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今日进入暖阁之后,见到太子未离开,三位大学士甚至还有些高兴。
这是个好征兆啊。
“熙儿,不可胡言。”毕竟是自己向来得意的太子,如今腿伤还未痊愈,永嘉帝也只是责怪了一句。
“回父皇,儿臣不敢妄言。”楚辰熙招来东宫的小宦官,耳语了一句,后者匆匆告退离开。
“请父皇稍等片刻。”
大约半盏茶时间之后,永嘉帝与三位大学士看着地上那几块蜂窝煤,一时面面相觑,不止是何物。
此物似煤炭,然而却十分规整,还有许多规律的孔洞。
“动手。”楚辰熙一声令下,蜂窝煤放入炭盆之中燃烧起来。
“回父皇,此物名为蜂窝煤,乃是京西产的煤炭所制。”楚辰熙解释了一句。
永嘉帝与三位大学士齐齐看去,随即便发现了不同,这蜂窝煤,竟然没有黑烟不呛人。
京西的煤炭资源原本就是优质的无烟煤,而煤炭制成的蜂窝煤比起直接燃烧煤炭,更方便干净,以及更省钱一些。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蜂窝煤比直接燃烧的煤炭温度会低一些,但总归也只是用以取暖、烧水等,这个温度也足够了。
听到是煤炭所制,永嘉帝与三位阁老顿时有些失望,煤炭可以取暖他们是知道的,然而煤炭价格昂贵,寻常人家买得起木柴取暖就不错了。
“父皇以及诸位大臣可知这蜂窝煤的价格?”楚辰熙就知道会收到这么个结果,也只是慢条斯理的发问。
等到永嘉帝与三位阁老知道这蜂窝煤不过三个铜板一斤,距离远一点的地方也不过四个铜板一斤的时候,已经完全惊呆了,同样让他们惊呆的则是这蜂窝煤燃烧供暖的时间之长。
“你是说这又是长凌那小子捣鼓出来的新玩意儿?”永嘉帝十分惊奇。
当时楚辰耀敬献煤矿的时候只是说明了下产量,然后表示将一半的收益献给永嘉帝,永嘉帝与朝臣光注意煤矿那惊人的产量去了,楚辰耀也没有说起那低微到不可思议的煤矿价格。
没想到叶长凌不仅将煤炭产量提高到那么惊人的数量,压低了产量之后,竟然还弄出了蜂窝煤这样的东西。
“竟然还跑去做生意了。”永嘉帝笑骂了一句,看得出来,因为心中担忧的事情解决了一部分,心情十分的好。
京中谁不知道,宋金福背后靠的是长顺伯叶家,乃是给叶长凌赚钱的。虽然叶家近些年势微,但叶长凌攀上了楚辰耀这棵大树,后来又不知怎么得了永嘉帝的青眼,如今更是与太子殿下相交莫逆,是以京中想打叶府主意的,动心思之前还是要掂量一下自己的本事。
若非叶长凌之故,早在宋金福的绸缎庄贩卖那紫色绸缎的时候,恐怕就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而被关进府衙,运气好一点,破费点钱财换半条命,运气差一点家破人亡。
至于卖紫色绸缎?恐怕只能在做梦的时候实现了。
这也是楚辰熙对叶长凌之智赞叹的原因,叶长凌果断放弃了最诱人矿场,转而投向的却是利润微薄的蜂窝煤生意。
这蜂窝煤生意谁都能做,叶长凌甚至还公布了制作之法,然而这么小利润的生意,除了叶长凌,京中又有谁愿意去分一杯羹呢。
蜂窝煤如今已经出了顺天府、应天府两地,至少这个冬天,顺天府、应天府周边的寻常百姓,能勉强度过这寒冬吧。
真正的利民之举。
楚辰熙从小接受的就是要施行仁政爱护百姓的教育,对于叶长凌此举只有赞叹。
“小小蜂窝煤竟如此神奇。”张泰初首辅如此感叹,其他两名大学士也纷纷赞叹。
听到三位阁老这么说,楚辰熙脑中募得闪过叶长凌的身影。若非临时起意对他有了关注,他大约也像这三位阁老一样,对京城底层发生的这微小变故全然不知吧。
也罢,那就送他一个顺水人情吧。
楚辰熙骤然起身,他腿伤未好,见到他起身,服侍的小宦官都急眼了,连永嘉帝都被惊动了,而楚辰熙忍着伤痛,走到永嘉帝面前,跪了下来。
“父皇仁德,四海归心,特命五弟开煤矿,又容许叶长凌售卖蜂窝煤,福泽于民,父皇圣明。”楚辰熙大拜。
“吾皇圣明。”瞬间暖阁跪了一地。
谁都知道,太子殿下楚辰熙君子端方,温良恭俭让,由此太子,国之幸。
而身为君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甚少拍马屁,哪怕面对他的父皇永嘉帝,也是如此。
从来不拍马屁的人骤然这么做了,那效果自然也不一般。
嘛,明日就去长凌那儿讨杯酒吧。
楚辰熙低下头的那一刻如是想到。
作者有话要说:奇葩:小叶,你是凭本事单的身叶长凌:???
