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全村穿越啦(94)
他翻身上马,微微侧头对着身边的侍卫吩咐了一句什么。
侍卫目光微闪,点头应声。
“是!”
虽然赵海龙听不到五十步外,三皇子低声说了句什么,但他本能地就感觉到是对自己小命不利的。
恰巧这时先前那个牵着他的侍卫又要来揪他的衣裳后领,他猛地一个懒驴打滚,就躲开了这一抓,藏在手心里的铁片就划断了捆住双手的绳索。
他在乱世和荒年活下来可不是光靠运气的,戴在头上的发簪,脖子上的锁片,鞋底的铁片,虽说不能当武器,可关键时候都是逃命的工具……双手一得自由,眼角的余光就瞅见好几个人都朝他来了。
别说这帮人都是身手强悍的壮汉,就算是普通人,他这个被关了快两月,骨头都快生锈的,也敌不过啊!
他索性牙一咬,心一横,沿着断路的岔面,突噜噜地滚了下去!
这条路本就是选在半山腰,一面是崖底,另一面是峭壁,从中间炸开,虽说不至于是完全的直角吧,也差不了多少,而且因为是人为炸断的,尖石碎石很多,跟沙土还不一样。
这人滚下去,是比直接跳崖要强一点,但也强不了多少。
赵海龙是走投无路,干脆一搏,可侍卫们都是皇子身边近侍,再怎么地也是人上之人,总不会为了抓一个死囚卖命吧!
因此几声喝斥,便是下令,“放箭!”
一时间几十支利箭就朝着翻翻滚滚的赵海龙密集地射过去。
虽然因为赵海龙滚得太快,许多箭支都落了空,但也有射中的……
因这个小变故,三皇子殿下也延迟了行程。
蹙眉听属下报了经过,三皇子心有不悦,但他也不可能为了一个死囚倒底死没死透,就让忠心下属冒着生命危险下崖去吧?
“罢了!”
三皇子一行,昂扬而来,败兴而归。
在开阳县城的一行三人倒是收获满满。
先前经过原老五的提点,知道县衙里管户籍的刘典吏为人还不错,就是家境困难,家里养活了一堆老小,经过逃荒,又多了亲戚家的要养,因此只要给他些实在的小好处,那是极能帮得上忙的……
在王大军送上一匹布之后,原本态度寻常的刘典吏,那就笑眯眯地很是和气了。
不光顺利地给整个卫星村上了册,就是王大军在报村子里有多少人时,也没有多事地探问怀疑,说什么就记什么。
当然了,这年头,多的是大户人家隐匿人口,好逃避交税的,多报人口应该不大可能。
都登记入册好了之后,还让身边的老杂役领着三人去另一处领救济粮和种子。
如今的标准是一个人发二十五斤粮食,一百钱。
管发放救济粮的是钱书办。
这人在县衙里也是老油条了,贼寇攻进城的时候,他就带着家人躲进了地窖,快要饿死的时候,县城终于被三殿下给收回来了。
他也捡了条命……可惜他老娘和一个最小的孩子却没熬过去。
这就让本来就视钱如命的他又加了层码。
虽说他管着的钱粮库,里头的东西并不是他的,但看着县里各处的人源源不绝地来往外领,他就觉得跟割他的肉一样。
揩油水那是一定的。
比如往往粮食里头掺上些沙土,也不用多掺,一百斤里掺上五六斤,反正也吃不死人。
看到王大军他们三个自然是没啥好气。
不过王大军偷着塞给他个钱袋,他捏了捏,知道里头有一块半两重的碎银就变了态度。
王大军三人领到了将近三百斤的救济粮,一千多文的铜钱。
说实话,那粮食可实在不怎么样,一打开麻袋口,就能闻到一股子陈旧的味道。背着走了一小截路,身上都扑上了灰土。
第84章 酒楼重遇
也得亏他们来的时候是带着马车来的,不然就这救济粮的品质,真不值当累得半死背回去。
不过据司娓娓的观察,来领粮的老百姓,除了少数衣服上没有补丁的之外,都是珍而重之,小心翼翼地背在身上,半点没有嫌弃的意思。
也是,经历过饿死人的荒年,哪怕这些粮食品质不好,而且还被小吏给掺了点假,那也是能活命的。
领完了粮食,三人又到租借农具的地方看了看。
不出意外,这些拿来出租的农具有新有旧,新旧押金不同,但不管新旧,肯定没法跟朝圩村出产的比。
他们虽没打算租农具,但该了解的信息还是要的。
王大军又拿出贿赂大法,跟租农具的小吏套了近乎。
知道不少个中故事。
比如说这些旧农具的来处呢,就是三皇子他们剿灭流民寇的时候的战利品。
流民寇流民寇,都是天灾人祸的时候临时才拉起来的人马,古代铁器管制,只有殷实人家才可能把刀或剑,这些流民要作乱,能弄到的武器可不就是锄头铁镐这些?
