了血人。
秦嬷嬷挨打的动静极大,这才过去没多久,连明盛园都惊动了,还送来了四个字。
杨太傅嘲笑自己,为了得这四个字,他竟然放任秦婆子在外头胡说八道。方老二说的没错,我确实是个小人。
秦嬷嬷被莫家人赶到了庄子上,府里再也没人赶出去散布流言。莫大管事让人在外头传杨家姐妹和睦,每日一起做饭孝敬长辈,几天的功夫,就把三个女儿都漂白了一番。
杨太傅混朝堂的人,整日和百官打交道,那些做官的人心都黑透了,秦嬷嬷跟他们比起来,简直就不堪一击。
杨太傅之前一直拖着,就是想看明盛园是不是彻底撒手不管。如今他找准了方向,三下五除二,把府里治理的干干净净。
宝娘的名声得以保全,明盛园那边再也没送来一个字。
莫氏没有了秦嬷嬷,如失双臂。
秦嬷嬷是她的堂姨母,也是她的乳母。从小陪伴她长大,她一个眼神,秦嬷嬷就能明白她的意思。秦嬷嬷说话,她看一眼就明白了。说句大实话,她和秦嬷嬷之间,甚至比老秦姨娘关系还要紧密。在老秦姨娘心中,莫二老爷才是最重要的,但在秦嬷嬷心中,莫氏比她的独子还要重要。
秦嬷嬷走了,荔枝成了正院的第一人。以前有秦嬷嬷在,荔枝白担了个大丫头的名头,除了管一管小丫头们,太太的事情她一概插不上手。在秦嬷嬷眼里,荔枝和那些小丫头也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月钱多一点罢了。
如今秦嬷嬷不在了,看样子一时半会也回不来,荔枝走马上任。
头两天,莫氏因为愤怒和伤心,没有太在意荔枝。等她平复了心情之后,发现荔枝实在是不得用。
但这也不能怪荔枝,在平常人家里,荔枝做个大丫头绰绰有余。她能写会算、通礼仪,杨家人脉关系她也摸透了个大致,辅佐太太管家绝对够格。
可莫氏是个聋子,交流方面就是个障碍。莫氏知道自己的短板,她自尊心极强,不愿意用手语。别人都张嘴说话,她不能说话,觉得用两只手比划有失颜面。
秦嬷嬷最晓知她的心意,就是她的口。可荔枝哪里明白她的意思,莫氏以前从来不和荔枝多交流,现在又不愿意用手语,可把荔枝为难坏了。
这样相处了几天,莫氏越发觉得荔枝蠢笨不堪。
她想换丫头,但可着整个太傅府,再也没有谁能看懂她一个眼神的意思了。
莫氏想到这里,越发痛恨杨太傅。她的臂膀,他说砍就砍。
莫氏有时候想到年轻的事情,有些后悔。当年不应该被杨镇美色吸引,答应了姨娘的夺婿计划。可那时候杨太傅是她最好的选择了,出身贫寒,读书极好,其父又是她祖父的救命恩人。
姨娘跟她说,那李家丫头不过是李家从外面捡来的野丫头,虽有两分姿色,但不通文墨、粗鄙不堪,若是退了婚,杨家哥儿说不定还高兴呢。她也以为凭着自己的美貌和家世,能把那个七品小官家的养女比下去。可她万万没想到,杨太傅是个犟种。陈氏背着他把婚事一退,他一辈子耿耿于怀。
莫氏有时候猜测,你到底是喜爱她还是因为退婚没经过你的同意伤了你的脸面?但她问不出口,杨太傅也不和她说。
有时候莫氏又给自己打气,当年她是庶子的庶女,又失聪,略微像样的人家都不肯要她。如今她是太傅夫人,娘家哪个姐妹有她体面。她没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二十多年过去了,莫氏现在懒得去想谁对谁错了。她只知道,杨太傅确确实实从来没把她放进心里。
二十多年前,刚开始她小意体贴,她还以为他能回头,谁知道他不过是做给莫家看的。等莫家败落,他发达了,他连表面文章都开始敷衍起来。
莫氏心里恨的呸了一口,你要是有种,当年怎么不让你老母亲来我家退亲。反正你都退过一回亲事,再退第二回 又怎么了。
莫氏整天在后院诅咒杨太傅,杨太傅根本不理她。朝堂上的事情就够他忙活了,再教导孩子们。他每天把自己弄得很疲惫,晚上倒头就能睡。
入了伏之后,宝娘热的连门都不想出了。
杨家终于开始用冰了。
这是杨太傅亲自规定的,不入伏,除了老太太院里,府里其余人一概不许用冰。他手里几个大庄园,还有不少铺面,每年又能得景仁帝许多赏赐,太傅和吏部尚书两重身份,杨家已经不缺钱了,但杨太傅教育孩子们,还是以简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