**
其实能在古代做生意,而且还是新奇的利润巨大的生意的,背后一定会有大靠山,否则就等着家破人亡吧233
楚辰耀接下了却不是直接拿走就表示这事他罩了,这也是当时系统会加甜宠值的原因233
**
奇葩担心写的太正经了会有些无聊-_-||这样的混搭程度可以吗……
万字粗长已经送上了,明天还是老时间更新求点支持QAQ
第39章 瞧热闹
楚辰熙到底没有在第二天去找叶长凌讨杯酒。
拍了永嘉帝马屁之后,三位阁老趁机见缝插针,吹捧永嘉帝圣明的时候不忘夸一夸太子的贤明。
三位阁老是真的很惊喜,楚辰熙竟然如此关注民生,国家有望。至于叶长凌,则被他们直接忽略了。
然而三位阁老没想到,永嘉帝龙心大悦,竟然应允从今日起让太子在乾清宫与内阁奉召学习。
也就是应允太子接触政事了。
这让三位阁老怎么不激动?
惊喜来的太过突然。
太子年纪渐长,然而每日只能在文华殿读书。随着其他皇子长大,楚辰昰封王却不去就藩,楚辰耀直接拿了军权以兵马大都督的身份入朝为官,若非楚辰耀极少上朝能推就推,他们早就急眼了。
然而谁都不敢提出意见。
支持太子反对永嘉帝动摇国本是一回事,鼓动太子干涉政事又是另一回事。
古往今来,为了那个位置父子兄弟反目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哪怕永嘉帝向来宽厚,谁也不敢用这种事试探永嘉帝的底线。
万一成了炮灰就得不偿失了。
另一边哪怕腻歪永嘉帝的楚辰熙也愉快的接受了这个建议。
……
叶长凌最近心情极好。
当然之前也挺好。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前日宫里已经传来质疑,因为叶长凌英勇机敏,封了他一个千户。
千户所位置也挺好,在浙江沿海地区,乃是吏部商量出来的结果。这会儿沿海地区不如现代,因为海禁政策,沿海地区经济并不发达,甚至因为禁止捕鱼,很是贫困。
但是叶长凌却觉得挺好,沿海地区,可以吃鱼了。
而且地方贫困意味着交通不发达,天高皇帝远,过了孝期就去任职,岂不美哉。
“素英勇,机敏。”叶长凌捧着这圣旨欣赏着圣旨上夸奖他的话,翰林院那群老学究,别的不提,夸起人来还是不错的。
叶长凌这人也奇怪,旁人收了圣旨,恨不能当做祖宗牌位那般供起来,叶长凌反而每天捧着来读。
“孝期连升三级,古往今来也就少爷我一人了吧。”实际上只是七品武官升做五品,不过考虑到是从京城里芝麻大的小官升到地方上,也算是高升了。
“少爷之智勇,古今冠绝……”作为叶长凌的心腹,陈四这几月的身份也是水涨船高,以前是谁都看不上眼的车夫,如今哪怕是老夫人身边最得意的大丫鬟,见到陈四也会喊一句‘小四哥’,说的陈四走路都是飘得。当然他还是很清楚这一切都是依靠谁得来的,当下更卖力的讨好叶长凌。
“去去去,有你什么事儿。”叶长凌不客气的打断了陈四的吹捧,说实话,有点无聊。
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叶长凌这才想起,两个月都没听见系统的‘呵呵’了。
少了系统的冷嘲热讽,叶长凌竟然还有些想念。
也就是在这时,叶长凌接到了楚辰熙的私人拜帖,约他下午去喝酒。
……
经过御医的精心调养,楚辰熙的腿伤终于康复了,虽然接下来几个月还需注意养护,但行走已经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