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子(104)
顾淮之耐心十足地等他们讨论完,才问他们:“我打算秋收之后就让人开始铺路,你们能在秋收之前定好材料和大约需要的银两吗?”
几人蒙了一瞬,还得报银两的吗?但在顾淮之期待的眼神下,几人全都点了点头,心道能定下木材用料,要算银子也不难。
顾淮之解决好第一个难题,心情十分美妙,回家后抱着儿子就往空中抛。顾燮小朋友还挺喜欢这个游戏,在空中手舞足蹈咯咯笑,顾淮之停下后他还不乐意,双手搂着顾淮之的脖子撒娇,“爹爹这次出去了好久,我好想爹爹。”
所以,快点补偿我,再抛几下吧!
小家伙还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圆溜溜的大眼睛中满是对飞高高的渴望。
顾淮之不由失笑,掂了掂小家伙的分量,故意逗他,“还说想爹爹,都胖了好几斤了。来,让爹爹摸摸肚子,燮儿的小肚子好像又圆了不少。”
小家伙赶紧双手捂着肚子,脸色通红,大声道:“是阿娘做的点心太好吃了。”
说完,小家伙又憋着嘴看向顾淮之,委屈道:“爹爹之前还说我瘦了,要多吃点。”
圆滚滚的三头身儿子可怜巴巴地卖萌,顾淮之哪里顶得住,赶紧哄他,“爹爹逗你玩呢,燮儿不管胖瘦都最可爱。”
顾燮这才满意地点头,“爹爹说得对!”
顾淮之再次失笑。
有了儿子的耍宝,顾淮之这么多天的劳累也一扫而空,见了徐清漪后更加愧疚,“这些天辛苦你了。”
刚来康郡,自己就去了安顺县,家里一大摊子事都得由徐清漪打点,顾淮之心里委实觉得对不住徐清漪。
徐清漪倒没觉得委屈,反而笑道:“夫君在外办理公务,我打理好家中琐事本就是应该的,夫君不必愧疚。”
说着,徐清漪还伸手给顾淮之捏了捏肩,顾淮之舒服地闭上眼,徐清漪却停下手中的动作,从后面环住顾淮之的脖子,脑袋搭在顾淮之肩膀上,笑眯眯道:“只要夫君心里念着我,再怎么辛苦我都甘之如饴。”
顾淮之顿时笑出声,反手将人捉在怀里,乐道:“放心吧,我这些天出门在外,除了处理公务,就一门心思想着你和燮儿,绝对没动其他心思。”
“我可没问,是夫君自己说的。”
“你啊,吃醋也吃得这么拐弯抹角。我说燮儿今天怎么学会倒打一耙了,原来是像你。”
二人笑闹了一阵,顾淮之又愧疚地看向徐清漪,低声道:“过两天我还得去一趟安顺县,去找山民谈谈。家里又得辛苦你照看了。”
徐清漪猜出了顾淮之的心思,“夫君这是想说动山民下山?”
“娘子果然聪慧,只不过尚未与山民头领见面,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徐清漪温柔地看着顾淮之,语气却十分坚定,“你只管去,家中有我,不必担心。”
第95章 与山民谈判
去找山民谈修路的事儿也没顾淮之说的那么容易。毕竟山民和康郡百姓关系微妙,山民的日子不好过,山下的各种好东西又多,奈何山民囊中羞涩,有时候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贪念化身抢匪抢一波山下的大肥羊。当然,本地豪强的部曲和朝廷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打的他们不得不搬家,还被抓了很多壮丁给豪强们当奴隶。
这样的背景下,山民虽还未开化,但对山下的官员却抱有极大的敌意。陈县令当初能说动山民头领让他带着治下百姓上山躲一躲,那纯属是他和山民中的一位长老有私交,又允诺了山民头领不少好处,这才为治下百姓找了一条活路。
那会儿还是让安顺县百姓暂时进山躲一躲呢,陈县令都费了这么多的心思。顾淮之想让山民下山,要是进山对着山民头领直说,怕是要被愤怒的山民当场砍死。
顾淮之对于自己的武力值还是有数的,所以才从雇佣山民修路一事上作为突破口。人总是想要过好日子的,谁也不会嫌钱多。顾淮之出钱,山民出力给他们自己修路,顾淮之还给他们发工资,完全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儿,这便宜不赚白不赚,只要山民头领智商在线,就不会轻易拒绝这事儿。
