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在冷宫种田+番外(61)
“我们不怕!”两个家伙急着表态。
自从吴桂花答应他们,卤肉生意里给他们抽一成后,这两个做事比她积极多了。想想厨房里还堆了那么些卤肉,她一个人不知道要吃到什么时候去,卖一些出去也行,只好摇一摇头,扭身出了门。
小章赶紧搁了卤肉追出去:“桂花姐,你干什么?”
“我把这附近的雪扫一扫,省得你们明天来时不方便。”
“我来帮你。”大顺子三两口吃完嘴里的东西,也追了出去。
有了两个壮小伙的帮忙,天还没黑,从重华宫到小竹林的路就扫了出来,雪终于算停了。
吴桂花又指挥他们把弄来的两车稻草铺在路边的积雪和湖边。
小章不解道:“铺稻草干什么?”
“是啊,桂花姐,铺稻草多难看哪。万一你们司苑局的那什么掌司再巡到这里,找你麻烦怎么办?”大顺子也说。
大顺子说的是十月份金掌司身边的一个女史来重华宫检查卫生时,发现她鸣翠馆的小花坛,说她擅动宫中物品,要上告治她罪的事。
但那时候广智尚在宫中,人人都知道她时常去慈安宫听广智布道,再者她的黄豆和芋头也收了。她在布置这小花坛时又有所准备,正好她在花坛边种的牡丹种子抽了几片芽,她辨说自己种的就是花,那女史自然铩羽而归。
吴桂花解释说:“你们不是说从正旦到十五,整座皇宫的九门都要打开迎接来皇宫贺岁的王公权贵吗?我这不是防着有人从我负责的宫道上走滑倒了找我麻烦吗?”
大顺子就笑了:“桂花姐,你想多了,哪个人会没事跑到道旁的积雪上去?”
“人不跑,还有马车啊,万一拐一下弯,马车轮子滑到冰上歪倒了怎么办?”
小章一脸佩服:“还是桂花姐想得周全。”
吴桂花挥手笑:“小子少寒碜我,还有我说的湖边,记得也要铺。谁知道大节下的,有没有哪个贵人跑到湖边来玩,湖边这么湿滑,可比路边危险多了。”
她这回说的又是十一月份的某一天,深宫中的几个公主不知从哪听说这里有一片竹林,呼前拥后地来了一大串人,在林子玩了大半天的事。
那天她躲在重华宫里,硬是连火都没敢生,就怕引来了人。
两个小伙子表示明白,叉起一束稻草,扔到了积雪上。
吴桂花看他们干得有模有样的,视线不由转到了屋檐下的那串冰溜子上,望着连成一片的白雪,默默祷告:可千万不能出事啊!
第55章
二十九清晨,把小章兄弟俩要的卤肉包裹好, 吴桂花挂上门锁, 去了趟东掖廷。
夏天她头一回去东掖廷时, 跟梅雪两人说好,她十天来一回重华宫, 给秦司薄和小姐妹们带些吃食。但进腊月之后, 梅雪也有很长时间没再到她这来。
不过她提前同吴桂花打过招呼,秦司簿负责内宫六局的禀赐文具出纳,年末需要进行大盘点, 她作为秦司薄的心腹,自然也忙得脚不沾地。
这回再去, 卤肉自然是要带的,只是不敢带多。即使她托那几个劫匪的福升为二等宫女,秦司薄也知道她现在做些过路生意, 还同太皇太后宫中有些关系,想弄到这么些肉, 也是很困难的。她要是知道吴桂花胆子这样大, 连膳房的生意也敢抢, 凭她这样刻板谨慎的性子, 早将吴桂花骂过不知多少回了。
因此,吴桂花只给秦司薄带去半斤卤羊肉, 半只风干鸡和两斤香肠,又用田大壮送给她的小磨磨出豆皮豆干豆腐若干,先炸后卤, 这些豆制品足有不下十斤,都全弄到大包裹里包了起来,再加上几罐子腌萝卜和酸菜,最后是黄豆,芝麻,花生磨成粉炒香的热饮,杂七杂八加起来,包裹的巨大程度已经超越了她第一回 去东掖廷。
不过,走到慈安宫那,吴桂花卸了一回货:给春蚕送了一包炸黄豆,一包卤香干,一包炸蚕豆和一包香芋枣泥糕。
听说剩下的都是给她姑姑送去的,春蚕还假意愁道:“幸好这一包没叫我干娘看到,我今年只送她老人家一副护膝,叫她看见,准保会埋怨我小气。”
因为宫女太监都是没有正常家庭的人,特别注重乡党契子女,吴桂花有限的去东掖廷的几回,路遇盘查的军士,只要说是给她姑姑送吃的,十有八|九就会被轻松放行。
吴桂花笑说:“你这回活动回针线房肯定也花了不少,冯嬷嬷哪里会不知道你手头紧?何况我不比你,一年难得见我姑姑几回,可不得多准备些东西孝敬她老人家?”
