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捡到炮灰反派后(穿书)——初遇(3)
至于沛安,是穿书后的沛安被她最敬爱的师父领走时,自己脑子一抽,突然之间在脑袋里冒出了这么一个大号名字~~
“多亏了这位嬷嬷,小长安才能健健康康的长到六岁。
虽然在冷宫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吃的是残渣剩饭,穿的是破衣烂衫,数九的天气一双小手冻的通红,但是嬷嬷告诉她,“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也不要放弃,因为老天爷不会让所有人在苦难里挣扎一辈子,所以活着一定要沛安,要有希望。”这句话小长安安一直记在了心里,未曾可忘记。
她还告诉沛安,冷宫里的女人有些是不正常的,她们都是可怜人,但有些也是自作自受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六岁那年,一直照顾沛安的那位嬷嬷去了,走的时候,她握住沛安的手,告诉小长安,“无论如何,一定要走出这里。去过更好的生活去。
嬷嬷死后,小长安的日子更加好过不到哪里去,虽然炮灰公主还记得嬷嬷的话,但每当抬起眼皮,看看那四四方方高大的墙壁,宫墙深深,却看不见出路,但在扬起头,看到了天空上蓝蓝的天,她便又有了希望,可是希望之门,该怎么开启呢?
然,就在她每天都在寻找出路时,当年除夕之夜,一队侍卫走近了这里,他们将一条雪白的缎子套在了她纤细的脖子上~~”
唉!
她还没有走出去,她还没有看看外面的世界便被索了命......
***
当沛安穿书后,慢慢的睁开眼睛的时候,除夕之夜的灯火绚丽,整个夜色的天空被点亮的如同白昼一般,沛安慢慢的床头走下来,趴在窗户上,看着开在天空那一朵朵璀璨的烟花,烟花灿烂,耀人眼目。
她看着绚丽的烛火,再也忍不住了,她知道,面前那道门待会儿会开启,然后有人会来打开前方那个锈迹斑斑的大门要了自己的命。
......于是她推倒了桌上那燃着的烛光,眼前的光芒逐渐的变强,变强,她定定的站在院中,看着那点点火光逐渐变强,成了一片火海,惊扰了整个后宫,那些疯狂的女人们尖锐的吼叫在这个热闹的除夕之夜显得格外突兀……
很快,门被打开了,沛安扭头,看着门一点点打开,那一个个的侍卫不由得怔了一下,赶紧一喊十,十喊百,侍卫们无暇顾及小沛安,一个个转头去提水桶而入,望着那道开启的大门,沛安再也忍不住的冲了出去,她只知道,这一刻,她要逃,她要离开这里,就算是要死,她也要离开这里。
她闭着眼睛,赤着双脚踩在未化的积雪上,那刺骨的寒凉,也抵挡不住一颗想要炙热的想跑出去的心,终于她无头苍蝇似的乱飞,还是被人截住了。
沛安还记得那是她初见师父的模样,一身白衣,慈眉善目,颌下长长的白须,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师父从天而降,和蔼可亲的看着她。
小沛安看看后面蜂拥而至的人群,跪在老人面前,一个个的磕着响头,“求求你,救救我,我不想回冷宫去,求求你,救救我……”几个响头之后,额上已经渗出了血来……
后来,她便被师父带走了,带到了一座山上,到了这里她才知道,山上多的是像她这样孤苦无依的孩子,或者是有家不能回的孩子,但是到了这里,她们都有师父疼。
自打来了这里,她体会到了从来没有的快乐,他们互相关心,互相温暖,因为师父常说,“哪怕全天下都抛弃了咱们,咱们都不能自我放弃。”
这次他们这些人都被命运之神眷顾了,她捡了一个大便宜,因为她的这位师父据说赫赫有名,如今战乱,各国王公都曾邀过他,可是他都拒绝了,更有甚者,打算将孩子送来学习,均被师父以“天资不够”或者“老夫掐指一算,我与这孩子没缘分……”等等各种有的没的理由而拒绝。
后来师父受不了这些人的叨扰,特意在山脚设置了七七四十九难,本来九九八十一难,只是因为沛安多次溜下山,脑子又不好使,不小心被夹过脚,脱过臼,最厉害的是阿宗师兄,有一次偷偷下山,晚上路黑,回来时没注意,差一点绝了根儿。
老师父只好给下了命令,每月初一可以出去,第二天午时必须全部聚在大殿共进午膳,最后规矩是给他们的,不是约束师父自己的。
尽管如此,每年还是有大量的人士慕名而来。他们认为老师父此举更是为自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老师父听说后,一向和蔼可亲的他破口大骂,“蒙个狗屁的面纱。”
当时目睹这一幕的仅有沛安一人,沛安久久愣在原地,很久方才反应过来,“原来一本正经的师父,也会骂人的。”
后来,老师父在出奇招,派当初目睹自己大怒的沛安放出布告,这七七四十九关关关包含了不少武学真谛,一关200两。
尽管这样,还是有不少人愿意花钱买罪受。
当然花钱买完了罪受,该哪来的就回哪去!