对于顾淮之而言,没有直接拒绝,那就代表着这事儿还有谈判的余地。
谈判,那就到了顾淮之擅长的领域了。顾淮之绝对有信心能把山民头领忽悠…不对,是说动山民头领一起手拉手脱贫致富。
当然,谈判的前提,是双方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谈。这就得看顾家那一千精锐部曲的战斗力够不够了。
顾淮之做事雷厉风行,底下人明白了他的行事风格后,办事效率立马高了一大截。他刚从安顺县那边回来,匠人们就传来消息,说是已经找到了适合做枕木的木头,并且他们还无师自通地分工合作,将轨道路线都已经设计好了。不得不说,这样的效率,十分让顾淮之欣喜。
对于有能耐的属下,顾淮之从来就不会吝啬赏赐。大手一挥,给了领头的两个工匠每人一百两银子,其他匠人一人十两纹银。在这个一两银子就能抵四口之家大半年嚼用的时代,顾淮之给的这笔赏钱已经足够让匠人们欣喜若狂了。尤其是领头的那两个,这会儿已经高兴得浑身颤抖,双腿一软红着眼就给顾淮之跪了下来,连声感谢府君恩德。
顾淮之温声安抚了他们几句,又轻描淡写地给他们扔了个好消息,“这驰道若是顺利修好了,我另有厚赏。尤其是动工期间表现出色者,十倍赏之。”
来康郡后,顾淮之一直在砸钱,愣是用银子给自己砸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如今康郡百姓提起他这个新郡守都竖大拇指,纷纷赞他是神仙下凡。
基本上,顾淮之用大手笔的砸钱告诉了康郡所有百姓一个道理:跟着他,有肉吃。
效果立竿见影,老百姓得了实惠,真真切切地拿到了银子,朝廷公信力嗖的一下就上去了。要是搁几年前,别的官员给匠人们画饼,匠人们心里可能还得嘀咕几句。眼下,他们手里捧着顾淮之给他们的银子,再听到顾淮之说把事情办好了还会有奖励,哪还会怀疑?一个个仿若被顾淮之打了鸡血,目光坚毅地向顾淮之保证自己一定把驰道修好,不让府君大人失望。
那架势,就差立军令状了。
除了匠人外,百姓也是如此。顾淮之既然打算修路,自然就要征丁过来干活。不过和以往官员强硬地征丁服徭役不同,顾淮之给出的待遇十分不错,不但包一餐饭,还给发工钱。
眼下刚好过了秋收,农户们正得了闲。一听新来的府君说修路能发工钱,农户们想了想前些日子府君归还给他们的银子,觉得这个府君可信,纷纷踊跃报名。
开玩笑,能管一餐饭还给发工钱,这么好的事儿不去才是傻瓜。农户们也有自己的智慧,庄户人家本就只能靠天吃饭,没什么积蓄。一个成年汉子胃口可不小,哪怕官府不给工钱,就管一餐饭他们都乐意过去干活。
在顾淮之的金钱攻势下,安顺县修驰道的事儿就这么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安顺县城。
农户李大一边挑土一边同弟弟李二小声说话,脸上的喜色压都压不住,“府君可真仁义,竟然按天发工钱。我算了算,修路可得修好些天,最少也要一个月吧,这一个月攒下的工钱,够买把新锄头了。明年干活更利索!”
李二同样一脸笑容,哪怕肩膀上压了将近两百斤的担子都不觉得苦,想着昨天拿回家的工钱,李二就觉得浑身都是力气,擦了一把汗道:“县城布庄的花布真好看,我打算把工钱攒下来,买一匹花布回去。大丫也到了出嫁的年纪了,有这么一匹花布做嫁衣,她肯定是十里八乡最俊的姑娘。”
兄弟俩说说笑笑,满脑子都是对好日子的憧憬,更是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儿。
因为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兄弟俩也就没注意不远处有个身着蓝黑色衣裳,衣服上面绣满了繁复花纹,腰间挂了一把锃亮弯刀的大汉将他们的话听了个一清二楚。在这大汉身后,还有几个相同打扮的青壮汉子,恭敬地看着大汉,时不时看向附近百姓的目光都带着警惕和敌意。而大汉身边还站了个衣着朴素,放进人堆就找不出的文雅书生,若是顾淮之在这里,一定能认出来,这位书生,竟然是安顺县的陈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