春蚕就来谢她:“要不是你教我针织的法子,我也不会织出羊毛垫子重新得到钟嬷嬷的赏识。对了,我还给你织了副护脖,你戴着玩吧。”钟嬷嬷是慈安宫针线房的一个小管事。
吴桂花找春蚕帮忙纺的那麻袋匀了一半给她,但因为吴进送进宫的羊毛没有经过筛选,整体毛质偏硬,她不能像吴桂花那样随便织成毛衣,便做了个羊毛线坐垫。
吴桂花也不跟她客气,笑着接过那护脖,应付完春蚕“那样的羊毛什么时候还会再有”等问题,背上背篓重新上路。
因为此时已近除夕,在外行走的宫女太监和侍卫都多了不少,在临近东掖廷的宫道上,吴桂花还遇到了五六抬青毡小轿,据说这是外廷大人们乘坐的出行工具。
因为东掖廷四监工作跟外廷有不少交接,这里时常会有外廷官员来往,不过,一次见到这么多小轿从她身边经过,吴桂花也是第一次。
有哪里不对。
吴桂花收敛了脸上的笑意,因为每回来都会给看门的小太监们带好吃的,那些人看见是她,只是略翻看两下就放行了。她熟门熟路找到梅雪的房间,等了半天,她才匆匆赶到,来不及翻看她的东西,有些歉意地道:“你来得也太不是时候了,敬贵妃娘娘于今晨猝逝,尚宫局上下都忙翻了,我们司薄已经去了熹春宫帮忙,你这两日怕是见不到她了。”
宫里等级带“贵”字的都不可小视,吴桂花让她先坐下喘口气:“那你们能吃肉吗?我带了这么些肉来,不会给你惹麻烦吧?”
梅雪道:“不至于,你只要不在贵妃娘娘的灵前吃就没什么。不过宫里的事说不准,还是小心些,你带回去……算了算了,万一有人在你回去的路上生事也不好,我先去找个地方把肉藏起来再说。”
吴桂花看她也是一脑袋的事,帮着找个地方藏好肉,她连口热茶都来不及喝,包了那包香芋枣泥糕就要走:“我是抽空回来取东西的,待我哪日闲了再去重华宫找妹妹说话。正好一天没吃饭,这包点心我就捎去给司薄了。”
吴桂花背着腾空的大背篓走出老远还在纳闷,前面数月她打听出了皇帝后宫最值得注意的人物,可这个敬贵妃,她怎么像是从来没听说过呢?当今皇上才四十不到,这位敬贵妃年纪肯定也大不到哪去,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突然死了不说,还死在了年前。
她对这些远在天边的大人物一向不感兴趣,回到重华宫后,看见门□□摞放着两个筐子,便知道小章和大顺子已经回来过,看她不在,定是又自己走了。
明天就是除夕,明天晚上的除夕宴兽苑也有节目要上,这两个小子早上来时就说过,他们从明天开始,直到十五都不一定有时间再到她这帮忙干活了。
吴桂花就想到,宫里死了个大人物,也不知道原本定的这么些贺年活动会不会变。转念又一想,想这么多不是闲吃萝卜淡操心么?在这种地方当宫女,估计就算皇帝死了也跟她没啥关系。
文盲吴老太太没听过蝴蝶效应。
即使只有一个人过年,吴桂花还是在二十九号早早躺下,为她来到这所皇宫,重获新生后过的第一个年开始养精蓄锐。
她去世的前几年,人人都在说量入为出,吃多少做多少,不要浪费粮食。
吴桂花在其他时候都是很同意的,除了过年。
在她这样的老辈人心里,过年的意义绝不等同于一桌子好菜,几挂鞭炮。但一桌子好菜和几挂鞭炮,就像过年贴春联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了这几样,她打心眼里觉得有哪不利索。
再不怎么说,她不乐意留在大城市过年呢?过年不放鞭,那叫个啥过年?她接受了很多新思想,却也有一部分固守在原地,不愿意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