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傲天穿成暴君文男妻(16)

总之乱七八糟的传言都在说叶长凌与楚辰耀有一腿,以及楚辰耀天赋异禀让人羡慕……

也是听到传言,叶长凌这个名字才再度被楚辰熙想起。当然他唯一关注的只有楚辰耀,若楚辰耀真的如同传言那般对叶长凌有些许上心,便可以利用。

楚辰熙状似无意的试探“五弟善战,若是知道长凌勤研马政定然心怀安慰。”

叶长凌:……

这话怎么听上去有些不对?

然而叶长凌只是摇了摇头。

“长凌不过一介童生,今日所说的,不成文,难登大雅之堂,殿下听听便是。”就差没直说殿下您听完高兴了就把它当垃圾扔掉,当我今天没说这话。

开玩笑,马政是那么容易改革的么?其实有些道理皇帝他做于庙堂之上不明白,底下臣子会不清楚?古往今来科举考试那么多学子去考,诚然八股文限制思想会批量制造出书呆子,但能考上的也不是一般的书呆子。

况且每年科举出来那么多进士,一品二品的位置就那么几个,内阁首辅、次辅的名额也就俩,真正能混上去的都是人精。

马政积弊的问题他们能不知道?无非就是利益当前罢了。

如今马匹走私已经成了一门大生意,任何人贸然冲上去说改革,都是在挡别人的财路。太子提出来还可以说是太子年幼受歹人欺骗,然后得知是叶长凌的主意,连歹人都找到了。

叶长凌暂时还不想被人喷死。

特别是他现在这个奶奶不疼舅舅……父亲不喜的状态。

但不知为何,听到这话,楚辰熙却有些意外。

“长凌这话的意思便是不愿让五弟知晓吗?”楚辰熙目光扫了眼二楼窗户的位置。

叶长凌点头,有些莫名其妙,十分不理解自己不想被利益相关者盯上关楚辰耀什么事。

难道说楚辰耀这家伙也做马匹走私的生意?

也是,楚辰耀目前也是藩王了,这生意说不定也会参与一下。

那……就麻烦了啊。

“长凌多谢殿下提醒,还请殿下对王爷保密。”看来马政这个话题再没有自保能力前还是少提。

楚辰熙望着叶长凌的眼睛,在那双清明的眼中神态真诚不似作伪,一时却笑了。

叶长凌,当真有趣。

等到楚辰熙终于离开之后,叶长凌这才无奈的叹了口气,好险,差点露馅了。

马政这玩意儿,他当时也是一时兴起,看了几篇文章,哪里钻研过什么。楚辰熙问的又那么详细,再多问问就回答不上来了。

抬头看天,正午刚过没多久。还是让陈侍卫长帮忙传个话,借口身.体不适回去吧。

楚辰耀总不至于因为他生病了没有亲自请辞而发怒吧……

就在叶长凌招呼小二替他传话的时候,二楼窗户前,李枢瑞心情有些复杂。

并归牧群,设立典范……他十三岁上战场,战马就是伙伴,对于养马相关的事宜也有所了解,听到叶长凌的话,虽然不能像楚辰熙那样通透,但结合实际情况联想一下那些不甚了解的话也就听出了些道理,甚至产生了‘还可以这样做’的感想。

说好的一起做学渣,结果你背着我当了学霸。

大抵就是此刻李枢瑞的真实情绪吧。

至于后面叶长凌与太子那亲昵暧昧的‘对王爷保密’……

李枢瑞表示他什么都没听到,也没有觉得五爷头上绿油油。

李枢瑞偷偷看向楚辰耀。

真是没想到几年不见,他这个小伙伴胆量见长啊。

肖想楚辰耀不说,竟然还吃着碗里望着锅里,还对太子旧情难忘。

站在李枢瑞对面,将李枢瑞表情尽收眼底的程仲瑜见状嘴角的弧度却怎么也压不下去了,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李枢瑞在想什么。

叶长凌与楚辰耀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因为这个消息就是在楚辰耀的授意下故意散布出去的。