但这其中有那么两个人,引起了沛安的多看两眼。
第3章
这两位男子总一身黑衣,头也被黑布蒙着,没有人看清他们的样子,山下时常有挑战的人,这两个人也曾来过不少次。
他们二人总是相携而来,相携而去,而且和别的人不同,别人都是从第一关开始过,而他们却提了个条件,“只过金光阵。”
沛安想了想,反正哪关都不好过,随他们吧,然后开了那关,结果在她的意料之中,那二位伤痕累累的出来了……
一来二去的,她对这个男子的身形多少有了点熟悉感,不过仅仅限于熟悉感~~~
后来,他们八个人在山底下看着曾经的家园一点点的被烈火吞噬的时候,有一个男子来找子籺。
天色已晚,那位男子一身黑衣,头也被黑布蒙着,还是没有人能看清他的样子,沛安却有点印象,就是那个“只过金光阵”的其中之一
那个一身黑衣的男子将子籺叫到一边不知说了些什么,子籺当晚便决定回晋国,当时阿宗还劝子籺,那是一片伤心地。
可子籺却执拗说,“我必须回。”
世子麟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号准了子籺的脉,他知子籺六哥单纯善良,当晚在他面前表演了一番兄弟情深的戏码,子籺真的信了,便跟着他回了南华。
话说回他们剩下的七个人,处理完这里的一切,沛安的师兄师姐们想着先去各自的家乡看一看,沛安也想着要不要去宋国看一看呢?可是她实在没有感情,而且宋国现在已经是晋国的,去不去真的没什么意义!
猛然间,她想起了山脚的村子,她去过几次,那里的人对她都很好,她也很喜欢那里,于是她便又先回了那里,在村子的日子很太平,周围总是围绕欢声笑语,偶尔想起以前的日子会到山下溜达一圈,想着那些快乐的时光,还会发笑,只是看到现实中的那一片焦土,不禁黯然神伤,默默悼念,泪水潸然。
半月有余,六师兄的信到了:“吾妹不知,吾自从回了南华,饱受欺凌压榨,可怜命不久矣。吾妹收到此信,谨记兄之遗愿,他日兄卒,吾妹必仇之,取世子麟和魏符之首奠于吾灵前,弟方可安息。”
沛安,???
沛安不容迟疑,收到信的下午便即刻动身,前往了晋国,由此便开始了一段波折起伏的路途~~~
她最初本想买匹马,一路骑到南华,但是这一路并不太平,晋国现如今正与一骁勇善战的游牧部落西兀与打的热火朝天,但是这个时候的晋国的不太平……不太一样。
晋国百姓依旧安居乐业,吃得好,睡的香,繁华喧嚣,唯一能看出发生战争的便是,长街上熙熙攘攘,偶尔能看到有穿着盔甲的士兵走过。
有一次,沛安在一颗大树下正闭目养神,一队晋国士兵经过,沛安惊醒,他们走后,沛安又闭上眼睛,结果又有一队士兵经过……一来二去了几次,他们着实影响休息,沛安头疼,便换了水路。
一路行船多有无趣,船上天南海北的人自上船后开始攀谈起来。
这时正中央站着一个来自卫国的小贩,他讲着这一路的新鲜事儿。“前几天,晋国在世子麟的领导下打赢西兀。”
在晋国与平国夹缝中生存了这么久的西兀被晋国收服了,似在情理之中,一船的人并无多么惊奇的反应,根本算不得大新闻。