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安芙不解:“殿下就为这个要点兵围剿?”
“当然不止于此。我后来让人去打听了,说这回蛮牛寨在赵村不止抓了我兄弟他爹一个人,里里外外一共抓了二十七八个呢,都是赵村的,包括村里几个最漂亮的姑娘,也给他们抓上了山,现在那些人生死未卜,我若不点兵围剿,他们说不定就没命了。”康王气愤道。
事关这么多人命,确实比较紧急。
唐安芙又问:“那蛮牛寨为什么要抓人?”
“因为他们村里那块地啊。赵村那个地方人杰地灵,温泉环绕,风景特别好,好几年前就有巨贾富商要买下他们一条村建山庄,可赵村的人世世代代都住在那里,不是给钱就能举村迁移的,所以,不管那些商人出多少钱,他们从来没想过要把村子卖了。”
“往年拒绝了也就拒绝了,可谁知道今年,又有人来买他们村子,他们照常拒绝。你们猜怎么着,来了一帮蛮不讲理的霸王,不容他们拒绝。谁家要不肯卖,他们就抓谁家的人,老的、少的、漂亮的……我那兄弟的爹就是这么被抓走的。”
唐安芙大致有些明白康王的意思了。
又问:“那赵村的地最后卖了吗?”
“卖了。”康王遗憾的说:“家里人抓在他们手上,不卖就撕票,谁敢不卖!”
“既然地都卖了,那被抓走的人没被放回来?”唐安芙问。
“这就是关键呀!要是他们把人放回来了,我那兄弟也就认倒霉了。偏偏他们卖了地,那帮土匪不给钱,不放人,另外还要每家每户再多交五百两的赎身钱。五百两啊,普通的农户,种种田、养养鸡,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
“蛮牛寨的人说,要是没钱就等着收尸!”康王气的直抹心口,气都不顺了。
“这事儿没人报官?”默不作声听了这么久,齐辰终于有了点反应。
“皇叔,要是报官有用的话,我还来找您干什么呀。”康王垂头丧气道:“赵村的人联民去大兴府告官,可大兴府的知县听说要派兵去蛮牛寨救人,连案子都没收就把人赶走了,还说赵村的村民是不满意买卖土地的价格,故意找茬儿,说这是买卖矛盾,官府不管……”
“这都两三个月了,也不知道那些人是不是还活着。可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总得给那些村民一个交代吧。”
唐安芙听完来龙去脉,心中颇为感慨。
如果康王说的这些都是真的,那对于赵村而言,可真是无妄之灾加冤情密布。
怪不得康王会不顾身份的来借兵,要是唐安芙手里有兵的话,也想一举端了那害人的蛮牛寨。
“皇叔,你就借点兵给我吧。”康王央求齐辰。
齐辰将自己的袖子从康王手中抽出,态度依旧冷然:
“我手上是武威军和神武营,你觉得哪里的兵适合借给你?”
武威军戍边杀敌,镇守京城,神武营火铳大炮,保家卫国,围剿一个小小蛮牛寨,确实用不了这两处的兵。
“那怎么办,难道就看着赵村的人去死吗?”康王有些失落。
齐辰盯着他看了一会儿,让王伯取来笔墨,给康王写了一封调兵令。
“我让刘副将拿这个去大兴府衙,调兵八百。此事你就别管了。”
康王惊喜交加,喜的是齐辰愿意调兵,惊的是居然不让他参与。
这可是他从头跟到尾的事情,怎么能说不管就不管呢。
“皇叔……我要管,哪怕给刘副将做副手……”
“不必再议。你回去吧。”
齐辰做出决定之后,便拖上唐安芙的手,态度坚决的回了内院,无论康王在后头如何请求,他都只当没听见了。
唐安芙明白齐辰的意思,康王毕竟是皇子,本身又是个没有应差的闲王,若沾手兵马之事,对他没有好处。更何况,康王才十五岁,京城蜜罐子里长大的孩子,万一在蛮牛寨受点伤可了不得。
所以,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把事情接管过来,不让他管。
第39章
雨势渐缓, 唐安芙站在檐下看着灯笼外的蒙蒙细雨, 等待齐辰回来。
之前答应康王派刘副将去大兴府衙调兵之事,并不是齐辰说了骗他的,康王离开之后,齐辰便让王伯去传刘副将来府, 齐辰与他在书房说话。
