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大福晋(清穿)+番外(73)

作者:青青小艾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清穿 随身空间 甜文 爽文 主角:盈秋 ┃ 吃饭睡觉养崽崽 立意:自爱者人人爱之 : 盈秋穿成了历史上重男轻女,却连生四朵金花,最后更是为了生下儿子难产去世的炮灰大福晋。 盈秋惊恐,我可不想英年早逝。 于是大清上下开始流传英武俊朗的大阿哥被大福晋赶出房门的消息,同时附赠一句—— “大阿哥饶命!” 而且,不久就见粉红软轿流水似的往府里抬。点击展开

这话信息量可就大了。

盈秋猛地抬头看向布尔和,果然见她嘴角含笑,似乎对这道赐婚圣旨非常满意的样子。

等所有人走后,盈秋面色铁青地站在布尔和面前:“说说看,这道赐婚圣旨究竟是怎么回事?”

胤禔还没有反应过来,下意识拉了下盈秋的手:“赐婚是皇阿玛的主意,跟布尔和有什么关系?你怎么……”

话还未说完,就听布尔和开口:“这门婚事确实是女儿自己向皇玛法求来的。”

胤禔整个人都要不好了:“你自己向皇阿玛求来的?布尔和你在想什么?我和你额娘努力这么多年,都已经放弃了夺嫡却仍旧受皇阿玛的驱使,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不想让你被皇阿玛送去蒙古和亲?你知不知道蒙古生活有多苦?你自己想想你那些嫁到蒙古去的那些姑姑和姐妹们,哪一个不是郁郁而终的?我和你额娘就你这么一个女儿,你怎么能背着我们自作主张?”

胤禔都快要被气死了。

小豆丁弘昱也被气得哇哇大叫,叫嚷着要进宫找皇玛法收回成命。

盈秋却冷静下来了:“能告诉额娘,你为什么想要到蒙古去吗?”

清朝前中期,女子的地位其实有些两极分化。那些无法参加选秀的女孩儿,在家中地位有时甚至不如得用的仆从,但那些长得漂亮,还能参加选秀的女孩儿,在家中的地位却要高贵的多。

但这些女孩儿在娘家地位有多尊崇,家人后就活得有多卑微。

因为这些八旗女子的婚事,从来不由自己做主。

甚至不由父母做主。

其中又以皇室女子为最,他们大多会被当做满蒙和睦的工具送去和亲,嫁人后就与家人脱离联系,婚后除了要忍受人生地不熟的陌生与困难,还要面临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与各种风俗不同带来的挑战。

就算侥幸与丈夫感情不错,还有可能面临教养嬷嬷的刁难。

清朝不止出过一例因为教养嬷嬷阻碍夫妻见面,而最终导致出嫁的格格郁郁而死的案例。

因为清朝畸形的拴婚制度,也碍于布尔和可能和亲的现实,盈秋从来不将女儿往大家闺秀的方向培养,而是更注重培养女儿独立自主,希望她不管在何种环境中也能凭自己的本事活得好。

冷静后,盈秋自然不会觉得女儿这般行为,只是一时兴起。

事实也正如盈秋猜测那般。

“女儿只是不甘心,为何女子生于世,就只能窝在后宅相夫教子,而不能凭着自己的本事建功立业。”布尔和看着盈秋,眼神不甘,“女儿从小与叔伯家的堂兄堂弟们一起长大,每次比试从不落于人后,自认本事不比任何一位堂兄弟差。可如今,那些堂兄弟们纷纷开始步入朝堂,女儿却只能困于后宅,开始相看亲事,为以后相夫教子做准备。”

“女儿不甘心!”

布尔和转头看向胤禔,再次强调。

胤禔瞪大眼睛,倒不是觉得布尔和的想法有什么不对,毕竟他小时候还与大名鼎鼎的孝庄皇后相处过几年。

但……

“可是这与你主动求嫁蒙古有什么关系?”

“可是阿玛,若是女儿留在大清,就永远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胤禔愣住,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一句反驳之语。

这是事实。

康熙虽然对孝庄尊敬,却也对其掌权多年心生芥蒂,非常排斥后宫干政。

布尔和虽不可能成为干政的后宫之一,但如今大力推行汉学的康熙也绝不可能让她如男子一般出入朝堂,更不用说上战场了。

“可去了蒙古,难道你就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了?”盈秋万万没想到布尔和竟然是打着这样的主意,“如今蒙古同样受我大清管辖,你的想法又怎可能有机会实现?”

