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人将将出门,那边便有一个丫鬟从墙角闪出,直去了掌事大夫人那里。
第二日,点翠又收到了俞淑卿派人递来的帖子。
还是请她过府,不过这次却说是赏花。
点翠瞧着帖子不由得失笑,她院儿的那些个瓶瓶罐罐的小花儿小草的,昨日里不都赏过了,怎么今日还赏。
看来这淑卿当真是在那深宅大院里给闷坏了,左右自己如今也无要事可做,能陪便去陪陪她吧。
点翠心里想着便着人与她换了轻便的衣裳,今日大街上不会似昨儿个那么拥挤,点翠没有着那两个衙役跟着,自己带了两个丫鬟去了袁府。
上次是从东侧门进的,这次谁知被那丫鬟领着去了正门,正门门口却是一位长相威严富态的夫人在等候。
点翠不解,有些疑惑的看了看缩在一处满含歉意讨好的看着自己的俞淑卿。俞淑卿蹭上前来,展开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道:“袁……夫人,这位是我们府里的大夫人,今日的赏花宴便是大夫人为袁夫人准备的,还望不要推辞。”
平日里私底下都唤名字,今日俞淑卿却唤了袁夫人,又因着她家儿也姓袁,俞淑卿只觉得别扭。
“没想到咱们与袁大人还是同姓,算起来许还是本家呢,”那位大夫人不笑的时候很威严,一开口却是温软的语调说出官话儿,有些别扭,但是十分亲切温柔。
点翠这般觉得杭州府里所有女子说话儿,都温柔亲切,也是无法儿,南北差异的确是不小。她打小听过女子说话要么大嗓门满口粗话的村妇骂街,要么爽朗嘎嘣脆的京城贵女说官话儿,哪里有这里人那般软软糯糯,跟怕吓着人似的吴侬软语呢。
“夫人有礼了,听闻杭州府里袁姓是大姓,我家大人亦是出自杭州府,也姓袁便不足为奇了。”最好别是一家儿,她可记得娘亲说过相公是被他本家的人赶出来的,这可是存了恨的。
那夫人呵呵一笑,道:“袁夫人说的是,咱们袁姓却是这杭州府里数一数二的大姓了,不过能出袁大人这样的青年才俊,却是少有呢。夫人快别在外面站着了,快快请进。”
看看,在人家世家大族的眼中,堂堂知府大人竟只是个青年才俊,这杭州府的夫人们果然用着最温柔的语调说着最豪横的话儿呢。
点翠好生羡慕,决定好好儿跟人学一学。
第202章 遇险
待那位夫人转过身去,点翠狠狠瞪了一眼做贼心虚的俞淑卿,后者垂着个脑袋又往身边丫鬟的背后缩了缩。
哎,这俞淑卿未嫁之前也是家中说一不二的娇女,如今嫁入世家大族,与那真正能说一不二的掌家大夫人之间,胳膊拧不过大腿,也算情有可原罢。
点翠心里这样想着,便微微原谅了她。
好在这位大夫人十分的识相,在知府夫人点翠的面前并不谈论些冒失的话题,只说些花儿草儿诗篇词阙的雅事,加上袁府一众连俞淑卿都叫不上名认不全的夫人姨娘都在有说有笑的呢。
人多虽然噪杂,但比昨日里来那般死气沉沉好了许多,点翠放松了心来专心赏花儿。
这正院的一个花园子便赶得上俞淑卿夫妇俩一整座院子那么大,里头自然也不会是那般普通的花花草草。
其中一棵花树长了足有丈高,开的花朵硕/大无朋,洁白如玉,倒似点翠在京中见过的辛夷花。那夫人介绍说这花树叫做荷花玉兰,又叫洋玉兰,只因这花树不是中原之物,花开之时既像辛夷又似荷花,所以才得了这俩名字。
众人走进了,还能问道极其馥郁的馨香之气,夫人有说这荷花玉兰还有一妙处:
清晨采了那将将盛放的硕/大花朵,放进干净的琉璃器具里,将花瓣里头的透明芳香的油脂挤/压出来。每日敷面,天长日久可使年老色衰者重获十年年轻容颜,若是年轻女子抹了,肤色白皙透亮细腻更胜以往。
不过这种油脂十分难得,一整棵花树所有的花也不过能弄鸽子卵大小的玉瓶儿那么多罢了。
她说这话儿时多少有些玄虚在里头,但是在座的都是些女子,女子哪个不爱美,闻言无不信服向往的。
点翠听了亦是微微点头,曾听已故的师傅郭老说起过,海的另一端有一种花树开的花做成的面脂有养颜护肤的奇效,想来就是这荷花玉兰了吧。
众人一片啧啧称奇,又接连着看了几种罕见的花草,袁府夫人要留点翠用膳,被点翠婉拒了,人家便也没有强留。
俞淑卿送点翠直到门口。
“点翠,好姐姐,你就别生气了嘛!”
