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林炤不着急,等建宁这边查清楚了,必然是要连着周围的那些有责任的地方,一道全查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一次不但要将烂透了的建宁连根拔掉,也要将腐坏了的周围的一些州府,还有京城的官员,这些腐肉全都挖除!
十几天,彻查清楚了。
私铸官银的,果然是薛汤为主,其余全都是同谋,整个建宁的官场都在这个圈子里,而京城薛昉是后台,买通了户部,因为官银管理的地方就是户部,户部庇护,这件事才办得成。
从建宁到京城,已经成了一个全整无缺的圈子,这边山高皇帝远,只要京城不出事,这边就不会有事。
因为拉下水的人多,尤其是户部整个部门都下水了,二三品的官员不是那么好养活的,需要贿赂的银子越来越多,所以这边私铸官银的排场也越来越大。
这边离京城远,加上先皇最后那几年精力不济,不大管朝事,而监国的皇长孙到底没有办法接触查的太深,因此这些事情一直都没有被发现。
建宁这边的胆子便越来越大,因为需要的银子多,所以必须扩大,以至于就成了现在这副样子,整个建宁府的人,甚至有些百姓都知道这些事情,但这些人就是没事。
有钱了,加上整个建宁的官场都在这个圈子里,这些人很自然就成为了一根绳上的蚂蚱,一个人开始豢养打手,其他的人便纷纷效仿,打手多了,钱也多了,很自然的就在本地横行霸道,无人敢惹。
高北辰审问的时候,还问出来了一个情况。
薛汤府里的一个管家交代,他在不久前曾经去过一趟长安府。帮着从京城薛府来的两个人引荐了长安陪都皇宫的一些人。
高北辰马上就想起来了,京城传来的消息,太皇太后的案子。
于是循着这条线查了下去,发现京城薛府来的那两个人,很有可能就是杀死太皇太后的凶手。
这两个人是会功夫的,而且在长安府的时间在,就是太皇太后出事的时间,太皇太后一死,这两个人就回京城了。
林炤看了这个人交代的,稍微一琢磨就能想明白。
薛昉在京城一直都在竭尽全力的给皇后娘娘找事,上蹿下跳的挑拨离间,他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要挑唆起来安国公,配合其他的如齐国公这些人,让这些国公爷跟皇后闹起来。
朝上闹得不可收拾了,打击皇后就是打击皇上,这边的战事一旦不利,朝里说不定会出现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薛昉虽然可能没有跟二皇子有直接的勾结,但是他在皇上御驾亲征出去打仗的时候如此的针对皇后,其实也属于一种投名状,如果二皇子获胜了,薛昉会让二皇子感觉,他在京城是帮了忙的。
二皇子如果赢了,入主金銮殿,他也需要拉拢人心,那么那时候薛昉什么危机都解除了,反而说不定能成为新皇的重臣。
整个建宁的案子,只案卷就摞了整整两桌子,林炤从头到尾的看完用了两天时间。
又琢磨了两天,林炤便将高北辰叫来,扔过去一道圣旨,道:“薛汤等人尽数就地斩首。你留在此地继续查周围几个州府跟这件事的关系,另外维持本地秩序。朕先回京城往这边派官员接替,等这边的官员都到位了,你就可以回京了。”
高北辰跪下磕头:“臣遵旨。”
将圣旨接了打开看,这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
确实是都杀了,上至布政使薛汤,下至那个都指挥使府的管家,所有有牵扯的人,不论罪行轻重全部斩首。
高北辰是审案子的人,心里头最清楚,一道圣旨,五百多颗人头!
第973章 断头台
林炤确实很生气。
高北辰审案子的这段时间,他京城去街上走走,基本上每次上街都会碰到点事情,都会发现,这些人在本地是多的恶霸,多么的无法无天。
一些人一旦目无王法无法无天起来,真的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本地那些没有钱没有权势的人,生活的如何水深火热?
