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全村穿越啦(72)

作者:林跃然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布衣生活 穿越时空 种田文 市井生活 俺们全村穿越啦! 团结在一起,共渡难关。 村口杀猪老王:我家圈里进了三头野猪!这玩意儿现在保不保护啊?不保可就杀了!国道边修车老刘:我看见一群马在马路上跑!不吹不黑!我抖音上都发了!民宿玛丽姐:昨儿一家子coser来住店,完了结帐他们要用银子!怎么办?新官上任小村长:(背手)大伙儿注意啦啊!有一个大消息要告诉大家!俺们全村穿越啦!点击展开

平平无奇的男人点点头,很理解的样子,“没错。”

女主人顿时跟找到了知音似的,“所以后来谁再来拍啥的,我就要收钱了……”

一要就是一百,吓跑了好多人,还骂她钻钱眼里了。

哼,不开这个价,还撵不走那些白沾光的呢!

说着话进了院,女主人防贼一样,赶紧把院门给关了。

“如意!如意呀!有客人来了!”

这位在抖音上小火一把的农民于如意,只有三十来岁,看着就是地道的西北汉子长相。

看到客人也就是腼腆地笑笑,“欢迎啊,我这个就是自己闹着玩的,随便看吧。”

三个人说着话,进了小平房。

这小平房外头看着小,其实里头地方还挺大。

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一个是粉碎机,把田里头收集来的树枝桔杆树叶啥的用刀轮给搅合粉碎,和水搅拌成浆。

第二个是过滤机,把浮在上层的杂质给清理出去。

第三个是碾压机,将浆里的水分给挤压出去,再平铺烘干,最后成形变成一卷卷的手纸。

手纸这个东西吧,全世界通用,遇到关键的时候,还容易遭哄抢,虽然不贵,可离了它实在不行。

但这东西科技含量不高,全国各地就有十大驰名品牌,各具特色,各占份额。

就是各省各市也都有自己的小型纸品加工厂。

于如意的这个迷你造纸厂,造出来的手纸产量低,质量差,就跟那同村小孩说的那样,有些发黑还掉渣……但为啥就成了抖音网红了呢?

主要于如意弄的这些机器,它都不是电动的,而是用房顶上安装的那一排排的风车制动的!

所以当第一个拍视频的给大伙演示,西北农民发明家是如何造出节能环保造纸机的时候,那个赞,那个评论,几百万几万的,把于如意夸成了一朵花……反正那纸造出来,网友们又不可能用嘛。

在于如意没火之前,他媳妇没事就数落他。

哪怕去城里搬砖或都送快递呢,都能挣下大把大把的钱,你在家里成天鼓捣这些,弄出了一大堆的手纸,卖是卖不出去的,也就给自家省了个买手纸的钱……谁用谁知道!

不过等他成了网红以后,零星的也有几个冤大头……呃,客人来付费拍视频,他媳妇有了进账也就叨叨的少了。

不过这位客人却有点反常,一条龙拍完了还没走的意思。

“于大哥,你这个发明转让吗?”

他媳妇两眼蹭地就放了光,笑呵呵地,“转让!转让!肯定转!”

只要价钱到位了啥都好说!

要不说于如意能成网红呢,这汉子倔犟地一摇头,“那可不成!”

就算他媳妇扑上来拧了他两圈胳膊肉,这汉子还是咬牙挥手,“不转不转!”

平平无奇的客人笑了笑,这两口子一定是误会了。

“转让只是授权技术,不是要把这里的东西都买走,你这个小厂还能继续干,只是把全套的技术卖给我,我也能照你这个样子建个厂了而已。”

两口子震惊了。

就他们这个产量,这个质量,居然还有人愿意花钱买技术?

这怕不是个……呃,财神爷?

一直等到那客人坐上了小车,从村子里开走。

两口子依依不舍的站在路边目送。

旁边村民们闲着过来打听,“又是拍抖音的?唉,如意啊,你们这是坐地捡钱啊!”

白来的一百它也是钱啊!

于如意媳妇忍不住放声大笑,“哈哈哈哈哈……”

她要进城买房,买大的!

“走,他爸,咱回去,我给你做红烧肉,你多补补!”

