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中医(77)

“嗯,那个孩子的娘倒是一个聪明的。”白艾道:“看在她的份上,这点银子就合适了。”

说起来,这还是自己第一次处方子呢。

诊费要不要交公呢?

“呵呵,你拿着吧,又不是在铺子上开的方子。”白芨笑道:“不要这么老实,爷爷知道你家里缺钱用呢,他也不会介意的。”

这样相当于是挣外水了,真的好么?

“有什么不好的。”白芨想到一个问题:“对了,师妹,你还没有印章对不对?”

拿印章搞什么?

“你看爷爷都有一个,每一个方子开完就盖上自己的印章,这样就易于分辩呢。”白芨道:“你也去雕刻一个吧,以后我一看你的印章就知道是你开的方子了。”

外面来的药方可得看仔细了,人家的药名不同自己也不敢轻易抓药。

自己家的就不一样了,药名多多少少还是带了点暗号。

“行啊,我等会儿就会雕刻一个印章。”好像是这个理,白艾想着各种大师,杰作完成的时候掏出来哈上一口气,然后盖上自己的大印,大功告成。

光是想想就挺有大师的范呢。

白艾一直想要做一个真正的大医师,大药师。

宏扬传统文化,国粹精髓,而不是做一个人云亦云没有底线的骗子。

在中医中药这一方便,白艾了解得越多越是叹息现代的人纯粹是浪费。

就在中医自己叫着要中西结合的时候,业界专业人士最感觉到了危险:中医西化到了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地步,自己开始刨自己的根。

她曾看到过一篇报道,每年中医院校毕业的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不从事中医,而转行干其他的。

余下的百分之五中有百分之九十成为了医药代表,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育的问题。

中医教育的失败在了两个发展方向:第一要与国际接轨;第二要与市场经济接轨。

就这两条肯定培养不出真正的中医人才,在中医大学本硕连读七年,上了四年都没有见过《黄帝内经》的也大有人在。

这样培养出来的就是中医的掘墓人。

特别是现在喊中医西化,现代化、标准化的人都是中医的毕业生,都是中医圈里的人自己在折腾。

每天都在喊要与时俱进褂是与西俱进,想在人家的碗里讨饭吃。

这是中医发展的可悲之地。

中医不仅仅是人出了问题,药也是乱七八糟的。

一天到晚都在弄中药的有效成分,那中药的四气五味哪里去了呢?

在对中药的管理 上也完全西方化,跟着洋人造反,邯郸学步,别人的没学会将自己的传统的东西也忘记了。

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她白艾成了有志之士,愿意为献身于中医事业,得,结果献身到了这里。

好在,她在这儿居然也有机会,而且,机会似乎比上辈子更甚,毕竟白爷爷才是真正的中医大夫,这可是一点儿洋味儿都没有沾上的人。

中医就是中医,自己一定要踏踏实实的下苦功,将中医的东西学到手。

白艾找到镇上的一个老头儿,问她用什么材料的印章。

要依着她肯定是用翠玉玛瑙材料更好了,这不仅是一种身份,还可以传承,以后她的后代拿着这玩意儿就是古董。

想想她成了一代大药师,子孙后代拿出这个印章说是祖传的,得多福气啊。

当然,那也只是她单独想想的事。

她可是经济不允许,还有就是雕刻老头儿这里材料也不行。

白艾看老头儿桌上有犀角、陶、瓷和木头,最后她挑选了木头的。

老爷子的印章好像都是木头的呢,她可不能太膨胀风头盖过师傅。

“姑娘你稍等,一会儿功夫就能做完的。”镇上的生意不好,有时候几天都不开张,没想今天来雕印章的却是一个小姑娘。

“行,你先雕着吧,我去买点菜,回头再来拿。”昨天挣了一两银子呢,买点菜到白家吃也算是打牙祭了,回头再带一些回山上去。

白艾到市场上看时,却见有人卖大的草鱼至少有七八斤。

“吃不完就可砍,只要你们谁家两个人自由组合,商量好要头要尾就行。”店老板道:“我同意给你们分,要不然这鱼估计卖不完,这可是河里捞起来的,新鲜着呢。”

第一百零五章 别吃鱼胆

“香儿,你买鱼?”人群中挤过来的是余三。

“是啊,余叔叔。”白艾道:“要不,咱两家分一条来吃?”

