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子(143)

作者:清涴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穿越时空 市井生活 主角:顾淮之 ┃ 惊才绝艳顾淮之 立意:积极向上努力生活,在封建社会中为民谋利 : 虞川顾氏,传承千年的簪缨世族, 堪称是铁打的顾氏,流水的皇家。 穿成顾氏嫡长孙的顾淮之,必然要比旁人优秀万分,才能坐稳这未来家主之位。 在世家倾颓之际,再创虞川顾氏的无上荣耀。点击展开

这话虽然难听,倒也是客观事实。顾淮之早有准备,就等着他这话呢,顺势接话道:“那就先选一个地方开始施行,看看效果,再往其他地方扩散。这个地方不能太穷困,又得有代表性,让其他地方得知这个消息后都能跟着一起做。青州正好合适。”

当初顾淮之在青州轰轰烈烈地搞经济发展,带动了整个大晋跟着他一起搞基建。青州的变化,经过这些年的传播,那真是山里的老人都知道这段传奇的经历。他们现在都还在学青州模式搞发展呢,日子越过越好,青州在他们心里的地位自然就越来越高。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青州就是大晋的风云人物,不管有什么动静都能让其他地方仔细研究研究。

要是把青州当成免费蒙学试点的地方,不说效果如何,起码话题度和关注度都上来了。更何况,老百姓也不是真傻,念书的好处他们能不知道,青州一直跑在他们前面,现在人家都开始抓下一代,给下一代贫家子改变命运的机会,洗掉腿上的泥当个官老爷,这么好的事儿,咋自己这里就不施行呢?

人的心思总是这么奇怪,大城市的东西都是好的,不管适不适合当地,先慕一波完事儿。

顾淮之要利用的就是老百姓这样纠结的心理,到时候再让基层小吏给他们洗一波脑,入学率怎么也不可能像御史说得那么惨淡。

御史一听到顾淮之提到青州,顿时萎了。青州啊,现在哪个州不羡慕青州呢?顾淮之在那儿六年,为青州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班的刺史也是个敢想敢拼有魄力的,又有顾淮之这个前辈看顾着,现在的青州,早就变成大晋除了京城外最富庶的州了。青州百姓的生活水平更是吊打其他州的百姓。其他富裕的州,是地理位置好,富商多,拉高了整体收入。青州这边,顾淮之当初是带领百姓集体致富,走的路子不一样,两极分化没那么极端。这就出现了青州百姓的普遍水准要高出其他州一大截的效果来。

顾淮之提议将青州作为试点州,还真没毛病。这地方百姓普遍生活水平高,也就意味着百姓家里不缺这么个劳动力。没了这层烦恼,朝廷又免费让孩子念书,这么好的条件,谁家不送孩子去读书那就是傻到没边儿了!

老百姓最是精明不过,这样的便宜不占,就等于自己亏了。这可不行。

和顾淮之互怼的御史也不是傻子,自然也能想到这一层,瞬间就没了脾气,蔫儿吧唧地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身为御史没杠赢人,好气!

有了这么一出,其他人要是还看不出来这是嘉平帝在和顾淮之唱双簧那就是他们傻。看顾淮之那胸有成竹的样儿就知道这小子早就在心里合计了不知道多少次开办免费蒙学的事儿了,嘉平帝也知晓,君臣二人商量好了后才在今天提出来,纯属通知他们一声,根本不接受反对意见。

君臣关系这么好,这就很让人眼气了。但是刚刚跪了一个御史,其他人掂量掂量自己的战斗力,觉得对上了顾淮之也是送菜的,只能憋屈地忍了这份不甘,心里委屈成球。

反对派没了声音,这时候就轮到寒门官员大吹彩虹屁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个提议是在照顾寒门子弟,作为既得利者,寒门士子这个时候不团结起来为免费蒙学之事敲锣打鼓大唱颂歌,那就对不住他们能考上进士的智商。

文人骂起人来刻薄得不得了,夸起人来也十分肉麻,那一句句马屁拍得,嘉平帝这个见惯了大场面的皇帝都有点遭不住,暗爽得不得了。

于是,免费蒙学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就像顾淮之提议的那样,先以青州为试点,看看具体效果后才决定要不要全国推广。

第二天的大晋报纸头版头条就是这个大新闻,在读书人中掀起了无数风浪。

青州百姓突然接到了这么大的一个馅饼,一个个欢欣鼓舞,继续感念顾淮之的恩德。

有人当即嚷嚷,“顾使君没忘了我们,就算去了京城当大官,顾使君心里还是惦记着我们呢!你们看,这么一件大好事,别的州都没有,就我们青州有,肯定是顾使君照顾我们!”