就算是小小的一个管家,手里头未必没有人命。所以杀了他们一点都不冤枉。
要想本地官员的治理情况彻底改观,就要将所有犯人全部铲除。斩草除根才能不留后患。
该狠的时候林炤一点都不会心软。
斩草除根不但是给朝廷不留后患,其实也是为了给本地的百姓不留后患。就比如说,林炤那天出去遇上了那个强抢民女的事情,那一家人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不将盯着他们的那个都指挥使的堂弟并所有作恶的打手都给杀了,保不齐这些人会回去找他们的麻烦。
像这种无缘无故就被认为得罪过薛汤等所有恶霸的百姓,建宁府真的数不胜数,有些是被看中了宅子,有些是被看中了良田,横竖看中你什么你得双手奉上,不给我,你就得罪了我。
这种事情真的是太多了。
如果留下任何一些恶霸,这些恶霸缓过来这口气之后疯狂报复百姓们,真是有这个可能。
到时候皇上走了,没人做主,更是可怕。
所以,林炤是要将这些无法无天的人全都杀干净。
那个去过了长安城的薛府管家,高北辰叫人押来,林炤亲自审问,那管家也交代了一些情况。
“小的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去的,但是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认识皇宫的人,因着皇宫的人里,小的只知道几个太监,但是没有侍卫的通融见不到,所以在那边呆了很长时间,他们看着也很耐心。”
“安国公府在陪都是有人的,时常进宫,对太皇太后的行踪很是了解,那两个人像是打听出来了安国公府一个下人的情况,然后买通了他,知道了太皇太后上香的事……就是到了这里,他们就跟小的说,他们的事情办完了,让小的先回来。”
“小的当时以为他们真的没事了,就准备回来交差,因着要给家里人买些东西,小的在长安城多留了两天,却发现那两个人根本就没走。一直到小的回来,没多长时间就听说,太皇太后殁了……”
林炤听他交代完了,令人带下去,对高北辰道:“那两个人确定是薛昉府里的?”
“确定,就如这个管家说的,太皇太后到了陪都皇宫住下之后,安国公跟着来的好些的人,在城里买了宅子住下,也是为了照顾太皇太后,其中有个安国公府的亲戚做点生意,往建宁这边常走动。”
高北辰道:“臣查到了这个人,询问过。”
林炤想了想道:“将刚刚这个管家给长安城送过去,还有你这边查出来的文书卷宗,都一道送过去让蒿宸查吧。”
又道:“如果真的是薛昉派人暗杀了太皇太后,那么这边的薛汤未必一点不知情,可能知情甚至帮了忙的,这件事你在审审薛汤和他的管家,给他办事的人看看有没有知道的。”
高北辰道:“是。”
“给你一天时间,后天斩首。”
“是。”
转天,高北辰紧急的审问了关于长安城那边的情况。薛汤自知必死无疑,现在是什么都不交代的,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他也没猜错,确实他是必死无疑的。
不过有些人还是心存侥幸的,比如薛家的管家一类的,这些人自觉着坏事都是奉命做的,自己是下人,主子的吩咐自然是要听的,所以,他们这些人还抱着一线希望。
高北辰从这些人入手,仔细询问关于长安城的点点滴滴。
尽管没有问出来更多明显有用的东西,但也确实能够知道,是有些牵连的,一些蛛丝马迹还是值得仔细查查。
高北辰将查出来的这些所有蛛丝马迹整理,连同那个管家一起,命人连夜给如今在长安城查案的大理寺少卿蒿宸送去。
这一天。
整个建宁府都轰动了,百姓们听说要朝廷来了人要杀了平常里作威作福的那些人,所以很多人都来看,不但是城里的人,便是乡下的,四面八方也都来看看。
等看到了,菜市口绑着的人黑压压的一片,百姓们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全杀吗?这些人全杀吗?”
这是问的最多的。
只要是受过欺压的百姓,基本上在这群被绑的人里都能找到以前欺压过自己的人。
所以他们最关心,是不是全杀了。最好是全杀,这些罪大恶极的人,全死了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