布尔和眼神瞬间坚定起来:“可如果我真有本事在蒙古做出一番大事业,皇玛法会非常高兴。”

盈秋与胤禔对视一眼,而后双双愣住。

-

自那日谈话过后,又过了许久。

盈秋与胤禔二人有心想要劝布尔和,却又不知该从何劝起。

胤禔是自己以前便一心想着与太子别苗头,与太子处处争锋,所以自觉没有劝女儿放弃这个想法的立场,盈秋则是因为自己在前世就因为梦想而选择了一条与父母意见完全相反的路,更能体谅布尔和的想法。

更何况,圣旨已下,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宣读,如今除非布尔和的赐婚对象暴毙,否则这次和亲绝无改变的可能。

但为了不让女儿嫁去蒙古就害死人?

盈秋和胤禔都没丧心病狂到这等地步,再说这门婚事还是布尔和自己求来的。

于是夫妻二人在沉默之后,也只能一边担心一边用尽一切办法与资源,想要为布尔和铺平道路,希望她就算遭遇挫折,也能活得很好。

出嫁前夕,盈秋犹豫之后,还是给布尔和添了一份嫁妆。

里面装的是,盈秋这几个月辛辛苦苦从图书馆里抄录的,有关蒙古的所有资料,如种植苜蓿草圈养牛羊之类。

至于苜蓿草从哪儿来?

康熙时期,大清与外界还有一些交流,海上贸易也算如日中天。别说还有胤禔这个皇子在,就算只是布尔和的身份,只要放出寻找苜蓿草的话去,自然不缺想要讨好她的人。

除此外,盈秋还特意将一些小说里面提到的,对蒙古老百姓有用的许多如肥皂、羊毛毡、毛线衣等现代物品的制作方法也都抄写了进去。

虽然知道小说里面的方法不一定管用,但对布尔和来说想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希望能让布尔和达成所愿吧……

站在城墙上目送布尔和远去的盈秋,幽幽叹了口气。

关于夺嫡

因为盈秋的出现,胤禔提前退出了夺嫡这个漩涡。

但一开始,康熙并没想过就这让胤禔“咸鱼养老”,而是试图通过将胤禔调到六部其他部门来转移朝臣的注意力,从而保住胤禔这个长子,再让他与太子相争以保证朝堂势力的平衡。

可惜胤禔已经完全放弃与太子比较,于是完全不入套。

不管康熙威逼利诱,还是将他架在火上烤,胤禔都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完全没有夺嫡的想法。若是被逼急了,他就干脆龟缩在直郡王府,两耳不闻窗外事,直将康熙等人气得脑仁儿突突地跳。

有心人将主意打在了盈秋身上。

谁知盈秋做足了“夫唱妇随”的贤良模样,只要是胤禔的决定,她都无条件拥护,别说只是宅在府上了,就算是胤禔想要带着她到郊外宅子上住个大半年,她也没有一句怨言。

所有人都被这对夫妇给气得没脾气了,最后只能放弃将胤禔拉进夺嫡这潭浑水。

反正,康熙又不是只有胤禔一个儿子。

就算其他儿子身份不够与太子相争,但全部加起来,就算是太子也只能头疼的份儿。

迟早,会将太子拉下马。

但意外的是,越是到后期,太子越是佛系起来。

尤其是索额图一家被处理之后,太子整个人都沉默了,不但对朝政完全没有插手的欲望,对自己属下的势力也选择了置之不理。

盈秋曾问过胤禔,太子为何这般表现。

胤禔嗤笑一声,道:“左不过是没了我这块磨刀石在前面遮眼,老二终于看中清楚了皇阿玛的打算,所以心灰意冷了而已。”

康熙当年对太子有多好,等太子成长起来后就有多狠。

就算康熙的想法是将他这个长子扶持起来,给太子这把刀磨得锋利一点,可磨刀的过程,难道不是一种折磨?何况真等太子这把刀初见锋锐,康熙又怕了。

可惜,太子的身份注定了,他不能像胤禔这般撒手不管。

就算他想,他麾下势力也会逼着他不停向前。

但到底,太子与兄弟间的恩怨没有历史那般深了,等到胤禛上位,更是直接将人放了出来。

至于其他皇子,许是因为有着在大阿哥府一同玩乐相处的情分在,之后就算为了夺嫡不免对兄弟下手,但到底没有下死手,真等夺嫡尘埃落定之后,也果断认输,将手下所有势力交给新帝后,倒是比历史上的下场好了不知多少。

兄弟安分,这对登基的雍正来说,显然是个不错的好消息。

登基大典上,一向面无表情的雍正脸上都染上了笑容。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