当然有关王爷天赋异禀的话题,完全是坊间擅自添加推波助澜。想到此,程仲瑜忍不住瞥了楚辰耀两眼,说起来他也没见过,等会儿偷偷问问李枢瑞那家伙吧。

……

马车缓缓驶回宫中。

“蔚星,你对着叶长凌怎么看?”晃晃悠悠的马车里,楚辰熙闭目养神。

“心无城府,颇有才智。”自始至终很少说话存在感极低的祁蔚星突然开口。

祁蔚星如今声名不显,然而在两年多前却是殿前亲赐的状元,如今任詹事府左允中兼翰林编修。只是他为人低调,只报了个名字,就连程仲瑜一时都没想起他是哪一号人物。

“蔚星,难得你也能看走了眼。”

第23章 心思深沉叶长凌

“你可知那西山煤出自何人之手?”楚辰熙摩擦着拇指上的玉扳指,印象中那只小鹌鹑的模样还没有淡去,却又被一只小狐狸的样子取代。

那西山煤矿连同新式采矿方法,与楚辰耀这个名字一起,震动了整个户部。

日产两千斤,说给出来就给出来了,楚辰耀还真大方啊。

楚辰熙在心中感叹。

这西山无论归于谁手中,恐怕都是藏着掖着偷偷赚钱了,就连他也不例外。甚至于因为这太子的身份,楚辰熙恐怕宁愿延缓几年。

楚辰耀将西山一般的股权当做万寿节寿礼赠送给父皇,每年万寿节,谁人不是绞尽脑汁搜罗天下奇珍在万寿节当天献上以引起永嘉帝的注意,然而楚辰耀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直接上书说这是万寿节的寿礼,然后开始西山的开采。

敷衍的态度溢于言表。

永嘉帝看到楚辰耀折子的时候楚辰熙并不在,不过也能猜到他父皇是个什么表情。

拿到这份寿礼,哪怕心里高兴也要因为楚辰耀的态度减去五分。

对永嘉帝的态度,这皇城里,楚辰耀怕是独一份了。

想到此,楚辰熙竟然有些羡慕。

但楚辰熙也知道自己羡慕不来。

楚辰熙贵为东宫太子,虽然母亲早逝,但地位还是很稳固的,只是后来张贵妃也就是如今的继皇后盛宠不断,他的七皇弟楚辰昰子凭母贵,早早地封了王却一直留在京城,朝臣几次上书都被永嘉帝驳回,以至于楚辰熙这个太子的位置坐的也不那么稳了。

按照正常发展,便是楚辰熙与七王楚辰昰为了皇位争斗不断,结果两人的争端还没开始,名为匈奴实际上的鞑靼竟然绕过大同,入长城关隘,直逼顺天府城下。

时京师危急,即将上演靖康之耻的翻版之时,镇守在太原镇的楚辰耀带领一路兵马回援京师,击退外敌,临阵受命,追击溃逃敌军。

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楚辰耀临危受命封了个天下兵马大都督的官职,统帅三军,等到战事稍作平息,这个职位就不好剪裁了。

楚辰耀似乎也没有把兵权交出来的意思。

楚辰熙的父皇永嘉帝,虽然不喜楚辰耀这个从前没有存在感的儿子,但毕竟楚辰耀也还是他的儿子,似乎也不打算采取强硬措施,这件事就这么耽搁下来。

如今朝廷一方面防备楚辰耀,一方面又怕外敌兵临城下的事件重演,于是原本早应该如楚辰熙几个弟弟一样封个藩王圈个封地的楚辰耀被硬生生的留在了京城。

反正已经有一个特例楚辰昰了,多一个楚辰耀也无碍。

这是朝堂上下的共识。

名为恩宠实为监视。

在敌军兵临顺天府之前,楚辰熙对于楚辰耀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楚辰耀的母亲似乎是外族人。

永嘉帝有十一个儿子,除了早夭的与楚辰熙同母的皇长子以及皇八子之外,其他人包括尚在襁褓中的皇十一子全都早早封了藩王、郡王,甚至于为永嘉帝不喜楚辰熙的九弟都得了个郡王的封号,打发到了云南。

唯独楚辰耀,似乎被众人遗忘了,等到他出现之时,身着战甲,带领整个太原重镇的兵马将鞑靼驱逐之时,皇城内官员还有些懵。

朝中,军队的控制权都是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中的,各地藩王并没有兵权,镇守各处的将领也非皇命不可调动,敌军骤然突袭顺天府直接打了个措手不及。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之时,官职也给出去了,几个重镇边军也被楚辰耀裹挟着拧成了一股绳,楚辰耀只将鞑靼赶出了北古口长城关,赶到了塞外,便不追了。

大宁朝堂腐败已久,军备松弛,还有外敌虎视眈眈。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