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可爱[种田]+番外(176)
五千人,平均下来一个人只需要负责不到二分地。在重金还有高官的威压之下,一天的时间硬是移植好了第二个一千亩地。
不管别人怎么样,连在一起的两千亩地上冒着绿油油的嫩芽,光是看着就让人觉得心生更多希望。
然后,又要去上学了。
这一次去苏州之前,白苏留下的任务就比较单一了——打井,打深井。
在沿海这种地方,浅一点的水井四五米就可以出水。而白苏的要求,是打二十米左右的深水井。确切的说,井口出不出水和深度的关系并不大。
主要是寻找到地下有活水的地方,然后从上面开口。不过这些理论知识结合实际之后,总是会出现一点点的偏移误差。
陶良州不缺水,甚至可以说水资源丰富。但三次海水倒灌之后,明显的现在吃的水已经被海水‘污染’了。
这就很有意思了,如果是大一点的地下活水,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流动曾经倒灌进来的海水早就应该被排清了。
可事实上,并没有。
白苏一方面打深井,用于他种植田的灌溉。另一方面也找了专人,去调查规划现在已经受海水污染的吃水井的范围。
水源净化对于木系异能者而言,难度系数不大。如果不行的话,白苏甚至可以简易的净化海水让其达到灌溉庄家的标准。
不过那样动静就有点大了,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需要的人力财力也有点超标。对于一个想要赚钱的人而言,并不是最优选择。
所以,还是先植物净化就行了。
白苏位于海边的海景房中庭,开辟出来一个宽敞的池塘。本身更想要泳池的白苏,也只能屈服于现实。不过泳池的设想他是不会放弃的,等以后他是一定要弄一个供他和石菖蒲好好玩乐的地方的。
回到了苏州,白苏这一次就没有前两次的悠闲了。阴干的桃花一车一车的送来,很快购买的隔壁作坊都快要放不下了。
这一次过来,白苏还带了几个下人。卖身契都在他手里的那种,至于真的是他买回来的还是皇帝塞进来的,白苏一点疑问都没有。
同样的价格,购买回来全方位培训结束的人才,有何不可呢?
反正他又不造反,又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享受更高的享受,白苏觉得很快乐。
小工坊里面,关于美白养颜的隋宫增白方制作慢慢的进入了正规。十个下人的效率比不上那一车一车送来的原材料,但总归有了产量。
白苏的简易小作坊里面,医书越来越多。不管是自己从民间搜刮回来的,还是京城或者北方边境那边送来的,白苏来者不拒。
不论什么年代,生孩子都和闯鬼门关差不多。白苏吃药给自己做了‘结扎手术’,这辈子是不可能有孩子的。
石菖蒲也许会有遗憾,但这点遗憾和他的命比起来,孰轻孰重白苏还是分的清楚的。
石菖蒲是不可能生孩子了,可是在生孩子这件事儿上白苏的研究却没有停止。可以说是因为情节,也可以说是看到了商机。
经过十几次的改良,白苏终于做出来了适合生孩子时用的麻沸散,外敷的那种。生产的时候,只需要提前擦拭到产、道就能降低起码一半的痛苦。
为什么不能进行全身麻醉,自然是因为这个朝代还没有成熟的剖腹产技术。生产的时候,还需要母体的力量。
改良版的麻沸散,白苏直接写了奏折献给了不出意外明年可能就要生孩子的小皇帝。小皇帝这一次没给什么实质性的奖励,不过在半个月之后进行的全大裕朝推广过程之中直接说了这是白苏的改良之作。
名声这东西,刷的多了白苏都有点无感了。
石菖蒲坐在教室之中,趁着课间休息的时间看向窗外远眺。这也是他家白大哥教给他的小方法,平日里用来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
苏州的书院上课时间和望江府还是不同的,不过明显的能感觉到这边也在学着望江府那边的时间规划在慢慢做着改变。
每天早上两堂课,一堂课一个时辰的时间真的太过漫长。就算是最勤学刻苦的学生,也会在后半段控制不住的走神。
所以现在苏州书院这边早上的上课时间改成了三堂,每堂课三刻钟多一点。中间休息的时间延长了一些,差不多有一刻钟。
岳麓书院里的学子的分班很是严格,秀才之前的学生都在前山学习。秀才功名才算是能真正踏入岳麓书院的山门,更靠后一点的,是那些还想要上进的举人。
看了一会儿远处的葱绿的山色,石菖蒲心中的感慨纷呈。在没有前往陶良州之前,石菖蒲甚至都不知道这个世间还有那么匡白的景色。
满目荒木,天色苍白。日头高照的时候,恍惚间以为自己看到了大地在龟裂,空气在扭曲。
以前的石菖蒲想要科举上进,想要当官。那时候的主要目的甚至都不是喜爱,而是一股子不甘心。他家白大哥从未笑过他的天真,哪怕很多在石菖蒲自己看来都很单蠢的念头,他家白大哥都是笑着表示支持。
谁家的夫郎,会愿意自己的哥儿去科举呢?谁家的夫郎,会向他家白大哥那般具有天空一般宽阔的包容心呢?