虽说锄头这家伙什用得好了,威力也挺大的,但肯定不如人家正规军有杀伤力呀!
所以三皇子身边那位出谋划策的大人,就想到了把这些对三皇子没啥用的东西拿出来搞租用。
至于那些新农具,来历可值得一提了。
它们都是从应祥县给运来的。
说是应祥县有个姓王的豪强,胆大包天,欺男霸女,鱼肉乡里,这次邻县五县闹灾,灾民四散逃荒,按说做为大户,就算不想伸手,也不该打坏主意不是?谁知他家就掠去了许多青壮,专门去做苦力,什么开山垦荒,挖沟开河的……还不给吃饱,想跑就打死……
这个版本跟司娓娓他们在应祥县听来的可是有很大出入啊。
明明是王家让那些灾民去做了矿奴啊?
不过两人很沉得住气,接着听那小吏说故事。
小吏说这不是三殿下爱民如子,听说了五县百姓受苦的故事,就致信给应祥县县令和王家家主,想让王家放出五县的灾民。
谁知王家不但不肯,还要杀掉三殿下派去送信的属下,多亏那属下本领高强,带伤逃了回来,三殿下这才勃然大怒,发兵应祥县,将王姓豪强给捉住,抄家砍头,解救了无数五县百姓。
司娓娓就听明白了。
三皇子这是发现了王家这头大肥羊,准备自己一口吃下去。
但吃下去还不能让天下人知道王家是在私采铁矿,不然有铁矿的事情传到京城里,半分铁渣都落不到他的头上。
这个时代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时候,三皇子在京城可能比不过其他皇子,可到了这小地方那就是一手遮天。
可不像是在现代,别说大城市了,就是哪个村子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要想让人知道,那就有办法。
三皇子来这么一手,捞足了好处,还给他自己立了个爱民如子的贤明人设。
上位者有私心不怕,怕的是没有底线。
这六县已经成了三皇子的属地,基本上六县的官员三皇子就有任命权。
大泰朝初建,就算分封了一些地方,皇帝还不会猜忌,都是自己亲生的儿子,跟分封出去的兄弟是大不一样的。
更何况六县之地,在大泰朝的版图里,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点?
三人听完了小吏对三殿下的一番歌颂,又去租耕牛的地方看了看。
目前就卫星村开的那些地,还用不着什么耕牛。
所以他们只是了解下信息就离开了。
有大佬坐镇的县城就是不一样。
中心区的酒楼,饭铺,商铺什么的都已经开了起来,还有不少摆在街边的小摊,沿街叫卖的小贩。
不过小摊小贩的生意看上去都不算很好,街上的人流还是有点冷清。
逛了一圈,司娓娓买了两斤果子,王大军买了几个木头雕的小动物,就连封大牛,都拿着发给他的零花钱,三文买了一包果子干,准备回去的时候带给弟妹吃。
正事办完,也是该吃午饭的时间了。
王大军他们随便挑了家酒楼进去,封大牛这少年却死活不肯进去,非得要守着马车,说是要看着车上的东西。
王大军和司娓娓相视一眼,心里明白,这少年大概是把自己真的定位为雇工了。
可不是主家吃饭,他们就得看着家伙么?
司娓娓他们便没有强求,在酒楼里点了几个菜,又叫店小二给封大牛送去了一大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