第64章 自给自足

华国自古多人才。

有的人,天生聪明,哪怕从前大字不识一个,但只要给他机会,那就能创造奇迹。

在几千年的历史里,无数的故事都证明了这一点。

到了现代,衣食无忧,社会安定,空闲的时间多了,民间的能人那更是多如牛毛,绝活无数。

像于如意这样的民间发明家,从前可能也就是小范围的出个名,最多当个网红,对实际的生活并没啥改善,但打从这个秋天起,好几位发明家,都发了笔小财。

跟人家那一夜暴富中了彩票的肯定不能比,但上县城里买个房,换个夺人眼球的新车,那是没问题的。

这样的情况,自然是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华国最近科技发展有些猛,对手各国们都在担心,再不找到关键所在,被华国远远拉开距离,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关注到民间发明家靠转让专利致富这些事情之后,有那老牌资深搞情报分析的就琢磨上了。

莫非,华国的秘密武器就在这些让人觉得很普通的发明里?

不行,绝不能让华国人占了太多先机,他们也要买!

买回去做研究,就不信华国人能做到的,他们这么优秀的X国人做不到?

于是代理人,中间商,跨国集团亲自上阵的,都纷纷来到华国,好一通买买买。

不光于如意的迷你风力造纸机技术,还有食用油转燃油技术,水力微型发电技术,太阳能循环制盐技术等等……都被卖了七八次,挣上了好几份的转让费,县城房转省城房,省城房变京城房了!

至于华国民间那些还没被买的发明,也乘着这股子东风,转让(忽悠)出去不少……比如周易原理的防辐射坐垫,太阳能直接转化的空调扇,可防身保健和充电的鞋垫等等,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致使华国民间,甭管哪行哪业,研究好学,蔚然成风。

但这会儿朝圩村的人根本想到自己这一村的小蝴蝶,居然引起了那么多的大漩涡。

他们看着造纸厂的图纸,热烈讨论过后,已经开始动手建厂子了。

于如意的迷你造纸厂那是真迷你,听着是造纸厂,可造好了以后只需要一个人看着,都不怎么需要动手,只要保证自动处理的过程中,没有漏跳滑轨开栓的就好。

当然了,在拿到原始资料以后,还是请专业人士做过精简和改进的,让整个造手纸的过程,更加方便和丝滑……

其实这些民间技术,让真正的专家来做,也不是做不出来,而是有个时间和成本在里头。

给于如意三十万,他两口子能美得一星期睡不着觉,但给专家三十万,专家只会把支票扔回来并且表示你侮辱了他的专业,或者内心冷笑着接下项目,然后让他的两个学生慢慢做。

不过,再怎么改进,这迷你造纸厂的产量也是不高的:一天最多二十卷。

质量也很一般,纸质有点粗,看着黄不拉叽的,倒是纯天然无染色了。

司娓娓计算了下,按平均产量来的话,手纸是能保证全村人自给自足,还能略有富余了。

这样的话,只要让一位老人来看着摊子,就能让造纸厂运转起来。

至于说纸尿裤和卫生巾,因为住在村里,需要用到的女人都明智地囤一年用的,暂时没有用光的危险。比如说司娓娓,她趁双十一的时候就买足两大箱,足够用两年的,现在还剩下一年的用量。

纸尿裤的话,目前村里就一家有个一岁的小婴儿,他家也囤了不少货,甚至还剩下不少几个月婴儿用的小号纸尿裤,为了跟唯一的老师搞好关系,李家媳妇已经送去给了方老师家,这样方老师的宝宝出生以后也不至于抓瞎,至于等这些东西都耗尽了……那只能回归原始办法用尿布了。

当第二条船下水的时候,造纸厂的手纸已经积累了几大箱了。

村民们这时候再也不用用个纸还精打细算了,而是刷上一个工分就能拿五大卷回去,舒畅!

司娓娓这次再去,除了一位壮劳力,还带了一对手艺人老夫妻。

这手艺人老赵头六十岁了,做得一手好木工,只是在现代家家户户都在家居城里买漂亮时新的成套家具了,他就闲下来了,进城也干过装修,挣下了钱回村盖了三层的小楼,也给大儿子在县城买了房娶了媳妇,小儿子呢,也三十岁了,让他进城吧,他还不进,非要在村里种土豆,说要当啥土豆大王……

让给说亲吧,人家姑娘一听非得在老家种土豆,谁想吃这个苦啊,何况还得跟老人住一起?

进城去小两口独自过活它不香么?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