【白大人的二三事儿】
石菖蒲眼中带着笑意,嘴角微微上扬。抽出一张白纸,落笔力透纸背。八个正楷大字,端庄秀丽带着让人无限的遐想。
【白大人总是喜欢忽悠人,在白大人口中的那个妖精王国里人人欢声笑语……】
只不过提笔几字,石菖蒲座位两边的学子就不自觉的将目光落在他的身上。在这个班级里,或者说在整个岳麓书院里石菖蒲都算是引人注目的存在。
不是因为石菖蒲具有多大的才华,而是因为石菖蒲是一个嫁人的哥儿,家里还能支持他继续科举。
不是因为石菖蒲多么美貌,而是因为石菖蒲嫁给了一个叫做白苏的人。
一年多的时间,望江府翻天覆地的变化,朝堂之上最大的那个大佬的支持,还有管辖地百姓的爱戴,让‘白苏’这两个字起码在书生的圈子里如雷贯耳。
有人想要传扬自己的名声,有人想要受到上峰的恩宠,有人想要更进一步,有人是真的想要为百姓办实事。
不论如何,这一年的时间里,白苏都是他们最好的范本。
石菖蒲笑意盈盈的书写,写出那个白苏编制出来的盛世太平。两个人平日里调笑的话,带着温馨趣味。
不知不觉中,石菖蒲的周围围满了人。所有人都静静的等待着,带着好奇还有期待,看着石菖蒲一个一个字的落在纸张上。
也许他真的不能在实质上帮上他家白大哥做些什么,但总是要努力一些,去做些什么。
能不能是一回事儿,去不去做是另外一回事儿。石菖蒲自己都不知道,只是回想两人自觉平淡的日常,都能让他笑的幸福。
第114章
白苏弄了一个小本本, 现阶段他为陶良州花的钱全部记录在上。明摆着的,以后赚了钱是要从陶良州的收益上弄回来的。
和望江府那边的收购计划,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持久合作。从之前每月一万斤粮食,变成了如今每月两万斤粮食和一万斤蔬菜。
就这样,白苏在望江府的几个作坊还有水泥厂的盈利每个月还能给他提供将近两千两银子的纯收益。
因为水泥厂又扩大了。
整个大裕朝的铁矿都是有数的,而在白苏贡献的那个水泥制作的方子里,铁矿的炼铁废料又是必不可少的。也许有其他代替品, 不过白苏没研究。
白苏没研究的东西,起码在一二十年内, 整个大裕朝的人也研究不出来。
毕竟这不是普通的纸张改良什么的, 而是涉及到大量化学物理学科的知识。大裕朝的人不是不聪明, 只是没基础。
再聪明的人, 你想要盖楼也得从地基开始。
总而言之,望江府的水泥厂又扩建了, 然后白苏的分红又多了。望江府那边新上任的县令是从京城调派过来的, 在朝廷之中有一个明文的规定——官员不得前往祖籍所在地为官。
这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官员贪污还有形成小朝廷的做法, 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也就是白苏的事情, 开了例外。
但那是圣旨恩准的例外, 也是白苏用让整个大裕朝经济都提升了一成的实力创造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