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后正要说话,一名宫女过来:“启禀太后,雅珍长公主求见。”
雅珍长公主是靖宁宗的长女,因孙太后一直无所出,加之长公主母妃又早年病逝,便有当年的太后做主,将长公主寄到了孙太后名下。
到底也是从小带大的,孙太后对秦栩君的感情很是一般,但对雅珍公主倒是真心实意。
雅珍长公主惯常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大声喊着:“母后、母后——”,喊了好几声,才见她进了殿。
“母后又在看您那几尾鱼。从早到晚的,也看不腻。”
长公主敷衍地行了个礼,也不等孙太后喊她起身,已自顾自站起来,走到鱼缸边,接过连翘手里的鱼食碟儿,挤开了连翘。
连翘也识趣,福了福,站的远远的去了。
“哀家这无双殿,也就这几尾鱼凭添一点儿生气。每回出去散心,哀家不惦念别的,就惦念宫里头这些鱼。”
雅珍长公主微微一笑,低声道:“母后说惦念鱼,儿臣信。说不惦念别的……呵呵,母后自己信就好。”
“呸!”孙太后一把将手里的鱼食儿全扔进了鱼缸,怒道,“没大没小,这是儿女该说的话吗?”
雅珍长公主努努嘴,却是毫无惧意:“母后,在女儿面前可就别装了。女儿是心疼母后,才说这些话。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凭什么咱们女人就得守一辈子。父皇走了十来年,你有点儿欢好又怎么了?女儿倒说句不中听的,若是母后走在父皇前头,父皇会为你守几年?”
一番话竟说得孙太后愣了。
还“守几年”,便是自己好端端年轻貌美的那些日子,先帝也从来没有守着自己啊。
一时心中竟无限悲戚起来。看着眼前神采飞扬的雅珍长公主,孙太后好生羡慕,这个女儿素来行事不合规矩,非常任性跋扈,自己倒是思虑太多,总是被各种掣肘。
“不说这些了。又有什么事要求母后?”
“儿臣想母后了呗。”
“别哄哀家,哀家早就不吃你这一套。”
见孙太后已经没心情喂鱼,雅珍长公主嘻嘻一笑,放下了鱼食碟子,亲亲热热地挽住孙太后的胳膊,扶她
走到坐榻上。
二人面对坐定,雅珍长公主从桌上拿了棵枇杷,细细地剥了皮、又去了核,送到孙太后嘴里。
剥第二颗的时候,孙太后终于道:“你也尝尝,江南刚刚快马送来的。”
长公主往嘴里送了一颗,眼睛一亮,赞道:“这枇杷好新鲜。果然要来母后这里,母后这里尽是好东西。”
孙太后终于有了笑意:“回头带两筐回去,也给驸马尝尝鲜。”
哪知雅珍长公主突然脸色一沉:“提到他,很是烦心。”
孙太后不解:“怎么了,驸马待你不好?”
雅珍长公主眼皮子一抬,已是翻了个白眼:“他倒还没这胆子,是儿臣不喜他了,能不能休掉?”
“休掉?”孙太后吃惊不小,“你们成婚还不到半年啊。”
“这联姻本就勉强,母后你也该知道,他不是儿臣想要的人。”雅珍长公主的脸色更不好看了,似乎想起驸马都觉得没眼看。
孙太后有些为难:“驸马家世优越,人品出众,也是京城难得一见的少年郎。既已成亲,就凑合过吧,起码你们走出去,也是很登对的。”
雅珍长公主不屑地“哼”了一声,骂道:“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这一骂,孙太后顿时有些明白过来,委婉地道:“你府上不也养着些人……驸马不中用,总有中用的。他还敢管着你不成?”
雅珍长公主一个眼神扫了过来:“母后,儿臣要的是又中看又中用的!”