“我比你小三岁呢,叫谁姐姐,也不知羞。”点翠没好气儿道。
“哎呀,只要你不生我的气,你便是小我三岁的我的亲姐姐。”俞淑卿跟着她那“草包”相公旁的没学好,倒学了些胡搅蛮缠与嬉皮笑脸。
“被你害死了,今日这次,你应早派人知会我一声,你瞧我这一身,哪里能见人?”点翠只道是又与她吃茶谈天呢,穿的是那随意又舒适的半旧衣裳,谁料来了才知人家早已经设了“陷阱”,一众如花似玉的夫人姨娘穿着隆重妆容严谨,反观自己松松挽了个髻儿就来了,点翠自然是不得劲儿了。
“哎呀,原来是因为这个,我的好点翠你如今贵为知府夫人,便是穿着补丁摞补丁,也比她们尊贵多了去了,她们呀穿的愈隆重愈发显得底气不足呢,况且你这天生丽质难自弃,挽个髻儿都好看!”
俞淑卿这一张嘴儿巴巴的,倒叫点翠想起那些个爽利的京城女子来,展颜一笑,瞧你这样子我便知道你嫁的那位夫婿是个怎样巧言令色的了。
被点翠数落了,俞淑卿只苦着脸也不敢反驳,瞧她这小意讨巧的样子,点翠便不再与她计较了。
赏花赏到日头西斜,又与俞淑卿说了好一会子话,秋月催促着点翠得早些回府了。
从袁家回府衙的路程不短,抬轿的轿夫走到半道儿上不知为何,竟还崴了脚,秋月甚是焦急可一时又找不到人来替。点翠便只得下轿来,步行回去。
“早知道就该将蔷薇也带来了,”秋月懊恼焦急不已,这才走了一半儿呢,这地方都是些小巷子,保不齐走着走着便就迷糊了。
“别懊恼了,咱们几个先往前走一段儿,除了这些个曲里拐弯的小巷子,到了大街上咱们再寻量马车去。”点翠说着便领了秋月与信儿走那巷子。
这般的小巷子十分的安静,这一路走来只碰到了几个脸上划了刀疤的汉子,秋月与信儿一左一右使劲挤了点翠往前走。
那几人本来没有引起/点翠的主意,可他们似是折反了方向,又回来了,这主仆三人的手上顿时出了凉汗来。
“这巷子太窄,咱们三人这样走着实难为,你们还是到我前头去罢。”点翠轻声道。
那俩丫鬟听了,便松开了搀扶着点翠的手,一前一后自发将她护在了中间。
那几个汉子的脚步很轻,跟在她们后面,不紧不慢的,不管她们快走还是慢走,都是丈余的距离,这让在最后的信儿不禁头皮发麻。
信儿靠着墙边走,默默的摸起了地上的一根柴火棍/子。秋月亦是从头上摸下了一支银桂花长脚簪子……
这巷子两侧都是高耸的墙垣,地上铺了长长短短的石板子。在这里面瞧不到远方,只看到头顶一隙阴沉沉雾蒙蒙的天,听得到脚步哒哒哒,在里头回响,甚是压抑甚是紧张……
主仆三人硬着头皮往前走,秋月将点翠从身后推到了最前面去。
眼见着便是一处拐角,三人暗暗使了个眼色,齐齐快速的闪到了拐角另一侧。
而后还没等点翠反应过来,信儿抓起她的手便拼命的往前跑,秋月咬了牙握紧了手中的银脚簪子,身子贴着墙站在原处屏息不动。
直到那脚步又近了,秋月“噌”的一下蹿了出去,举起手中的簪子朝来人拼命狠狠刺去。
手还未进到那人跟前,便被握住,簪子“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上。
唯一的防身之物就这样被打掉,秋月心中一凉,又想起那边的夫人此时应该还没跑远呢。今日自己便舍了这条命去换得夫人的周全,也算是值了。
这般想着,秋月索性豁出去了,没命的扑到了那人身上,一阵撕扯咬打,被那汉子不耐烦一挥手摔到了地上,这一摔秋月一口血吐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