“呵呵,不分不分了,我家人多,一条还有点紧缺呢。”余三笑道:“这鱼比猪肉便宜一些,偶尔买一点来吃也行。”

是了,余家的人可不少,且全都是壮汉。

一条七八斤重的鱼估计着就只够卡卡牙缝。

她想买一条砍成两段,带一段回家里,可是天气太热了不能放啊。

“你买吧,买了我给你送回山上去。”余三道:“我走路快,一会儿功夫就到了。”

这倒是实在话,余家人做事都是动作快的。

“谢谢余叔叔。”白艾连忙道谢,买了一条鱼称特意让店家砍。

“怎么个砍法,你要头还是尾?”店家问着白艾。

“你砍成两段就行,都是我的。”鱼头可没什么吃头,不过呢鱼头煲汤那是绝对的美味,很适合孕妇补身体。

艾香让鱼头砍了成一截,中间再砍了有一斤左右,余下的就交给余三请他帮忙带回家。

“对了,鱼苦胆呢?”余三突然问杀鱼的人:“你可别给我拿走了,我要的。”

鱼苦胆干什么用?

“这大热天吃了鱼苦胆可以消火的。”余三道:“我买了的鱼都吃了的。”余三道:“香儿,你这条鱼的苦胆也拿回家去给你爹吃。”

“余叔叔,鱼苦胆不能随便吃。”艾香真是吓了一大跳:“会中毒的。”

“啥?”余三说他吃了不止四五次了都没事。

“要中毒,去年我哥吃了就上吐下泻的,头晕目眩差点死掉了。”旁边一人道:“可不能乱吃。”

余三就看向艾香。

“余叔叔,鱼胆确实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医书记载,对温热黄疸;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牙痛;痢疾;尿路感染;化脓性骨髓炎;结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带状疱疹;疥癣疮毒等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那是要经过炮制,而且和其他药材混合后外用才能起效,而不能内服。”

原来是这样啊!

余三恍然大悟。

“余叔叔,以后断不能再吃了。”吃了没事那只是运气好而已,真要有事就是大事了。

更何况,青、草、白鲢、鲈、鲤鱼这些鱼的鱼胆本身就有毒。

“好,余叔听你的,再不吃了。”余三也是吓了一跳,道听途说的话还真不能信,也真是自己菩萨供得高,若不然都该去阎王那儿报道了。

“呵呵,我说你这个人真好笑,我说要鱼苦胆不能吃你不信,这小姑娘一说就信了。”旁边那人觉得简直是对自己的侮辱。

“你说你哥中毒,但是我吃了又没事,当然就不信了。”余三笑道:“不过,香儿说不能吃肯定就错不了了,因为她是白大夫的徒弟,她就是学医的,大夫的话我自然要听。”

“噢,原来就是你就是白大夫的徒弟白艾啊?”那人上下打量了一下艾香:“小小年纪还真是了不起。”

他怎么又听了自己的名字?

“听说过听说过,你不仅会解蛇毒,还能治上吐下泻,说是药到病除,小小年纪就这么厉害,以后一定也能像白大夫一样名声远扬。”那人道:“都不知道什么样的这么有福气才能有这你这么精明的孩子来。”

“香儿的娘亲就是我师妹,温先生的女儿,”余三自然要显摆一翻:“香儿的爹也是一个读书人。”

原来如此,会读书的人果然生下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白艾没料到自己居然名声在外了。

呵呵,真是一件好玩的事。

提着鱼头回到百草堂,白艾要做的是炖鱼汤和酸菜鱼。

万月月害喜,还真是吃什么吐什么。

不过她也是一个很有蛮气的人,前一刻吐得稀里哗啦的,后一刻又在拼命的吃。

因为艾香告诉她,哪怕是吃了吐总也会留一些,为了孩子有营养,还得可劲儿的吃啊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