第89章 皇帝的肉
一听她提阳湖县,孙太后顿时就头大了。
去年为了选驸马一事,雅珍长公主闹到天翻地覆,几乎成为京城人人皆知的轶闻,好不容易熬过了她成婚的这些日子,传闻才渐渐平息。
没想到,她还是没死心。
孙太后正色:“哀家知道那束俊才生得一表人才,的确是个不错的孩子。可他那样的出身,怎么可能和皇家联姻。但凡清贫些,都还不是问题,可他……”
“他怎么了?不就是没有父亲?人家就不能父亲早逝么?”雅珍长公主提起此事,依然忿忿不平。
孙太后长叹一声:“胡闹。你用脑子想想,他跟的母姓。”
“呵呵。”雅珍长公主扭了扭身子,“我是不嫌的,谁嫌谁知道。”
孙太后也气了:“你不嫌,人家嫌你!还未成婚就在公主府养男宠……”
“我愿为他散尽男宠。”
“那也要人家愿意让你散。”孙太后气到捂了心口,“程太师私下也是问过人家意思的,就算出身不好,配不上皇家,可只要他愿意,未必不能给他归个宗、封个号。人家二话不说,直接跪求外放。你啊,好好品品这意思。”
雅珍长公主撇撇嘴,心里自然不愿承认。
“母后啊,不是儿臣挑拨。程太师跟您说的话,您左耳朵听,右耳朵出就好,别尽信了。”
孙太后今日对程博简本就有些怨怼,听她这么说,倒也心中微微一动。
“说不是挑拨,其实就是挑拨。皇上不能理政,程太师为大靖鞠躬尽瘁,哀家不信他,信谁?”
雅珍长公主站起身,在屋子里踱了几步,似是在思忖着,并不急于说话。
半晌,她又踱回太后身边,拉着孙太后的手,嫣然一笑。
“您母仪天下这么多年,怎么还没看明白?我那皇帝弟弟至今不成个器,都十八了,还烦劳您在这儿顶着。您也该拿些魄力出来。那程太师……呵呵。”
孙太后急了,啐道:“别欲言又止。想说就说,不想说就憋着。”
雅珍长公主一笑,意味深长:“应该是您用他,不是他用您?”
孙太后一愣:“这又如何分辨?”
“嘿嘿……”雅珍长公主凑到太后耳边,
用极细的声音道,“是您在上头,还是他在上头?”
半晌,孙太后才反应过来,顿时面红耳赤:“混账!”
可骂完一句“混账”,却没了下文,愣怔在那里。
雅珍长公主咯咯一笑,已伏下身子:“母后细细思量,儿臣告退。”
不及孙太后说话,长公主起身又道:“儿臣这驸马,早晚得休了。母后您有个准备,到时候别说儿臣没知会您。”
说着,施施然转身,雅珍长公主消失在门口,屋里只剩孙太后一人,斜倚在坐榻上,出神很久。
***
天色渐黑,兴云山庄玉泽堂的廊下,次第张起了一盏又一盏的宫灯。
仁秀和郭展送晚膳进来,何元菱一望,发现多了一双碗筷,心想,仁秀公公此等人精,也实在不可小觑。
秦栩君知道郭展也不识字,加之玉泽堂如今换了新人,便也不再忌讳,堂而皇之地将《神宗实录》往坐榻上反扣好,起身去屏风隔开的大圆几上准备用膳。
“皇上,成总管没回宫,半道上被太师的人接走了。”仁秀低声回禀。
秦栩君表情平静,似乎早在意料之中。
“成汝培已是弃子,接回宫也是浪费药材,还得防他乱说。”秦栩君微微一笑,“太师会好好‘照顾’他的。”
郭展愣愣的:“奴才是不是下手太重了?”
秦栩君微笑着不说话。倒是何元菱笑道:“不轻不重,刚刚好。”
何宫女的话总是没错的,毕竟何宫女眼下是最接近皇上的人。没见皇上用晚膳,都有何宫女一份呢。
郭展笑了,为自己的“刚刚好”感到十分开心。
而且今天皇上还赏了玉泽堂所有人一个月的俸银,大伙儿可开心了,都发誓要更加尽心尽力服侍皇上、保护皇上,绝不让居心叵测的人走近玉泽堂半步。
这下好,本来这一百个宫人里头,难免有几个原也是成汝培和张西园的人,现在一看这阵势,靠山没了,身边还全是皇帝的死忠,左右一权衡,竟大舒一口气。
幸好那几个都挂了啊,老子的底细,再也没人知道了。从今日起,老子也是皇帝的死忠!
于是他们也跟着喊:“绝不让居心叵测的人走近玉泽堂半步!”
总之,现在玉泽堂上
下一心、众志成城,气氛好到不得了。
不过敬业精神很重要,业务能力也一样重要。成汝培有一样没说错,玉泽堂的宫人,歪歪斜斜的,的确不大像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