“对对对!顾使君,大好官啊!”有人说着还抹了眼泪,“要不是顾使君,咱们哪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那报纸上都说了,先在咱青州试试免费蒙学,看效果再决定要不要在其他州也施行。顾使君选了我们,我们可不能给顾使君丢脸!”

“对对对!现在所有人都盯着青州呢,咱们要是做得不好,那就是给顾使君脸上抹黑!家里有孩子的,只要年纪合适,有一个算一个,赶紧都送去蒙学,别让顾使君失望!”

“是这个理儿!我家刚好有两个臭小子,回头就送去蒙学,让夫子好好管教管教!家里那点活,我和我婆娘再辛苦点,也没什么!”

“就是,说不准孩子们还真有念书的天分,到时候跳出农门当了官老爷,那多威风!”

青州百姓淳朴直爽,虽然不清楚顾淮之提出免费办学背负了多少压力,也不知道他们这次的试点结果会直接影响顾淮之的声望和风评,毕竟顾淮之这些年太出众,没办过一件不靠谱的事。这次顾淮之要是栽个跟头,没准不少人心里都会暗爽。而在顾淮之这个位置,他成功的次数太多,只有败上这么一次,就会有无数的闲言碎语和弹劾等着他。

青州的百姓不知道其中的弯弯绕绕,却用最直白的方式支持着他们这个前任父母官。青州这一年的蒙童入学数据,十分好看。

顾淮之拿到这份入学率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数据,笑得十分欣慰。

能有这么漂亮的入学率,青州百姓现在的生活绝对不差。自己那六年,没白在青州忙活。

第131章 完结

青州的免费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夫子家长和学生全都斗志满满,跟打了鸡血一样,憋着劲儿想做出一番成绩来让所有人看看,他们没给顾使君丢脸。

虽然他们的出发点不是那么高大上,但不得不说,人一旦有了目标,办事效率那叫一个高。而且,在贫困中长大的孩子,更会珍惜念书的机会。新入学的孩童们都是听着长辈们说着顾使君的故事长大的,比他们大几岁的哥哥姐姐还时不时地向他们吹嘘当年他们跑去送顾使君回京的场景。

这一切,都在年幼的孩子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让他们对那个像神一样无所不能的顾使君产生了巨大的向往。家里人为了鼓励他们认真念书,忽悠他们说是只要努力念书就能变得聪明,等到日后考过科举当了官,就能成为和顾使君一样了不起的人。

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们又处于十分好忽悠的年纪,进了学堂后一个个干劲十足。夫子也很有水平,不死板教条,反而用一些有趣而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还给他们讲他们姓氏的由来。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完了,还在换牙的孩子们都很开心,笑得露出了牙齿的豁口:念书真有意思,又不用干活,也不难的嘛!

不过两年,青州就交上了一份让人欣喜的答卷。

这帮蒙童中,不乏天资出众者,前十的水平就是放在京城也十分能打,要是不出意外,不出十年,说不准顾淮之就能在京城见到他们中的一部分——成绩太出挑,顺利中举进京赶考。

这样的成绩让顾淮之欣慰,嘉平帝大喜。这一波可都是寒门学子,未来的有生力量,嘉平帝能不高兴么?

这样的成绩,让朝中本来反对的人也没话说。嘉平帝便大手一挥,在各州正式推行免费蒙学之事,各家适龄儿童都得进学。

顾淮之在青州蒙学步入正轨就不再关注这事儿,将精力放在了顾燮身上。

顾燮上回被亲爹坑了,没能下场考试。这一次顺利拿下小三元,成为了秀才,小小风光了一把。人人都夸顾淮之后继有人,说顾燮有他当年的风范。

顾燮听了却不是很满意,鼓着腮帮子对顾淮之道:“总有一天,我会成为比阿爹更厉害的人!”

这志向可不小,顾淮之麻溜给儿子鼓掌,对儿子这份雄心壮志充分给予肯定,然后又笑眯眯地给他灌毒鸡汤,“人嘛,不努力一把都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定的有多高。”

顾燮正是最容易犯中二病的时期,经不得激将,听了这话立即炸毛,气鼓鼓地滚去挑灯夜战,誓要一鼓作气拿下□□,来个连中六元,这样总能比爹强了吧!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