苏荷出来为唐安芙披了披风:“王妃, 夜里风凉, 回房里等吧。”
“好。”
唐安芙正要回房,就看见垂花门那有灯火,又在原地等了一会儿后,果然看见王伯提着灯笼在前方打灯照路,齐辰随之而来。
两人进房后, 王伯将苏荷苏溪都带出去,还一脸笑意,体贴的为他们将门关好。
唐安芙自从知道王伯偷偷给齐辰送鹿血汤后, 就再也无法正视王伯脸上的暧昧笑容了,这个不正经的老头指不定脑子里在想什么。
“都吩咐好了?”唐安芙解下披风往屏风后走去, 边走边问。
“嗯。”齐辰在外面应了声。
唐安芙又说:
“王爷, 康王殿下说的这事儿恐怕背后有猫腻。”
她刚才在外面想了想, 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康王殿下说,蛮牛寨的人之所以敢那么嚣张, 是因为收了那帮外地商人的钱,那些外地商人想要地,就和蛮牛寨勾结, 抓了赵村的人,可是外地来的商人怎敢这样大胆,这是京城,天子脚下,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一帮外地商人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
就好像之前跟元家竞争的番邦人,同样的道理。那些番邦人也是仗着凉国公世子杨韬的势力才能在寸土寸金的京城中搭建人脉,开设香楼,若是没有凉国公世子撑腰,他们只怕连流民地都不能自由进出,更别说做其他了。
“嗯,确实很可疑。我先前也与刘副将说过,让他顺带去查一查那些外地商人的背景。”齐辰说。
唐安芙将披风挂在架子上,从衣柜里取出晚上睡觉穿的衣裳,顺便把齐辰的也给拿了出来,一件件的摊平放好,供他一会儿换装。
“现在去查那些外地商人只怕已经查不出什么头绪来了,从头到尾那些外地商人就是个幌子,实际上要赵村地的人肯定就是京城某大户,借了外地商人的名头和蛮牛寨与那些村民进行逼迫买卖,现在买卖既成,那些商人已经没有价值,必定销声匿迹,便是查也是大海捞针啊。”唐安芙说。
齐辰在外问:“你说的有理。但即便是大海捞针,如今也只能通过查这些商人,才能把幕后操控的人找出来。”
唐安芙换了衣裳,低头系衣带子,想起了一件陈年往事:
当年她和裴景离京上战场,刚开始去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军营是官级至上,但论资排辈的情况也很严重,要想将士们真心臣服,除了与他们打成一片,还得拿出真才实学,若领军的将领是个没有能力的草包,将士们自然也不会真心听他调度。
裴景当时在军中毫无资历可言,就算有安定候的人帮衬,依旧很难在军中立足。
那时候,边城正好出了一桩山匪杀人案,唐安芙当机立断,替裴景领了个差事,十日剿匪。
安定候身边有个谋士还挺厉害,尤其擅长分析地形,对打山匪起了关键的作用,他当时就提议,说要快速剿匪,就要占领一处高地,最合适的地方是一处村落的后山,可若他们真的和山匪打起来,附近村民可就遭殃了,于是首先就是要让村民迁移。
谁料那地方的村民特别彪悍,觉得山匪杀人又不是杀的他们村里的人,根本不配合军队。
最后没办法,唐安芙让人化妆成山匪的样子,找了个月黑风高夜,到村里抢了几家,抢东西是次要的,关键是闹出了特别大的动静,果然第二天整个村里都说山匪杀人杀到村里,当天下午村民就全部迁移出去了。
那时候唐安芙才知道,原来刁民怕土匪胜过怕军队。
后来因为占据了有利地形,唐安芙帮裴景领的十日剿匪任务大获全胜,至此才算在军营中立住了些。
不知为何,竟然想到了这桩往事,大概是因为那是唐安芙真正意义上打的第一次仗吧,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找不着那些外地商人,可能也不打紧。”唐安芙系好了衣带,从屏风后走出。
齐辰在剪灯花,闻言问:“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